大汉系列04丨无为而治的刘盈
△黄老之学
今天,在说吕后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来说说这个仿佛如昙花般一现的汉惠帝刘盈。
高祖刘邦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有点不太看得上眼,说刘盈“仁弱”,反倒是刘如意更像自己。但事实上,刘盈登基之后处处护着刘如意,暗中替这个弟弟挡下了不少来自吕后的“暗箭”。
亦有后来吕后欲杀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而在自己的寿宴上赐了毒酒,刘盈得知消息后,便也倒了毒酒欲为母后祝寿,吕后见计谋不成,便打翻了毒酒,自此,齐王刘肥逃过一劫。
由此看来,刘盈并没有刘邦说得那样唯唯诺诺,如果要说他“弱”,也不过是因为孝顺而不愿意忤逆自己母亲的心意罢了。毕竟都是母亲独自一人照顾着他和姐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他知道母亲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也知道母亲手上的鲜血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守护父亲的江山。
历史上都说,吕后将戚夫人残害为“人彘”以后让刘盈过去观看,刘盈因受到惊吓从此一病不起,而这也是刘盈在位期间不理朝政的原因。现在想想,刘盈是吕后唯一的儿子,吕后这么折腾刘盈目的何在呢?
再者,戚夫人与刘如意被害是在公元前194年,时隔一年之后曹参接替萧何担任新的相国,这个时候并没有出现曹参因新君不顾政事而愁眉不展的景象,恰恰相反,真正不理朝政的是相国曹参,而刘盈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国家大事都是要相国大人拿主意的,可相国呢?整日吃喝玩乐不说,商量个事儿也总是打马虎眼,这就不得不让刘盈有了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直说吧?毕竟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毕竟是先帝的功臣,总得留些面子;可不说吧?万一国家出了问题,这日后怎么有脸去见先帝呢?
这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无奈之下刘盈叫来了曹参的儿子曹窋 (zhú),问道:令尊是不是看朕年轻不愿意辅佐朕呢?为什么整日只顾着饮酒却不惦记国家呢?
本想让曹窋好好劝劝曹参,未曾想曹窋不但没能劝说曹参,反而还挨了亲爹一顿揍。这……算是杀鸡儆猴,给了汉惠帝一个下马威吗?不知道那时的曹参作何感想,不过事后曹参倒也没有倚老卖老,而是连忙来向刘盈请罪。
说是请罪,其实倒不如说是反过来给刘盈提建议。提什么建议呢?少折腾,按部就班即可。
这算什么建议?每一任国君都想做点事情,就算不为青史留名,至少能为百姓谋点福祉也是好的,怎么到自己这儿就成了“折腾”了?
曹参问刘盈:陛下您和先帝,谁更英明?
那肯定是老爹更英明伟大了!
曹参又问:陛下认为在相国之位上,臣比之于萧何如何?
这个……看上去曹参好像不太有萧何能干。
因此,曹参便下了结论:既然先帝和前任相国已经将天下治理地这么好了,我们还操心什么呢?按照他们之前留下的政策法规一如既往地执行就好,这样天下也就能一如既往地太平了。所以,能不折腾最好,万一整出问题来就麻烦了,“萧规曹随”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由此看来,汉惠帝像是个沉迷饮酒作乐、撒手不管朝政的君王吗?并不是,至少曾经他确实是想做一番功绩的。只不过,汉惠帝自己本就喜好黄老之学,因此这种看上去不作为的“无为而治”,既是当时汉朝政天下的大势所趋,也有一些是因为受了黄老之学的影响。总之与那所谓的“人彘”并无多大关联。
尽管如此,刘盈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些事的。他继位后颁布的第一道法令便是减刑罚,还有减田租、废除“挟书律”等等,几乎都是为了减轻天下百姓的负担。在强势的母亲和那么多先帝功臣的缝隙中,刘盈能做到如此,确是能担得起一个“惠”字。
奈何,刘盈年仅二十三岁便去世了。刘盈是刘邦的嫡子,吕后尚且怀疑朝中大臣不能尽心辅佐,刘盈一走,难道他们会对她一个妇道人家唯首是瞻吗?因反对分封吕氏家族的王陵被调离之后,这些事就能平息了吗?
不,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