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2),值得收藏!

重磅推出《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2),值得收藏!

1、什么是三易

2、连山易的卦形

3、归藏易的卦形

4、周易的卦形是怎么来的

5、《周易》与《易传》相差800年

伏羲古爻开天眼。

连山归藏演周易。

三易自古是一体,

独尊周易不是易。

什么是三易?

三易是北斗天道崇拜的产物,自古有之,合称易经。单独的周易只能称其为周易,不能称其是完整的易经。

东汉大儒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可见三易自古就有,并且在夏、商、周分别有不同的叫法。原因是“古易”一直在向“今易”的方向演变,爻象及筮法发生了变化,名称及内容也必然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的卦形和爻形,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沿着由繁至简的规律一路演变过来的。从古易连山归藏演变成周易,前后用了数千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古易连山和归藏自身在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和进化。其爻象和筮法一但发生了改变,其内容及名称也必然随之改变。

《史记·春官·大卜》曰:“大卜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但“连山”与“归藏”这一块,人们普遍认为早经失传,其实是不对的。“连山”和“归藏”并没有失传,只是被深埋在地下太久,相隔数千年后至宋朝时才被发掘出来。宋时湖北孝感在发掘古墓时,人们发现了商代“中方鼎”上刻有无人能识的“古卦”,由于其年代太久,间隔的时间又太长,故此后800年间无人能识。后来至上世纪70年代,又陆陆续续出土了数十件刻有“古爻古卦”的文物,也就是被中国社科院张政烺研究员解读为“数字卦”的东西,但学界对此争议很大,故始终未能达到学界的共识。

 很显然,草无根枯萎,树无根必死。让只见过《周易》,但对“史前易学”没有任何概念的专家学者们,去解读出“连山易”是不可能的。要搞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史前易学”?什么是“连山易”的卦形?什么是“归藏易”的卦形?什么是“周易”的卦形?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了,然后解读就容易多了。

连山易的卦形

上图为陕西淳化县石桥镇出土的西周陶罐上“连山易”的十一组卦形,因其卦形如山峦叠加,山山相连而被称之为“连山”。

这十一种连山易卦形的结构分别是:

将上图西周陶罐上的卦爻符号归类划分后,其实只有五种古爻符号,分别为“一”、“乂”、“人”、“十”、“八”这五个符号。

很显然,“伏羲古六爻”最初是天地人三分阴阳成双成对的,故才能成为古六爻。但天爻中的阴爻“二”实为“一”的重爻,竖排时“一”“二”不分,说“一”不“二”后,舍去“二”不用。于是在古易连山中,“伏羲古六爻”在使用时为了易于识别,最终被简化为“伏羲五爻”,即“一”、“乂”、“人”、“十”、“八”这五个符号。

归藏易的卦形

“归藏易”其实就是“绳结卦”,由“龟藏易”演变而来。因其用“绳结”代替了“龟甲”,“绳结”出而“龟甲”藏,因其便于收藏而又被称之为“归藏易”。

“绳结卦”的核心是象数转换;即先把爻的“象”转换成“数”,然后需要时再把“数”还原为“象”。所谓“数字卦”的“数字”功能,其实不过是古人在“结绳记卦”时,将五个古爻符号转换成“结绳记卦”的五个绳结数据,目的是便于收藏,“归藏”就是收藏;需要时又能根据绳结资料很快还原出古卦形的“数据卦”。用绳结记卦的“数据卦”是周易术数的前身,也就是人们认为早已经失传的“归藏易”。因此,“归藏易”就是“绳结卦”。

“绳结卦”与数字的出现,依爻形对数字排列为例:

将下图“连山易”的卦形转换成数字——

人(六)

人(六)

十(七)

人(六)

人(六)

八(八)

上图陕西凤雏村出土的刻有“连山易”卦形的牛胛骨,上刻有西周初期即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所谓的“数字卦”。“数字卦”实则为将“连山易”转化成为“数字”的样子,那时有图无字,有数无字,故从本质上讲其应是“数据卦”。其目的仅是为了将取得的“数据”再转换为“六组绳结”一根的“绳结卦”而已。如果在一根绳子上按数字“六六七六六八”的顺序,依次打为六组绳结,此即为“结绳记卦”的“归藏易”的卦形——

以下图为例,从左到右将淳化西周陶罐上“连山易”的十一组卦形,转换成“归藏易”的“绳结卦”,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古易“连山”十一组卦形的展开——

将陕西淳化石桥镇出土西周陶罐连山易的十一组“连山易”的卦形转换为“归藏易”后的卦形——

“经前易“的古易“连山”与“归藏”中的“卦数位”是一体的,不分的;有卦无名,有数无字。直到周初“经后易”的出现,即文字已十分成熟的《周易》出现时,才产生了“卦”、“数”、“字”的分离,既有卦名卦辞,又有数名数字。但是到战国中晚期,多个数字组成的古卦开始简化成“>”和“|”两种今卦符号,并且只用这两种符号书写卦,但这仍然不是今爻一长横与两短横的形式。

周易的卦形是怎么来的

下图为清华竹简上战国时代楚易八卦的卦形——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卦形已由古卦的“五符六爻卦”简化为今卦的“两符三爻卦”或“两符六爻卦”。更为奇特的是,此卦分为代表天、地、人的外、中、内三卦:外卦为三爻八卦,中卦为三爻八卦,内卦则在腹内,为单独的六爻卦,就连五官也藏有卦形。当然,独卦不能成八,否则外卦与中卦便无法形成图中的八卦。此处的“古八卦”卦形虽有异于今天的“八卦”,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八卦”,是在“古八卦”的基础上形成的;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简化完善而成的。

将清华竹简“楚易八卦图”翻新后,配上对应的“周易八卦”名称——

下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楚易八卦”的卦形,从图片上部残缺拼接处,可清楚地看出“楚易八卦”的“阴爻”是“八”而非“一一”。

周易的“二维阴阳八卦符号”,不仅与伏羲时代的“三维阴阳古卦符号”完全不同,并且与周易的前身,即楚易的“二维阴阳八卦符号”的卦形也不相同。“楚易八卦”属于刚从古卦演变成今卦的并且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过渡型八卦符号”,“楚易八卦”应早于“周易八卦”。很显然,虽从时间上看“周”早于“楚”,但“清华简”上的“楚易八卦”才是真正未经简化过的“古八卦”,故“楚易八卦”是“周易八卦”的前身。

简化后的周易八卦图——“楚易”之后的“周易”,其“阴爻”已变为“--”。

这才是真正的《周易》。

《周易》与《易传》相差800年

我们通常所谓《周易》,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易经》另一部分叫《易传》,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周易》大约成书于殷商完期,至少早于《易传》800年,那时孔夫子还未出生。这并非我一人的观点,就连易中天也认同这一观点——

一个《易经》,一个《易传》,合起来,统称《周易》。

那有人会说:“《易传》不能算,《周易》就是《易经》。”

这说法当然也有道理。可惜后世读《周易》,很少有不读《易传》的, 那么,《周易》为什么既有“经”又有“传”?

这就要搞清楚什么叫“经”,什么叫“传”。

易中天虽然在上面提到了“经”与“传”的区别,但还不够全面。我要提醒大家:先注意一下“經”的繁体字结构,繁体“經”字里面明显有“连山易”中的三个古爻“<<<”的符号,但简化后的“经”字却没了“<<<”,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既为经典,恒久不变。既为简版,定不久长。简化字仅有64年历史,《周易》成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故《周易》的历史也仅有3000年多一点点而已,但“连山古卦”的历史却有9000年之久!!!

既為經典,恒久不變。既為簡版,定不久長!!!

既然是永恒真理,那就颠扑不破,也就字字珠玑句句有理,刘勰称之为“不刊之鸿教”。

这话直译过来,就是“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

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就叫“经”。或者说,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这是我们古人的观点。

但由于简化后的《周易》中有很多处语焉不详,这就给后人的阅读造成了障碍,造成了困难。

比如《易经》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请问,你一开始读得懂吗?读不懂吧!

什么是“传”?“传”就是后人作传!

传,就是后人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发挥。 同样,《周易》就是有“经”亦有“传”——

不过,《易经》和《易传》,其实相差很大,满不是一回事。怎么不一样?内容不同,成书年代也相差很远。《易经》的著作权是谁的?

《易经》六十四卦的著作权应该属于周文王——此说出自司马迁《史记》。但我不认同此说!不仅我不认同,就连易中天先生也不认同此说,文王之前就有了——

“《易传》应该是战国末期到秦汉初年的作品。《易经》呢,那就早得很了,大约是殷商晚期或商周之交,殷商晚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说到这里,  我想插上一句——

史书记载说“六十四卦”是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演”出来的。一个“演”字道出了天机。众所周知,这里的“演”当“习”讲,演习是也。“演习”就是“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记住早已学过的东西——记住早已就有的“六十四卦”?不是吗?记住“六十四卦”就是“创六十四卦”?“演习”与“创造”能画等号吗???

司马迁说《易经》六十四卦的著作权应该属于周文王,这就如《黄帝内经》的著作权属于黄帝一样不可信。司马迁大有将所有丰功伟业归功于帝王的嫌疑。恕我直言,这是“权力依附型学者”的通病。再看看下面易中天的观点——

“我觉得,《易经》应包含”三易“在内,故也未必就是周文王一个人的著作。但要说它的完成在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则很有可能。”

“这样一来,《易经》的成书年代,就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前后。与《易传》的成书年代,要相差八百年左右。不过,两书最大的区别,还在内容。简单地说,《易传》是一本哲学书。《易经》呢,则是占卜的书。”

“占卜这种事,很早就有,世界各民族都有。比如西方人,就有占星术嘛!但是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周人也好,殷人也好,占卜的方法,各不相同。殷人占卜用甲骨,周人占卜用蓍草。”

“殷人的方法是什么呢?用甲骨。具体地说,就是把乌龟的壳,或者兽类的骨头拿来,先在上面钻眼,然后放到火里面去烧。烧的时候,这个钻了眼的龟甲或者兽骨,会有裂纹,还会‘扑扑扑’的响,所以叫‘卜’”。

“ 占呢?就是察看。看什么呢?看裂纹的走向和形状。然后由巫师来说,哎呀,这个是凶,这个是吉;这个事情可以做,这个事情不能做。这是殷人(商人)的方法。”

“把上述殷人用甲骨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的裂纹旁边,这样的文字就叫甲骨文。”

“殷人用甲骨。那么,周人用什么? 周人用草,叫做“蓍草”(读世音)。用来做筮法的草,叫“蓍”(读如诗)。“蓍草”一共五十根,二十五根长的,二十五根短的。然后呢,随便从当中抽出来一根放在旁边,这叫“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剩下的四十九根,任意分堆。分下来看,最后是几根长的几根短的。”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经”,什么是“传”你就就知道什么是“占卜”什么是“筮法”,至周时才有了“筮法”。《周易》说白了就是“卜筮”之书。《周易》的成书时间其实很晚,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前后,孔夫子生于公元前544年,差将近500年,《周易》成书时孔子还未出世。按照《周易》与《易传》的成书时间相差八百年计算,就打上孔子活了100岁,等孔子去世200年之后才有了《易传》。很明显“易传十翼”等是后儒们作的,然后至汉时才加进去的。北宋欧阳修曾发现《易传》中有30个“子曰”,疑是后儒所为就是明证。故不仅是《周易》,就连《易传》也与孔夫子八竿子打不着。

这回你就懂得了什么是《连山易》,什么是《归藏易》,什么是《周易》,什么是《易传》。你就知道了《易传》等十翼并非为孔子亲手所作,而是汉时后儒们添加进去的。这样你就知道了《周易》是怎么来的了吧?

有诗为证——

伏羲古爻开天眼。

连山归藏演周易。

三易自古是一体,

独尊周易不是易。

(0)

相关推荐

  • 魏氏易经研究(1)——《周易》的产生

    据史料证实,在<周易>产生之前的上古时期,就有<连山易>.<归藏易>.有学者认为:<连山易>是夏代的<易>,因以艮卦为首,艮为山,故取名&l ...

  • 解读易经(二):学易经如同骑三轮车

    文:李守力 一.<易经>在华夏文化中的影响力相当于角色扮演类型游戏中的<古兰经> 孔子曰:(易与乾坤准,所以能弥纶乾坤之法.)孟子之后的2000很多年,易经始终为群经居首.康有 ...

  • 易出于天——《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3)易出于天

    <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3):易出于天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书中所讲的"矩",即伏羲发明的一种">&q ...

  • 周易64卦详解

    <周易>里的"周易64卦详解",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金钱课.按照六十四卦详解一定的规律演化.在六十四卦金钱课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六十四卦详解哲学思想.对 ...

  • 易经64卦 周易第一卦详解

    周易第1卦_乾卦(乾为天)_乾上乾下 乾卦原文 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文解释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象辞>说:天道刚健,运行不已.君子观此卦象 ...

  •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周易鼎卦详解

    鼎卦 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卦.异卦(下巽上离)相叠.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鼎为重宝大器,三足稳重之象.煮食,喻食物充足,不再有困难和困扰.在此基础上宜变革,发展事 ...

  • 豫卦与周易豫卦浅解

    豫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六卦,代号是0:4,主卦是坤卦,卦象地,客卦震卦,卦象雷.雷地豫(豫卦)顺时依势."豫"的意思是安闲,主方满足于现状,客方态度随和,为主方提 ...

  • 周易师卦详解

    推荐导读:周易师卦详解-图解易经地水师卦01师卦卦辞详解师:贞,大人吉,无咎.辞意:师道贵正,指挥作战唯具大人德者吉,无有咎害.言外之意,弟子及小人不可用,用之则失正,或有舆尸之凶.<孙子兵法& ...

  • 周易地水师卦详解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求事业 女 癸丑月 壬午日 丁未时 旬 空:辰巳 子丑 申酉 寅卯 神 煞:驿马─申 桃花─卯 日禄─亥 贵人─巳,卯 坎宫:地水师(归魂) 六神 [ ...

  •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后来,有人对 ...

  • 最全的老人练拳指南,值得收藏!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坚持打太极拳,对中老人的身心都很有益.然而,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对太极拳运动缺乏了解,进入了太极拳"误区".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姿势,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