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各种失眠,一网打尽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方治各种失眠00:0007:46
粤.经方治各种失眠00:0006:37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织严谨 ,义理精深。笔者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 ,获得良效。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 ,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 ,心悸盗汗 ,头目眩晕 ,咽干口燥 ,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 ,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 ,一般用炒酸枣仁 ,用量为 6~ 15克。根据现代研究证明 ,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有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宁心安神 ,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 ,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知母清虚热。川芎开郁调肝 ,用量不宜太大 ,一般以 6克为宜。甘草调理诸药 ,共治肝血不足 ,心失所养之不寐。临床中可随症加减 ,偏于阴虚肝旺者 ,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 ;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 ,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 ,主治“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 ,辗转不眠 ,手足心热 ,口干盗汗 ,小便短赤 ,舌质红、脉弦。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 ,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 ,虽味腥难咽 ,但效果明显 ,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 ,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 ,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 ,四肢不温 ,胸痛气急 ,怔忡不适 ,脉细或迟。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甘草要重用 ,《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 ,与牡蛎、龙骨同分量 ,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 ),临床上笔者用到 15~ 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 ,苔腻 ,脉沉或濡。半夏“治腹胀 ,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 ,夜不得眠”(《名医别录》)。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 ;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 ,肠中咕咕作响 ,夜间不寐 ,情绪不宁 ,嗳气 ,纳差。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 ,治心下痞闷。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下后 ,胸闷烦惊 ,至夜兴奋不寐 ,精神惊怍不宁 ,谵语 ,小便不利 ,一身尽重 ,不能转侧 ,苔黄腻 ,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 ,口苦 ,咽干 ,目眩 ,心烦不寐 ,胸胁苔满 ,苔薄 ,脉弦。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 ,低热反复不愈 ,眠差心烦 ,口苦耳鸣 ,胃胀纳差 ,取得较好效果。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 ,无少阳证者不可用。此方对于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 ,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 ,见发热口渴 ,心烦不寐 ,小便不利 ,渴欲饮水 ,舌红、脉细数。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 ,每每取效 ,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 ,血不养心 ,虚羸少气 ,心悸失眠 ,虚烦不寐 ,大便干结 ,舌淡少苔 ,脉细或结代。方中炙甘草重用 ,甘温益脾 ,补子而实母 ,以养心复脉 ;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 ;佐以人参益气生阳 ,阳中求阴 ;桂枝助心阳而通脉。诸药合用 ,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 ,正气未复 ,气血津液不足之证。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 ,眠差 ,口干唇燥 ,纳少 ,乏力 ,舌红苔少 ,脉细数。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 ,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 ,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 ,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 ,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 ,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 ,取长补短 ,提高疗效。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 ,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 ,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十一、干姜附子汤
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顿服,救急也。
文源:通玄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