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治“鼻衄、齿衄、吐血”诸证

作者 王幸福
1995年5月的一天,我因公出差到河南新乡市,经过半天多车马劳碌,晚上住到了宾馆;20时前后,牙龈突然大量出血,一口接一口的唾血,甚是骇人。
我思之一会,想是去医院呢?还是自己治?去医院一般是注射止血药、维生素K或仙鹤草素。这么晚了麻烦人,不好意思。干脆自己治吧。
怎么治?是用云南白药还是喝汤剂?
汤剂肯定快,于是想到了大黄黄连泻心汤,不用煮,方便。
刚好楼下不远有个药店,就进去买了酒大黄10g、黄连10g,急忙回到房间用开水浸渍了1小杯,约有150ml,10min后开始喝,每次50ml,每5min喝1次,共喝了1杯,20min后齿衄完全止住。
快得令人惊讶。
没想到《伤寒论》的经方这么神奇,这么速效,真令人不可小枧。
以往我用经方都大剂水煮,对这种一二味的小方,尤其是泡渍的,绝少用到,认识也不深刻。
自此以后,彻底转变了观念:不管大方小方,经方时方,偏方单方,只要有效,尽管拿来一用,不能存偏重大方正方之念。
大黄黄连泻心汤出自《伤寒论》154条,原文为: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金匮要略》: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方内有黄芩)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麻沸汤”即开水。水沸时,水面气泡很多,浮动如麻,故名。
方解:
本方可以清热泄痞。
大黄用量只有承气汤的一半,又只用开水(麻沸汤)泡一泡而不煎煮,目的不在泻下,与黄连同用,可清胃中邪热而泄痞气。
此方清泻上焦头面之火很灵,虽说张仲景《伤寒论》中叙述过简,但是后人运用基本上都不出清上焦火盛而致的各种衄症,如鼻衄、目衄、齿衄、肌衄等。
我在临床上治疗鼻衄、舌衄、吐血等症,不论虚实,均用此方,或单用,或加入复方中,都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特别要注意,此方要用开水泡渍,单服或兑入复方中,不能随其他药一起煎,此点尤为重要,切记。
对于虚实寒热等问题,我是从汤方辨证角度使用,有是症,用是药,这是《伤寒杂病论》中一个很常用的原则,所以不顾其他。
对于这一点只是自己的认识,不一定对。
来源:幸福中医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