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一条繁华的老街,因地摊经济曾是徽商聚集地,充满了市井气
图。文 落榜进士
安徽屯溪,黄山市的市辖区,历史上因水运畅通而成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明朝嘉靖时,已是中国著名茶市之一。抗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这里一度经济畸形繁荣,被称为“小上海”,屯溪老街更是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彼时到此时,虽然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街还是那条老街。
屯溪老街成为集市的历史,要追溯到元朝末年。元末明初,屯溪人程维宗在这里建起47家商铺,招揽客商,储存商品,成为老街最早的原型。清朝初期,随着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到清朝末年,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瓷器等行业云集,兴盛一时。
老街全长1.5公里,宽7、8米,路面铺有大块的青石板,不同年代的300余幢徽派建筑记录着时间也记录着曾经的喧闹。街道两侧林立的商铺以经营文房四宝、徽菜馆、土特产为主,“老字号”有60多家,如同德仁、茂槐、老福春徽宝斋等老店,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街。
屯溪老街被中外游客誉为“清明上河图”,踏进老街,总有一种古旧的味道。马头墙青瓦白墙的古民居,砖木结构的店铺,街上隐隐飘着本地小吃鲜香的味道,一切都是世俗生动的。
老街上食馆众多,作为享誉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扬名立万与徽商的奔波有关,与徽地往昔的贫困生活有关,也与食物运输的不便有关。就是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徽菜异军突起,解决了各种口味问题。一道道徽菜凝聚着深沉古朴的乡情,张扬着徽人的个性,在老街生根发芽,再走向四面八方。
店铺紧紧相接,全部为砖木结构,曾经艳丽的红色在风吹日晒下已剥落斑驳,然而各种各样的雕花又显出精美的味道。
俗话说,“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古色古香的茶馆、餐馆、书屋都在眼前,灯笼垂悬,牌匾高挂,旗帜招摇,让人眼花缭乱。
胡适曾这样谈起过自己的家乡:“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当然,除了百转千回的传奇故事外,诸如臭鳜鱼、毛豆腐、酱菜这样的徽菜小吃,也同样让人念念不忘。
明清时期,徽菜伴随着徽商的足迹逐渐进入市肆,尤其在长江流域具有广泛的影响。鼎盛时期,可以说“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新苏老徽馆创办于1876年,创始人为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徽馆名厨路文彬,这家百年老店如今已成为黄山市的徽菜名店。
历史上的徽商曾经创造过足以敌国的财富,也创造和支撑了古徽州灿烂的文化。老街上处处可觅徽商和徽州古老宗族的印迹。
老街的店铺有不少是跟徽文化有关的。古旧如卖徽墨、歙砚、文房四宝,新潮如卖明信片、伴手礼、文创用品。虽然年代久远,徽商群体和他们的文化依然是老街上抹不掉的记忆。
几百年间,斗转星移,老街见证了徽商的发展。一条老街,几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