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21之粉笔头的崛起

实习21

粉笔头

激动的课间,吵吵闹闹,吵吵闹闹,又打起来了。

由一个粉笔头产生的事件,一方面体现了少年的冲动,另一方面体现了班级的混乱。

一个粉笔头,在讲台上静静待“化雪”奉献,可它却没有这个能力了。手在长粉笔和粉笔头当中自然是选择了修长的粉笔。一日一日,年复一年,粉笔头积聚在讲台,渴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总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于是郁郁寡欢,堕落在桌角,洒落在墙边,倾颓在桶边。

一腔热血,相断于台。修长的“天之骄子”们满富憧憬,但在途中,又是历经磨难,断了的身子则仕途无望了。好不容易到了,手一个颤抖,断成三节,“出师未捷身先断”——还未奉献自己就已经残断,对比有着功绩的粉笔头真是惭愧忧郁了。再是每天课上,受着刚刚写完板书躺在讲台上洋洋得意的粉笔的羞辱,就更是觉得此生无望了,势必是不会被师长重视了。

于是,粉笔头们自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既然不能被师长重视,就让下面的学生重视吧。为他们所用,不论做什么都行,只要能亮相于众人面前。首先是诱惑师长,让师长将粉笔头不自觉地抛向学生。然后让闲着无事的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个粉笔头,偷偷放入课桌,这真是前进的一大步。又捏起了一个。又抓了一把。刚好是晚自习的课间,偷偷扔中一个人也是有趣的很,被扔中的那人发现了粉笔头,也通过旁人的告密发现了那双手。于是抓起一个粉笔头进行反击。

从此粉笔头变得重要了起来,每个学生手里都有着一些“子弹”。一旦有人来犯,就用粉笔头反击。有粉笔头就有发言权,有粉笔头腰板就硬。班级陷入混战,以“地域”为界,以“感情”为界,不以组数为界,不以“政治”为界。联盟或敌对,总有一方会败的子弹全无——粉笔头尽失。一方受击,八方支援。有粉笔头这个可以掌控一班之势的“武器”自然是让派系纷杂,第一组第一排可以攻击到第四组最后一排,任意一方都是常常被偷袭的。

起初,意识到粉笔头重要性的人已经抓了好几把的粉笔头,而前排的人们占据着地理优势,也跟着抓了几把。现在粉笔头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的。后来反应过来的人也亦步亦趋的去取得粉笔头,粉笔头只有一点点了。更后面的人被攻击的无物相击再去寻粉笔头时,却一个也找不到了。从前散落在墙边桌角的粉笔头,打扫的人都不愿意去打扫的粉笔头,现在一个也寻不到了。当时不理这些“乌烟瘴气”的混乱,只觉得马上这个场面会被压制下去的,可“枪林弹雨”下总会被打到,不去反击警戒,就更会被挨打了。有甚者,掰断长粉笔进行反击,可这也只是一时的,不可能将一整盒的粉笔都掰断。事情弄大了,“罪魁祸首”可就是自己了,追究的责任就完全就在自己了。那可不行,不能让别人占便宜了,不能替别人背黑锅。

掰还是要掰断几只粉笔的,不然哪来的粉笔头。当乌黑的头发上沾染的白色太多,衣服上留下的白戳太多,鞋子旁边的白粉散落的太多,事情终是败落了。不是老师们太过粗心,而是事情闹得太大了。冲动的学生课上也控制不住的扔了起来,就这般地发生在眼前,一把火蔓延了原野。课桌里的粉笔头尽数被收,这堂课开扔的“主事人”被当做了整个事情的“始作俑者”。挨骂的挨骂,挨罚的挨罚。

粉笔头的时代便这般的结束了,只留下这“辉煌”的历史。当长粉笔在那里耀武扬威时,粉笔头只能惦念曾经的辉煌,;当郁郁不得时,粉笔头们想起往昔岁月;当在被欺辱时,也有一些历史可以缅怀。

荐诗两首:

乡村教师(马骅)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小学生(马骅)
凌乱的合唱歪歪扭扭,在澜沧江西岸蜿蜒。
鲜艳的四年级学生在旧客车里向往着暑假和两年后。
二十张脸一起在风里滑动,被细沙粒儿蹭出火星儿。
落日恍恍惚惚,淡黄的晕
罩着云里的雪山和强忍啜泣的临时乡村教师。

END

图片:侵删

文字:蚊子下的办公室

文15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