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知多少

从前去图书馆翻书,有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好像国外还活着的,国际排名高一点的学校的教授的著作,咱们学界都翻译的差不多了。甚至有些所谓的后起之秀,没来得及评上教授的,风头正健的,也都有中文版的作品集了。

这一方面可能确实说明我们对外开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程度和效率都高。另一方面,也许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情况也不少见。

转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国家历史上的那些文化人物,有没有也像对外来和尚那样研究的如此细致?

翻来检去,结果还挺失望的。为数不多的成果,一般都是人物生平,然后思想的主要关键词,后来的影响,一册书也就算是制作完了。

若是真有人想要去了解一位自己的先辈到底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思考,他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他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也许只能自己去古典文献里面寻找了。

去翻检的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套很不错的书,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的。一套黑色封皮的吕思勉先生著作集。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国,近代,还有一册中国通史。

书做的极好。在尝试系统了解两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历史方面,这套书简直就是最佳辅助读物。当然了,免不了要做时间线索和人物线索的。

每当试着做这种线索以便弄清楚大概不搞混人物和时代的时候,都会特别配合那些历史大家,在那么多的史料里面抽丝剥茧,给出一幅不但清晰而且有见地的历史场景。

这个时候,你在进入到那个时代,思考陶渊明,去理解谢道韫,去考虑嵇康阮籍,想象郭象在为庄子做注时的时代背景。苻坚的极盛和速衰,祖逖的壮志未酬,刘裕的北伐,还有每一个割据政权在政权交接时候的闹剧。

忽然这些人就活起来了,丰满起来了。据说陶渊明是后世的人们给他塑造出名的,在活着的时候并不怎么受到重视。

是啊,不光陶渊明,斯宾诺莎也是。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也说陶渊明其实没啥,都是后来苏东坡他们水平高,所以才有了陶渊明。也别去研究斯宾诺莎了,是黑格尔谢林说了自己是斯宾诺莎主义者,研究黑格尔谢林就好,斯宾诺莎是被制造出来的,就可以了?

好像也不是。有那么个说法,叫民国四大史学大师,其中就有吕思勉先生。我想真正的史学大师,应该是能够为理解和研究历史人物提供一个独特的认识语境的。在这一点上,吕思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师。

至于如今的史学大师,可能主要还是方法上重构一段历史,奠基性的著作不太多见,可能,那种写作历史的方法也“过时”了吧,费力不讨好。那种直接借用年鉴学派的研究历史的方式,流行当然是流行的,到底能不能站得住,很难说。当然了,说人家是“史学界的琼瑶”,这也过分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