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几座教堂
威尼斯除了最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还有数不清的教堂,只是因为有圣马可教堂的超级人气,盖过了其他的教堂。
威尼斯宗主教区(包含陆地)的教堂大约有三百来座,本岛和周边岛上的教堂也有大致两百座(很难数清楚,只是估算)。所以想看全威尼斯的教堂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很多教堂都还是很有看点的,只是时间有限,否则的话,很多教堂都是可以拿出来单写一篇的。
本文只是罗列一些我在游览途中见过的几座教堂,有些进去简单看了看,有些也没进去。顺序大致按照从火车站到圣马可广场的方向。
从威尼斯圣露西亚火车站出来,隔着大运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小圣西门教堂(San Simeone Piccolo或San Simeone e Giuda),建于1718-1738年间,由威尼斯本地建筑师设计,多少有点罗马万神殿的意思。
Piccolo是小的意思,但教堂一点也不小。教堂通常只对做弥撒的信徒开放。
火车站往东一点,赤足桥前的拿撒勒圣玛利亚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i Nazareth),因为在赤足桥前,也称赤足教堂(Church of the Scalzi、Chiesa degli Scalzi)。
教堂建于17世纪中叶,外立面为威尼斯巴洛克风格。
教堂属于赤足加尔默罗会修会(Discalced Carmelites),是加尔默罗会在16世纪时创立的一个改革分支。
被拿破仑废黜的威尼斯最后一位总督卢多维科.马宁就葬在这座教堂内。
教堂前的赤足桥是大运河上四座桥之一。
过了赤足桥,往东一点,这个教堂叫大圣西门教堂(按天主教译法称大圣西默盎堂,San Simeone Grande),或先知圣西门教堂(San Simeone Profeta)。教堂的大,是相对于前面的小圣西门教堂(San Simeone Piccolo)而言的。
教堂由几位威尼斯贵族创建于967年,最初为木建筑,1150年一次火灾后改为石头建筑。教堂内也有丁托列托等人的绘画,好像不常开。
最初,大西门教堂的规模大于小西门教堂,但小西门教堂在18世纪重建后,才变成今天的规模,反而比大西门教堂还要大了。
位于圣十字区,宪法桥东南约两百多米的这座教堂,叫戴蒂尼会圣尼各老堂(Chiesa di San Nicolò da Tolentino),教堂是献给13世纪的一位意大利圣人,托伦蒂诺的圣尼古拉,故教堂通常简称为托伦蒂尼(Tolentini),属于天主教修会——戴蒂尼会。
戴蒂尼会(Theatines)是由16世纪的一位意大利修士,神学家,圣嘉耶当(Saint Cajetan)创立的,经教皇克莱蒙七世批准的一个天主教修会,与耶稣会有些类似,但似乎又有些竞争关系,修会人数不多,现在还存在。
戴蒂尼会教堂在欧洲各地都有,但数量不多。我在慕尼黑去过的铁阿提纳教堂(Theatinerkirche)就属于戴蒂尼会。
1527年,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发生哗变,洗劫了罗马(史称罗马之劫),在罗马的戴蒂尼会修士来到了威尼斯。
1590年,在威尼斯的戴蒂尼会修士建造了这座教堂,1714年完成。
教堂的外立面很独特,是威尼斯唯一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最后完成于1706-1714年。
教堂内部装饰很有巴洛克风格,空间也比较大。有四位威尼斯总督葬在这座教堂内。
教堂的穹顶画,由17世纪意北著名洛可可画家马蒂亚.博托洛尼(Mattia Bortoloni,1696-1750)创作。
这是教堂的侧面,教堂后面的修道院,现在是威尼斯建筑大学。
圣尼各老堂向东偏南约三四百米,是这座圣洛克堂 (Chiesa di San Rocco),供奉圣洛克的罗马天主教堂。
圣洛克(San Rocco),也译作圣罗克,天主教圣人,13世纪出生在法国蒙彼利埃,在去罗马朝圣的路上,经过意大利时遇上鼠疫(黑死病)爆发,据说他积极帮助当地抗疫,连教皇都亲自接见了他。由于他被视作抗击瘟疫的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以圣洛克命名的教堂。
圣洛克后来也染上了鼠疫,他让自己独居在一个山洞里,可能是有神的庇护,居然康复了。
后来他回到家乡蒙彼利埃,结果被当做奸细关进了监狱,后死在了监狱。
圣洛克在意大利很多地方被视做鼠疫患者的主保圣人,历史上威尼斯发生过几次黑死病,每次都有几分之一人口死去,所以威尼斯也需要一位鼠疫的主保圣人来保佑。
1485年,威尼斯人将圣洛克的遗骨从蒙彼利埃弄到了威尼斯,并于1489年建了这座圣洛克教堂,供奉他的遗骨,每年的圣洛克日(8月16)威尼斯总督都会亲自来参拜。
紧邻教堂的,是圣洛克大会堂(Scuola Grande di San Rocco),建于1478年,最初是个慈善机构,包括鼠疫病人的救治行动等。
旁边圣洛克教堂建成后,遂改名为圣洛克大会堂。Scuola在古威尼斯语中是兄弟会的意思,现在则演变成学校的意思。
大会堂里面有五十多幅的丁托列托绘画,以及提香等人的绘画,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没有进去看(其实即使知道也没时间)。据说绘画的内容很多与圣经和圣洛克的生平有关。
两座建筑的外立面都是18世纪重做的巴洛克风格。
教堂上方的雕刻,圣洛克治愈鼠疫(黑死病)患者。
教堂正门上方的雕刻,天使将圣洛克带往天堂。
进入到教堂内部,许多壁画内容都是与圣洛克的生平有关,而且有多幅出自丁托列托。
这两幅壁画都是出自丁托列托,内容都是圣洛克与瘟疫。
《耶稣将商人逐出耶路撒冷圣殿》,出自威尼斯巴洛克画家乔瓦尼.安东尼奥.福米亚尼(Giovanni Antonio Fumiani,1645–1710)。
16世纪的主祭坛,两侧的绘画为丁托列托所作,都是圣洛克的生平故事。穹顶画为18世纪重做。
大门上方的管风琴及装饰,制作于18世纪。
教堂左手边,有个达芬奇博物馆。主要是达芬奇的一些作品的数字化影像,以及达芬奇的一些发明模型,其他很多地方的达芬奇博物馆也都类似。
圣洛克教堂前的小广场叫圣洛克广场(Campo S. Rocco),广场向东看到的建筑,就是荣耀圣母圣殿的后部。
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是威尼斯非常重要的一座教堂,而且从火车站到圣马可广场的途中,大多会经过这里(属于圣保罗区)。
为什么说这个教堂重要呢,
首先,这是威尼斯规模最大的教堂;
第二,它是威尼斯少有的几座巴西利卡级别(乙级宗座)教堂之一,所以称作圣殿;
第三,威尼斯最著名的画家提香葬在这里。
教堂因为是献给圣母升天的,所以称作荣耀圣母圣殿。
1231年,方济会得到了这块土地,1250年开始兴建教堂和修道院,直到1338年完成,不过,很快又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教堂,就是现在看到的这座,建造过程大致历时一个世纪。
由于方济会修士之间互称兄弟,故也称小兄弟会,所以教堂的名称带有Frari(兄弟的意思),这一带也称作弗拉里。
教堂前的广场也称作弗拉里广场(Campo dei Frari),仔细看的话,广场上还有水井。
因为是重要景点,教堂前有个小码头,很多贡多拉在此停靠,小运河也称作弗拉里运河(Rio dei Frari),前面的小桥,也称作弗拉里桥(Ponte dei Frari)。
教堂80米高的钟楼,是威尼斯第二高的钟楼(第一当然是圣马可钟楼了)。
这种砖砌的哥特式建筑,也称威尼斯哥特式。教堂的正立面完成于1440年。
五百多年的教堂正门尖拱已经有些开裂,正门上方绘有圣母升天,已褪色。制作者是意大利建筑师和雕刻家巴托洛梅奥.波诺。
教堂内部非常大,需要收费参观,我只在外面看了看就走了。将来如果重游的话,一定会进去仔细看看(看点很多)。
主祭坛位置,有一幅提香所作的《圣母升天》,半圆形后殿还有一尊雕塑之父多纳泰罗创作的施洗约翰,是威尼斯唯一的多纳泰罗的雕塑作品。
其实教堂内大量的雕塑和绘画可以算是一座艺术宝库,但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去看。
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画家,威尼斯绘画三杰之首,提香的墓。不用门票也能在门口看到。
说是提香的墓,其实说是提香纪念碑更准确,因为提香是1576年去世的,而这个纪念碑则是在提香死后两百多年修建的。
提香去世后,葬在这座教堂内,但并没有墓碑。1794年,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雕刻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曾为提香设计过一座纪念碑,但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实现。
1822年,卡诺瓦去世后,此时威尼斯已处在奥地利统治之下,卡诺瓦的两位学生路易吉(Luigi)和彼得罗.赞多梅内吉(Pietro Zandomeneghi)帮助他完成了他生前的心愿,不过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出自他的学生,卡诺瓦的设计方案则留给了他自己。
提香纪念碑正对面,就是安东尼奥.卡诺瓦的纪念碑。1822年,安东尼奥.卡诺瓦去世后,葬在了他的家乡波萨格诺(Possagno),现在属于特雷维索,但在过去也曾属于威尼斯共和国。
卡诺瓦从13岁到24岁之间一直都在威尼斯学习和工作,24岁去罗马也是由威尼斯元老院资助的。
为了纪念卡诺瓦在威尼斯的艺术生涯,他的学生们制作了这种纪念碑,并将卡诺瓦的心脏葬在了这里。另外,卡诺瓦的右手被保存在威尼斯美术学院。
其实这个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最初是卡诺瓦为提香设计的。
如果对卡诺瓦不太熟悉的话,去过卢浮宫的一定见过这尊精美的《被爱神吻醒的普赛克》,就是卡诺瓦的作品。
教堂内还有多位其他威尼斯名人,总督和贵族的墓葬。后面还有很大的修道院(但不对外开放)。如果认真研究的话,一篇两篇可能也写不完。
荣耀圣母圣殿稍微往北一点,有这样一个很有特色的门洞,门洞的制作者是15世纪意大利雕刻家、建筑师彼得罗.隆巴多(Pietro Lombardo,1435–1515)。隆巴多出生于提契诺,位于现在瑞士南部,属于意大利语区。
门洞上方的鹰,代表福音书作者,圣约翰。
门洞进去后,左手边是圣若望宗徒堂(San Giovanni Evangelista),建于1425年的一座教堂(带钟楼)。
圣若望是天主教的译法,按照音译也可译作圣乔凡尼教堂,意大利语的圣乔凡尼(San Giovanni),其实就是圣约翰(San John),Evangelista是福音书作者的意思,以区别于施洗者约翰。所以,也可称作圣约翰教堂。
教堂只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点半-12点半开放,我两次来威尼斯都经过这里,但从没进去过。教堂内的一系列壁画,很有艺术价值,一些被移走用作研究或展览。
门洞的右手边,教堂的对面,是圣若望大会堂(Scuola Grande di San Giovanni Evangelista),当然,也可以称作圣约翰大会堂或乔凡尼大会堂。
圣若望大会堂,始建于1261年,与前面看到的圣洛克大会堂类似,也有慈善机构的性质(威尼斯有很多座大会堂Scuola)。
最初的创始人是一群极端宗教鞭笞者(就像电影《天使与魔鬼》中用鞭子抽自己的苦修会),后来演变成慈善机构和艺术赞助人。会堂内曾经有很多威尼斯艺术家的绘画。1797年拿破仑解散了会堂,那些绘画也被移去了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对于研究威尼斯历史的话,那些绘画非常有意义。
除了绘画,圣若望大会堂内还以拥有一块真十字架而著称,并为其带来过大量财富。
据说那块真十字架是在1369年由塞浦路斯国王兼耶路撒冷王国总理大臣赠送的,其时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已经不存在70来年了,只是还保留着一些虚职头衔。
现在真十字架残片还在大会堂内保存着,如果你要问真十字架是真的吗,那我不跟你讨论。
圣若望大会堂现在很少开放,所以游客能进去的机会不多。教堂再往后,就是威尼斯建筑大学。
从荣耀圣母圣殿往东约三四百米,就到了这个教堂,圣保罗教堂(Chiesa di San Polo),我猜想教堂所在的圣保罗区的得名可能与这座教堂有关。
教堂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9世纪,不过现在看到的教堂主体是15世纪重建的。19世纪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翻建,但保留了一些15-16世纪的元素。所以教堂带有罗曼式、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
教堂外的钟楼建于1362年。
除了这座圣保罗教堂外,在城堡区还有一座圣若望及保禄大殿(圣约翰及保罗圣殿),是巴西利卡(乙级宗座),比这座教堂的级别高,有25位总督葬在那里。
教堂朝东的尾部,已是19世纪的建筑了。
雕刻下面的指令牌,禁止在此处游戏。
教堂南面的入口门,是由15世纪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建筑师巴托洛梅奥.波诺(Bartolomeo Bono)设计的。波诺在威尼斯有很多作品,比如,大运河岸边的黄金屋(海鲜市场对面)、总督府的卡塔门,还有前面提到的荣耀圣母大殿的入口门。
这是波诺设计的哥特式教堂南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威尼斯建筑风格由哥特式转向文艺复兴风格的时期。
因为头天刚刚发过大水,教堂还不能进。
工作人员还在清扫教堂地面的积水。
教堂内也有一些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威尼斯画家的绘画,没进去也看不到。
圣保罗教堂外的圣保罗广场(Campo di san Polo),因教堂而得名,是威尼斯岛上除圣马可广场外,第二大的广场,不过在用Campo命名的广场中算是最大的。
广场上看教堂的背面。
圣保罗广场往东约三百米,见到的这个教堂叫圣亚博那教堂(Chiesa di Sant'Aponal)。圣亚博那是2世纪罗马帝国东方城市叙利亚人,后来到拉文纳做过主教,据推测于2世纪末在拉文纳殉道。圣亚博那在拉文纳非常有名,所以这座教堂是11世纪由拉文纳逃难到威尼斯的难民修建的。
拉文纳的八个世遗中,我只去过四个,有个圣亚博那圣殿(圣亚坡理纳圣殿)我没去,否则的话就该早知道这个人了。
现在教堂已不再有宗教功能,而是被改做一个档案馆。
这是我七年前拍到的同一教堂,感觉钟楼的修复几乎没什么进展,看来慢工出细活。
从圣亚博那教堂往南不远,看到的这个教堂叫圣西尔维斯特教堂(Chiesa di San Silvestro),天主教也称圣西尔物斯德肋堂。
教堂得名于四世纪的罗马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9世纪,15世纪重建,1820年原教堂倒塌后,再次重建为今天所见的样子。
重建的教堂内部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这幅《施洗约翰为耶稣洗礼》是丁托列托的作品。教堂内曾经还有一幅委罗内塞的《三博士来访》,后来因筹集资金被出售,现存伦敦国家美术馆。
主祭坛的位置。
教堂内部侧面。
很有年代感的绘画,推测在12-13世纪左右。
教堂的西侧面及钟楼,以及以教堂命名的广场,圣西尔维斯特广场(Campo San Silvestro)。
西尔维斯特教堂再往东北方向走,临近里亚托桥区时,有个圣仁慈若望堂(San Giovanni Elemosinario),混在居民区中,你可能都看不出这是个教堂。
教堂创建于1071年,1514年毁于里亚托大火后重建,内有提香的绘画。
圣仁慈若望堂向南,往里亚托桥走,就会见到的这个教堂,估计每位来威尼斯的游客都要从这里经过。往前走,右侧就上里亚托桥了。
里亚托圣雅各伯教堂(Chiesa di San Giacomo di Rialto),按照意大利语发音,也有译作圣贾科莫教堂的,也是圣雅各的意思。
15-16世纪,威尼斯最鼎盛的时期,里亚托就是欧洲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因为威尼斯基本垄断了欧洲与东方世界的商品贸易(纺织品、珠宝和胡椒为主的香料等等),小小的威尼斯共和国的GDP(当然那时还没这个词)比整个法国还要高。
而巨大的贸易额又离不开银行的金融行为,所以教堂两侧的房子和走廊当时几乎都是银行和商行,今天不过是些游客纪念品商店了。
教堂钟楼上15世纪的大表盘,24小时制的刻度,现在是下午三点左右,指针指向XV。
这是从里亚托桥上看到的教堂的大钟。
这座教堂被认为是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据说历史可以追溯至421年,不过那时候大批的威尼斯人还没逃难到岛上,只是一些当地渔民或制盐者。
虽然号称是威尼斯最早的教堂,但现在的教堂大约是11世纪建造的,而哥特式外观估计也是13世纪以后的了。
比较幸运的是,1514年的大火几乎将里亚托附近的所有建筑都烧光了,唯独圣雅各伯教堂得以幸免。
教堂内部不大,简单看了一眼。主祭坛的圣雅各雕像,是雕塑家亚历山德罗·维托里亚(Alessandro Vittoria)于1602年制作的。
过了里亚托桥,也就离开了圣保罗区,来到圣马可区了。过桥一百多米,这个教堂叫圣救主堂(Chiesa di San Salvador),音译就是圣萨尔瓦多,一座比较重要的教堂。
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不过现在的教堂重建于1508年,教堂的外立面完成于1663年,是有代表性的威尼斯巴洛克建筑。
进入教堂的门廊,显得有些破旧。
教堂内也是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这是主祭坛。后面有个小堂是献给威尼斯最早的守护人圣西奥多的,据说圣西奥多的遗骨也在这里,是有威尼斯人专程从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带到威尼斯的。
教堂侧门上方的管风琴,1530年由圣索维诺制作的装饰。管风琴箱有两扇门,打开和关闭都能看到门上的装饰绘画。
教堂内有四座陵墓,显得比较突出,分别介绍一下。
这座是第81任威尼斯总督弗朗切斯科.维尼埃(Francesco Venier,1554-1556在位)的陵墓,造型有点像凯旋门,豪华的大理石和镀金装饰显得非常庄重,还是由圣索维诺和亚历山德罗.维托里亚等威尼斯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师设计制作的。
陵墓上方是总督的卧像,躺在石棺上。
这座陵墓是塞浦路斯王国最后一位女王的陵墓,稍微多解释几句。
历史上威尼斯与塞浦路斯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后面写威尼斯航海时再说。
这位塞浦路斯女王叫卡特琳娜.科纳(Caterina Corner,1454-1510)。她出身的科纳家族是威尼斯古老而富有的贵族家族之一,历史上曾出过四位威尼斯总督。
科纳家族还曾有一位祖先,靠在塞浦路斯种植甘蔗和制盐业成为威尼斯首富。
再说塞浦路斯,1190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塞浦路斯岛,后来,因为权力斗争和利益问题,英王狮心理查将塞浦路斯岛卖给了耶路撒冷前国王吕西尼昂的居伊(看过电影《天国王朝》的,应该知道这位法国吕西尼昂的贵族)。从此,居伊的后人,吕西尼昂家族就统治了塞浦路斯约三百年。
而塞浦路斯对于航海强国威尼斯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威尼斯慢慢地将塞浦路斯逐渐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科纳家族的女儿还嫁给了塞浦路斯国王,当末代塞浦路斯国王死后,来自威尼斯的王后卡特琳娜就成了塞浦路斯女王,随后,威尼斯又用威尼托陆地上的领土与塞浦路斯置换,这样塞浦路斯就成了威尼斯的殖民地,并由威尼斯派驻总督和驻军。
陵墓上的浮雕情节就是卡特琳娜将塞浦路斯的王冠移交给威尼斯派驻塞浦路斯的总督。1489年,被迫退位后的卡特琳娜则回到威尼斯居住。
1510年,卡特琳娜去世后,葬在这座教堂内,威尼斯人为她修建了这座总督级别的陵墓,也是为了感谢她将塞浦路斯“让”给威尼斯。
这座陵墓是为第82任威尼斯总督洛伦佐.普利欧利(Lorenzo Priuli,1556-1559在位)和第83任威尼斯总督吉罗拉莫.普利欧利(Girolamo Priuli,1559-1567在位,洛伦佐的哥哥)而建的。 普利欧利家族曾出过三位总督,这两位是兄弟两。前面在威尼斯政治时说过,威尼斯总督是没有世袭制的,兄弟连任完全是靠选举出来的。
陵墓上方两个石棺上是两位总督的卧像,正中央下方的白色雕像是教皇庇护十世(1835年出生于特雷维索,当时属于奥地利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
其实,这两位总督并没有葬在这里,而且葬在了城堡区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不过那座教堂于1806年被拿破仑拆除建了花园。
这座陵墓是为出自科纳家族的一位红衣主教马可.科纳而建的,样式是仿照塞浦路斯女王陵墓。中间的雕塑是教皇将红衣主教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
不过这个墓碑最终是给了马可主教的两个弟弟。
教堂内还有很多绘画,比如这幅《以马忤斯的晚餐》。
教堂内还有一幅提香的《天使报喜》,我之前也不知道,所以也没看见。
圣救主教堂门前紧邻的是圣西奥多大会堂(Scuola Grande di San Teodoro),17世纪的建筑,也是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圣西奥多就是圣马可之前的威尼斯守护人。
现在这里主要从事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各种展览和音乐会等。
从圣救主堂往南到圣马可广场,大约还有五百米,中途经过的这个教堂圣儒利安堂(Chiesa di San Giuliano),或称圣朱利安教堂(Chiesa di San Zulian)。
圣朱利安(朱利亚诺)是4世纪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在安条克殉道的基督徒。
教堂始建于9世纪,曾多次重建。现在的立面建于1553年,还是由雅各布.圣索维诺设计的。
教堂挤在热闹的商业区内,很难拍到全貌。
教堂门上方的雕像,是威尼斯的一位医生,做为出资修复教堂的条件,他的雕像被放在教堂门前。
教堂内不大,人也挺多,在门口简单看一眼,主祭坛16世纪的绘画《圣母加冕》。
多尔索杜罗区的安康圣母圣殿,只是远观,没有过去。
安康圣母圣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威尼斯著名教堂之一,巴洛克建筑的杰作。
1630年的黑死病肆虐威尼斯,造成1/3人口死亡。1631年,威尼斯共和国决定建此教堂献给圣母玛利亚。意大利语Salute有健康的意思。
威尼斯本岛上的教堂就看了这几个,也就是教堂总数的1/15。本岛周边的岛没去,只是远远看看。
比如,这座圣乔治马焦雷岛上的,圣乔治.马焦雷圣殿(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建于1566-1610年,历史可追溯到8-9世纪。
马焦雷圣殿后面还有个修道院,修道院食堂内曾有幅委罗内塞的巨幅绘画《伽拿的盛宴》(也称伽拿的婚礼),后来被拿破仑看上,“拿去”了法国,现在卢浮宫。
这是朱代卡岛上的威尼斯救主堂(Chiesa del Santissimo Redentore),也是因为黑死病而建造的。
1575年的黑死病,造成了威尼斯约1/4人口的死亡。1577年,威尼斯大议会决定建此教堂纪念。
其实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很多教堂都可以单独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