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第一天 聊聊前门外的炭儿胡同
今儿冬至,正是一年一度开始数九的日子,从今天起,天儿越来越冷了。
恰逢今天,咱们不讲地冻天寒,接着上周五的介绍,来逛逛前门外的炭儿胡同。
上篇咱们讲到,炭儿胡同就在琉璃厂以东,本是琉璃窑厂烧炭存炭的地方。清中期随着书市的迁入,琉璃厂成为旧时京城的“公共图书馆”。
炭儿胡同 (图源@金陵闲士)
如今胡同里的炭儿胡同小学,已经有些年头了,在大约百年之前,这里曾是民国时期“贿选总统”曹锟的宅子。在曹锟被冯玉祥软禁在中南海延庆楼之时,他的手下耿朝珍住进了这里,开始经营古玩生意,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在京津上海等地颇为有名的鉴定好手,美籍华人老古董商李汝宽称他为“古玩行中眼力最好的一位”。
炭儿胡同小学 (图源@金陵闲士)
除了耿朝珍的古玩生意,在民国时期的炭儿胡同里,还有很多玉器铺和玉器作坊,这也是有地理因素在内的。
炭儿胡同 珠玉锦绣的玉器一条街
《穆斯林的葬礼》中曾有介绍,所谓“东贵西富,南城禽鱼花鸟,中城珠玉锦绣”(书中原文),“珠玉锦绣”的“中城”便是指前门外一带繁华的商业中心。
自清代起,随着满汉分治,前门外一带便大大繁盛,超过了前朝,“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店铺林立,摊位满街,四方客商云集,日夜游人如织。
前门大街 (图源网络)
而在这锦绣之中最为璀璨的的珠王,则是集中在廊房头条、二条的古玩玉器行业,所谓“金银有价玉无价”,玉器的珍贵,可谓人尽皆知。
而当时炭儿胡同东边的取灯胡同口正是玉石市场,运到北京的玉石原料都在此集中出售,于是炭儿胡同占着地利,有数家古玩玉器铺以及专门制作玉器的作坊。
清嘉庆时期《京城全图》中的琉璃厂、炭儿胡同、取灯胡同和二条胡同(即廊房二条)。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行业已经存在了有几千年了。到明代,官府御用监广召艺人进京,琢玉行业逐渐繁荣,到清雍正、乾隆年间,已达鼎盛,并已有明确分工,琢玉、碾玉、抛光都有专门的作坊,为皇室官府赶制玩物、饰物和日用品,从凡瓶、炉、卤、鼎、觚,到首饰、衣饰、车饰、马饰,餐具、酒具等,无所不包,还在如意馆设雕工作,专为玉玺、玉册刻字。
到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玉器行业逐渐消沉,大量宫廷艺人出走。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日本经济复苏,对工艺品的需求刺激了北京的玉器生产。于是,来到民间的宫廷艺人迎来转机,民间私人玉器作坊逐渐增多,玉器出口贸易渐趋高潮。
到了民国初期,北京的珠宝玉石店已有四十余家,琢磨玉石的作坊有三十余家,在崇文门外的花市一带和前门外廊房二条、三条、炭儿胡同、羊肉胡同,终日不绝于耳的是“沙沙”的磨玉之声,玉器行手工艺人已达六千有余!
工匠用铊具磨制玉器 (图源网络)
据了解,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坊有:崇文门外的宝珍斋、东四牌楼的德宝斋、羊市大街的富润斋、廊房二条的魁星斋,随之又崛起义珍荣、天珍斋、济兴成等,在解放之初颇具影响力。
而其中的济兴成便位于炭儿胡同,如今也是家有百年历史的玉器世家了。
济兴成 炭儿胡同里的百年玉器世家
济兴成成立初期,其实只是家制作玉器的作坊,并不直接销售。后来,在店老板高济川的两个儿子的建议之下,济兴成开始成为自产自销的玉器作坊。
1947年,高忠受父亲委任成为了济兴成大掌柜,于同年创办了香港CC兄弟公司并由其兄高志常驻香港以负责海外市场经营,就此拓宽了济兴成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济兴成是国内玉器主要出口商之一,在当时炭儿胡同的店铺门前,络绎不绝的都是来自海外的客商。
炭儿胡同(图源@刘冰_ART)
建国初期,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前门外和崇文门外的玉器合作社、公私合营厂联合成立了“北京玉器厂”,济兴成的创始人高济川被举荐出任北京玉器厂的技术顾问,大掌柜高忠则是被推荐位北京玉器厂第一任厂长。
任职期间,高忠曾接待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据了解,1976年朱德总司令逝世时用的白玉骨灰盒,就是由高忠亲自选料、设计、督做而制的。
左一为出任北京玉器厂第一任厂长时期的高忠,左二为出任北京玉器厂技术顾问时期的高济川。(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在这里有必要说说济兴成的创始人高济川,可算玉器行里的一位传奇人物。
早年间,他在京城有名的玉器作坊瑞兴斋学习玉雕手艺和玉器买卖,因其天资聪颖,还肯下苦工,入行几年便已深得内行人的认可。尤其是在济兴成成立之后的数次相玉和解玉经历,使其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相玉大师。
高济川像(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上海著名翡翠商人有一块高档翡翠,想要制作一件翡翠炉,但在原料上能分解出炉的下身,无法取出炉盖,故托友人将翠料携带来京,恳请高济川出手相助,经其设计后高氏不仅按照翡翠商人要求的体积大小取材分解出炉身炉盖,甚至还能用余料分解出数支手镯。
济兴成玉器作品——翡翠亭子炉(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日伪统治时期,在旧崇文区手帕胡同内,有一户人家得到了一块白子儿玉,大约十余斤,邀请了各工商业主前往看料出价。当高济川赶到时该处时已有同行二三十人,但由于这一子儿半端满布白石,众人或是无从下手,或是难以决断,只有高济川眼光独到,以合适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后,用这块白子儿玉分解出了链瓶、链卣各一只。
济兴成玉器作品——白玉花鸟链瓶(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由此,足见高济川在相玉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玉雕方面,济兴成也有突破。当时民间多以小型玉器作品居多,济兴成不仅突破性地以大型玉器为主要作品,还创新性地在本是“柔美温润”的玉器之中,增添了“大气端庄”的商周青铜器的器型、线条与纹饰元素,两者之间,刚柔并济,和谐统一。
济兴成玉器作品——白玉罍(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济兴成玉器作品——白玉对罍(图源@济兴成玉文化)
更可贵的是,店老板高济川本人也极具人格魅力,正直磊落,深受业内人士的信赖。
据传,曾有一位财主和高济川同时看上一块材料,但因其价格不菲,高济川只能“分期付款”,财主见此以为胜券在握,说“下钩就给钱”,但卖家却不以为然,说“我就愿意卖给那不付钱的”。
到高济川晚年,当时取灯胡同口的玉石市场每天一早便有很多人聚集其中,但都只是小声攀谈,并不进行买卖,直到高济川进场,看料,做成第一笔买卖之后,当天的玉石市场才算正式开市,这市场才开始热闹起来。
由此足见高济川的影响力之大。
耄耋之年的高济川(图源@济兴成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