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副中心的建设,有何他山之石?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莘庄被明确定位为主城副中心之一,级别与真如、五角场、花木相当,与张江、金桥、川沙、宝山一道成为新晋的五大主城副中心之一。
那么莘庄副中心的发展可以借鉴哪些地区的发展经验呢?那些成熟的副中心的发展路径对于莘庄副中心又有哪些启示呢?本期推送,“莘庄商务区”想和大家聊一聊东京的副中心发展之路。
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东京都中心三个区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管理中心,人口急剧膨张,城市畸形发展,各种机构高度集中,交通堵塞,建筑拥挤,防火困难。为解决这些矛盾,分散东京都中心的功能,1958年成立了“东京整备委员会”,做出开发新宿、涩谷和池袋三个副中心的决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宿已经真正成为东京的副中心,在疏解东京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城市职能。
20世纪60年代,东京大都市圈开始形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在东京城市发生转型的关键阶段,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副中心的发展?
东京都(相当于市一级行政单位)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单一的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商业行为要求。
东京西部郊外和多摩地区的住宅大规模建设,使东京的人口中心进一步向西部转移。
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东京居民的活动半径加大。
战后人口激增,老城中心各类矛盾日益加剧,使东京政府明确提出了“首都圈整治计划”。
上海最早在1990年代的那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国内率先学习东京,提出了“副中心”的概念,确定徐家汇、五角场、真如、花木四个地区作为主城副中心。如今,20多年过去了,徐家汇副中心已然成熟,五角场副中心如火如荼,花木副中心成为了浦东的政治文化中心, 真如副中心在几经周折之后正在不断提升之中。 在上海2035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徐家汇被中央活动区纳入范围,莘庄接棒徐家汇,成为主城区西南方向的主力副中心。
东京的几大副中心,新宿、上野都比较知名,综合实力也比较强,莘庄与之的差距不是一丁点,莘庄应该与哪一座副中心对标呢?随着莘庄站TOD的开发以及莘庄商务区这两大核心区域的双轮驱动,莘庄可以参考借鉴一下东京西南部的重要副中心——涩谷的发展之道。为什么对标涩谷?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莘庄与涩谷相似,都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的西南门户,是大都市周边地区通往中心城区的必经之路,也是人口、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其次,莘庄与涩谷均为上海和东京重要的交通枢纽。莘庄有亚洲第一大立交桥的莘庄立交以及1、5、12号线,未来的嘉闵线、可能途径但不一定设站的机场联络线。涩谷则有包括山手环线、银座线、京王井线、东急东横线等8条轨道交通在这里交汇。
第三,莘庄与涩谷的发展均依托车站及周边的开发。涩谷副中心的开发基于车站周边的大规模改造规划,以推进新型公共交通机关的综合整备,以逐渐形成涩谷轨道站点与周边街区的连锁反应,从而积极推动综合性的城市建设。
第四,莘庄是闵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涩谷是涩谷区的区役所所在地,均具备一定的政治资源。
那么具体细化到涩谷的建设层面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呢?
合理规划并执行到位推动涩谷副中心建设
新宿的规划和建设是很细致的,规划方案充分体现了所确定的原则,为了地域的环境美化和街区景观的保持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地区治安及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对策。它避免了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建设,而是对商务、居住及商业用途规划比较合理,且执行到位;且现代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涩谷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
交通先行与精心设计保障商务与客流的集聚
在东京都副中心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和东京都政府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东京地铁系统建设由中央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共同投资,主体工程完工后交由独立公司运营。建设与运营分离,提高了地铁系统运营的效率。几个副中心基本上位于山手线与各个铁路放射线的交汇处,充分利用了交通枢纽对商务以及人流的聚集效应,特别是轨道交通的作用更为明显。
涩谷是东京市区西侧最重要的交通要冲之一,8条轨道交通在此汇聚,规模仅次于东京站和新宿站。此外,涩谷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对涩谷站的详细规划与考究设计也是新宿副中心形成的关键因素。涩谷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人行天桥等步行回路的设计,将交通枢纽带来的分割效应减小到最低程度,充分利用了交通枢纽的集聚经济。
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催生发达的经济
东京都涩谷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是政府积极规划与市场经济充分结合的结果。政府设计合理的交通规划为副中心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功能定位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向副中心的集聚,使规划落地;东京都政府高起点、高投入建设涩谷副中心,以增强涩谷的吸引力,促进涩谷的发展;可见政府通过积极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有效促进了老城市中心功能的疏解,极大推动了涩谷副中心的建设。它还通过土地供应调控、增强企业服务能力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来引导产业发展,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来增强涩谷经济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协同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涩谷在产业空间布局上,避免单纯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或者商业服务业,而是充分将二者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商务办公功能集聚高品质的商务人群;另一方面利用商业集聚人气,避免CBD昼夜人口差距过大,沦为空城。休闲娱乐业、宾馆酒店业、餐饮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零售商业提供了配套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密切的关联效应,共同为涩谷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文化元素成为重要的吸引力之源
涩谷也是近几年来年轻人经常聚集的场所,是不断催生新文化的地区,涩谷作为先锋性年轻人文化的发祥地,在亚洲地区知名度颇高,特别是在流行时尚、设计、音乐等领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作为文化创意中心,在不断展现自身吸引力的同时,也增添了东京的魅力。
东京涩谷副中心的建设虽然强调规划和政策,而且合理规划和积极政策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具体行业的特别优惠的政策,也没有通过行政手段安排产业布局,而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完善和用地引导等手段完成商业、商务等功能的提升,其经验总结如下:
1、交通基础设施先行,重视轨道交通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副中心汇聚人气、有效承接主城部分职能和分担主城服务功能的最基础条件,特别是对特大城市而言,多条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的交叉往往是城市副中心成长的首要推动力。
因此,在确定城市副中心发展战略之后,应该尽快编制新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通过交通枢纽的建设来保障城市副中心的发展。
对于处在规划编制阶段的机场联络线、嘉闵线而言,在莘庄地区必须设置合理的站点与站间距,良好的轨道交通条件是莘庄成为副中心的命门。
2、积极依托地方优势,合理确定功能定位
城市副中心功能的确定与发展都必须紧密结合本地优势和资源禀赋。所处区位、产业基础、机场、交通枢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等都是选择发展城市副中心和确定城市功能的重要条件,城市副中心功能的确定不是简单的在规划图纸上的圈定,而是建立在已有优势基础之上的科学判断。
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发展也是如此,一旦早期的区位优势形成以后,产业的发展就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一个产业比开创新产业具有更高的成功几率。
3、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有效发挥市场机制
要重视城市副中心的集聚力,尊重经济不均衡发展规律,把提高土地效率和严控污染排放作为城市副中心产业选择的重要标尺。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民生方面可以加大干预力度,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要适度减少过度干预,着重于市场的规范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纠正要素价格的扭曲,谨慎使用过于优惠的政策与区位优势进行竞争。
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务必切合国情市情
在深入分析国际城市副中心发展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冷静思考,他们的经验不可直接拿来,而必须与中国国情和城市实际紧密结合,既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符合国情和市情,这样的策略和政策才能真正推动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发展。
莘庄与涩谷相比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就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需要尽快弥补短板
并在依托地方优势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未来的发展路径
莘庄副中心的发展之路
也许不平坦
但是一定要努力!
本文部分观点授权首发于相关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