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人生的光亮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随笔
还记得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吗?读过《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的孩子或大人也许脱口而出的即:那是一只最终会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它鼓舞人们心存美好的愿景。然而,读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我才对《丑小鸭》有了新的认识。
丑小鸭一出生就决定了它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它是另类,它因丑陋渺小而自卑,当它看到白天鹅时,它会油然生起仰慕之情。其中丑小鸭的自卑,用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自卑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人们行为的动力正是源于自卑。而丑小鸭之所以会有对白天鹅的向往,对应的是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丑小鸭的故事完美诠释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观点——人因自卑而追求优越;另一方面,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绝不仅仅是因为丑小鸭一厢情愿地渴望,而根本原因在于丑小鸭本质上就是白天鹅,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渴望都能梦想成真,而梦想成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有信仰的内核。这一点准确揭示出阿德勒的一个重要主张,自卑而超越,人需要拥有有益的社会情感,如此才能确保人们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当做个点灯人,引导孩子们去找寻人生的光亮,心中有光,才促使他们对优越的追求指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曾经在我的班里,有个两个成绩特别不好的男生,一个易冲动惹事,另一个上课爱玩,共同点就是不爱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第一个男生虽然爱惹事,但是特别有责任意识,所以让他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第二个男生对老师特别有礼貌,于是我把他安排在距离老师最近的第一排位置。这样安排的结果令我很欣喜,担任了劳动委员的男孩把班级的卫生值日管理得井井有条,有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最前头,赢得了班里其他同学的信任和支持,而他自己也由此提升了自信心,反倒不再轻易惹事了。另一个男孩因为与老师的距离拉近,和老师的互动增多,他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学习上,尤其呈现出对生物课程的浓厚兴趣,而这又给他正面的回馈,生物成绩的稳步提高。
第一个男生他因成绩不好而自卑,然而他追求优越感却是通过打架惹事的方式来获得,而他身上所具备的责任意识无疑是他心底的光亮。后者,他也因成绩不好而自卑,但他的超越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而其实他真正需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实力。我所做的,无非是恰巧帮助他们发现各自内心那束若隐若现的光,让这束光照亮他们的生活。
我还遇到过这样一个女生,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她依然不自信。不够优秀这一想法让她感到自卑,但她有强烈地追求优越感的意识,她疯狂地投入语文的学习当中去,用遥遥领先的语文成绩来证明她的优秀。可是当她实现了这一目标时,她依然是自卑的,她的脑海中幻想出无数个假想敌,认为自己在这群人面前不堪一击,因此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害怕考试失利。对于这个聪慧的孩子,与其强调她的优秀,不如让她慢慢去领悟优秀并不是仅凭一张高分的试卷来证明。我鼓励她广泛阅读,尤其去品读那些经典作品,让经典点亮她,让她确信生命的意义不止在于财富堆砌的成功,少一份焦虑,多一份淡定从容。
我没告诉过那个女孩,其实我也是在经典作品当中找到光亮的。史铁生,他的《我与地坛》细述了他对生命透彻的参悟。他无疑是个卓越的人,身体残缺的自卑感却激发出喷薄而出的创作热情,在一个个富有张力的文字中,他将命运的洪流引向一个更为澄澈豁达的境地。每每在我置身于难以摆脱的困境时,他对死超然的解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支撑我挨过最艰难的时日。
如今,借助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审视我自己,我才清晰地意识到我的自卑感,是源于对困难不可克服的畏惧,而我将史铁生对死亡达观超脱的态度埋藏在我的心底,这变成我内心最强的一束光,甚至是信仰,在追求优越的道路上,我渐渐地学会去放下悲痛,直面失去,感受生的喜悦。
愿我们行走于摇摇晃晃的人世间,都能找寻到属于自己人生的光亮,来抵御暗夜的黑,自卑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