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期商品的九种解决方案

对于药品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药店来说,近效期商品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目前可以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大都是从制度与管理方面进行讨论,而缺少从实际数据分析以及解决对策方面讨论的资料。

对于连锁门店来说,效期商品的处理难度在于基数大,且门店经理对于相关商品管理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管理往往是总部相关部门来分析处理,数据量大、情况复杂就造成了分析结果无法落地执行。

笔者根据某连锁企业的实际近效期商品数据进行分析和梳理,在与业务部门沟通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近效期商品分析流程,从数据源出发,最终形成了九种归口。

以下针对每一种结果的判断依据以及处理措施简要说明。

1

过期商品

判断依据:有效期至小于当前日期,且核查实物属实。

处理措施:此类情况属于日常管理问题,应当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假过期商品

判断依据:有效期至小于当前日期,核实后为系统数据错误。

处理措施:需要调整批次,并落实批次错误原因,加强日常管理,完善批次调整相关制度;

3

不动销商品

判断依据:最后销售日期为空,落实后确实在门店无销售记录。

处理措施:需要落实进货来源,以及无销售原因分析,提升动销率来减少效期商品的产生。

4

顾客原因

判断依据:存在多批次商品,陈列无问题,但顾客拒绝购买近效期商品。

处理措施: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员工销售技能方面的培训寻找突破点,避免近效期商品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5

未执行先进先出

判断依据:多批次商品,核实后未按照先进先出进行陈列。

处理措施:落实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陈列管理、培训以及检查机制。

6

销售替代品

判断依据:销售了通用名称相同,且为远效期的商品。

处理措施:销售的部分商品为高毛利或者厂家合作品种,也有普通品种,此种情况建议加强培训,优先销售近效期品种。

7

少量近效期品种

判断依据:单批次、无同名称商品销售,且库存数量较少(暂定为小于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核实实际库存与系统库存一致。

处理措施:尽量销售,或者调剂,避免造成损失。

8

系统数据错误

判断依据:单批次、无同名称商品销售,且库存数量较少(暂定为小于5),核实后系统库存与实货不一致,批次错误或数量错误。

处理措施:修正错误数据加强日常盘点管理。

9

积压、滞销品种

判断依据:单批次、无同名称商品销售,且库存数量较多(暂定为大于或等于5)。

处理措施:分析积压、滞销形成原因寻求对策。

以上9种情况涉及到的商品明细可以通过公司的ERP系统或者报表系统筛选后导出,也可以将整体的效期商品明细导出后由技术部门自行开发工具实现。

笔者就是利用下图的“效期商品分析工具”,导出相关明细报表后交由相关部门核实解决。

效期商品处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除了各种明细表,还需要一些定期的分析报告,基本上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划。

01

数据总览

主要介绍各区域的效期金额、数量等分布情况,以及按照到期日区间分别统计的数据,后期计划增加环比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解决进度与新增数据。

02

重点门店分析

按照效期金额与效期数量分别统计出排名前50的门店,为区域及总部关注重点门店提供依据。

03

重点商品分析

按照金额和数量分别统计出排名前50的商品,对于合计金额大、数量多、涉及门店多的品种或许需要采购与营运共同配合才能解决。

04

效期原因分析

按照形成效期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对于各个区域、片区、门店的重点原因明确以后,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实施精细化的管控。例如,针对6个月以内的效期品种进行分析,两周为一个周期,每月两次。

做好效期管控,同时也能对门店请货、门店盘点、积压、滞销、不动销这些数据起到积极的影响效果。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