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月刊 | 只有河南建城记
2021年6月6日,只有河南开城纳客。
2021年9月4日,只有河南再次开城。
这本筹备许久的刊物,
也终于与读者见面。
播种出苗、越冬拔节、
麦熟城开、生生不息,
四个章节,带你穿过一座时空大门。
在这里,你能看到——
从未有过的幻城建筑,
极高浓度的戏剧体量,
奇幻瑰丽的灯光大秀,
包罗万象的中原文化,
链接世界的潮流元素……
亦能看到——
历史映照的项目初心,
四年匠造的建设历程,
独家整理的创作手记,
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八千名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还有更多关于只有河南的
历史、现在与未来,
从这里开启。
▲点击观看只有河南幕后故事
河南老胡与《只有河南》
只有河南,在不间断地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
只有河南,作为天地之中、中国之中,才称得上是中国的缩影;
只有河南,年复一年,用足够的粮食,让炎黄子孙的血脉得以传承;
只有河南,才能孕育出众多圣人及诸子百家,使众姓来此认祖归宗;
也只有河南,以北宋之笔,绘出了中华文化的巅峰。
王潮歌导演创作手记
2017年10月12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奠基。从那天起,将性命压在这里,把梦想种在荒地,用脚步丈量黄土厚度,以创作回望大地人心。1000多人的剧组,昼夜难分的岁月,一次次深夜排练,声嘶力吼过,一次次推倒重来,脑汁熬干过,一次次不休不眠,煎熬过,狂喜过……这些图文取自王潮歌导演的微博,虽是只言片语,却见证了她的创作轨迹。
一场对故乡的集体表白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对河南的一份表白,而越来越多熟悉的人,比如秦朔、王石、刘震云、张磊、田源、黄海、张泽群、马艳丽……也加入了这场对故乡的集体表白,他们从土地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又把自己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但无论何时,他们总记得回家的路,因为这片土地教会他们的道理关乎初心、关乎传承、关乎梦想,为他们打上了深深的精神烙印。从古至今,这片土地养育了那么多出色的儿女,这些儿女也深深热爱着这位伟大的母亲。
对话李琳:只有河南的“一千零一夜”
提起只有河南,公众几乎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总导演王潮歌女士,却很少有人会知道幕后另一位默默无闻的女士——李琳。
默默无闻,其实是刻意的选择。它既是一向低调的李琳女士的个人选择,也是建业基于战略初心的企业选择。细心的人会发现,只有河南所有对外的宣传里,只标注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王潮歌导演作品”,并没有主动露出过“建业集团”。了解了这种一以贯之的低调后,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李琳女士之手建成了很多座具有国际艺术水准的酒店,但网上却几乎看不到一则关于她的报道。
对于李琳女士来说,虽然身经百战,虽然无数次预想过“只有河南”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但挑战远比她预想的要多得多……
门志忠:我就是李十一
在只有河南,每个看过火车站剧场的人,都会记住“只要我有,只要你要”这句台词,都会被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作为剧目的核心人物,演员门志忠站在舞台上,举手投足间都被无限放大,面部沟壑在灯光下呈现出饥荒年代的沧桑与落魄,递枣袋子给自己兄弟那一幕更是惹得无数人当场落泪。观众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演员叫什么,但他们不会忘记,只有河南的李十一。
王宝琦:实现梦想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55岁这一年,他终于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一名戏剧演员,肉铺店的老李,吃烩面的李脾气,小花的老父亲……一个个角色片段都令人赞叹,这些所谓的表演技巧和质感,却是他用过往人生中真实经历的苦难、窘迫、磨炼置换来的,排练、减重、登台,在只有河南他开始了全新人生……
王立魁:这就是标准
从2018年5月打下第一个桩,“戏剧”就已经在每个人心中开演了。为勾画出一幅相对完整的雏形,前期设计师们围绕21个剧场,出了320版设计方案,4000多张效果图。但事实上,它太“巨大”了,大到没人能准确描述出只有河南到底什么样?它又太“精微”了,小到它的轮廓与肌理、质感与纹路都必须贯通历史、活灵活现。“它是活的,我们一边建设它的有形,一边领会它的无形。”王立魁说。
在幻城“豫见”民艺之美
位于幻城中心的地坑院里,有两家不可不逛的非遗体验店。一家名为“纸上河南”,年画、纸扇、风筝、皮影等工艺品琳琅满目,一家名为“泥泥狗和布老虎”,形态各异的玩偶瞬间抓住你的眼球。店长刘阳带我们漫步其中,了解非遗文创背后的故事,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岁月的力量、文化的精深。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建业》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