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俩学生的不同姿态

日前(星期日)下午先后遇到俩过去的学生。一个是两年前毕业的姜同学,另一个是五年前毕业的徐同学。

姜同学初中毕业后上了职校,现在某私营企业实习,因故休假几天回家,特地到我家来看看老师;徐同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如今已不上学了,正跟人家学做某事,正好在浴室邂逅,我向他了解的。

按理说,当时成绩较好的徐同学对老师该怀有敬意,因为当初读书时少不了老师额外的提携和关照,可当我与他目光相视时,他却有意避开了,好在距离靠的近,我主动凑过去跟他招呼,这才确认他姓徐。我关切地问他现在的状况,可他似乎不太乐意交流。他对我的问候,竟是这样一句觉得别扭的话“你现在还做老师吗?”,“这么大岁数,也没法再改行了!”我笑着回应道。

按理说,成绩不理想的姜同学,当初少不了遭老师的责备、批评甚至处罚。然而他不仅对我心存感恩,而且问及其他任课老师的状况,凸显心里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并且说出“职校的老师远不及当时初中老师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责任感”,“这个不好比!毕竟彼此处于不同的学段。“我立马对此予以纠正。

为什么当时我们眼中的好学生不懂得感恩,甚至连起码的交往意识都没有?为什么我们感觉头疼的差生走上社会后,却做得让人满意?这里先排除有关私人感情的成分,可以说是这种情形带有一定普遍性。

问题还出在学校教育,根源还在教育者的理念上!

我们总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有出息,对他们宠爱有加,更是寄予厚望。“一俊遮百丑”,其他方面如何都可以不问、不计较,包括一些家长也是这一认识。而学习不够理想的孩子,鲜有关爱缺少温暖。共同的遭遇让他们常聚在一起,为适应社会,他们自发学习有关社会知识,包括生活常识,待人处世等技能,虽然他们成绩差点,可在另一方面有所获得。而所谓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心中的升学梦,很多是一门心思扎进题海里,丧失了学习生活经验、锻炼人际交流的机会。

不错,作为学生是必须读书求知,用漂亮的分数说明自己学有所得,可是我们又不能丢失同龄人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宝贵时机!同学间自发学习有关生活常识和技能,这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我们反对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来的考试分数,同样不希望我们的学生是只懂得学习(说白了就是解题)而不能适应社会的“书呆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