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一句话点醒无数父母: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生,有多恐怖

2020-11-25 15:05

作者:黑桃小A

来源: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

最近一直在追《告诉世界我可以》这档萌娃综艺。

很多时候都感动于孩子们在成长中所爆发的能量,但也有很多心疼时刻。

比如讲孩子社交的这一期。

它清清楚楚让我们看到,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过多干预会怎样轻易养废一个孩子。

杭州,王紫萱(甜心),6岁。

妈妈一直觉得甜心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随爸爸的,在妈妈的口中,爸爸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善于交际”的人。

所以当妈妈发现,甜心有时候很难交到新朋友时,她打算办一个派对,邀请甜心的两位好朋友来参加,同时,还“安排”了一位新朋友。

妈妈坦言,希望甜心可以多交朋友,但不是任何小朋友都可以,妈妈会帮甜心先筛选一轮,希望她多交一些优质的好朋友。

实际上,妈妈做得并不只是“稍微”。

派对的那一天,妈妈上午就带着甜心到了活动的地方,进行彩排。

哪个小朋友坐哪里,甜心要如何介绍3位好朋友,妈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被安排的甜心一脸生无可恋:

还“自嘲”自己是“机器人”:

下午,小朋友们陆续到来,妈妈继续控场。

拥抱要轻轻地:

打招呼要矜持:

即使彩排了一上午,到才艺表演时,作为主持人的甜心,害羞了。

妈妈一开始还为甜心加油打气,可看到甜心还是想要躲在自己身后,便严厉说道:你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节目就无法进行表演了……

节目???

原来在妈妈眼里,甜心的交友派对是一场show,必须完美表演的show。

在甜心终于开始主持讲话,还要抱着妈妈脖子不撒手时,妈妈失去了耐心,将甜心推开。

当甜心背课文似的介绍小朋友,回避妈妈递过来的话筒时,妈妈变身自动跟随话筒架,麦克风又放到了甜心的嘴边。

在其他小朋友表演才艺时,妈妈见缝插针,持续为甜心输入接下来要讲的话。

在妈妈的安排下,才艺结束,甜心“导游”要上线了。

当甜心看到好玩的自行车想要骑的时候,妈妈掩面诉苦“我们这个(导游)分分钟不在状态”。

“甜心,你是导游。”

“开始了,你要介绍了。”

“甜心,你说小朋友们排好队。”

“甜心,慢慢掉队了,你要照顾好大家。”

……

一直被安排的甜心,爆发了。

大声指责好朋友没有照顾好慢慢弟弟。

到下午5点半,妈妈的show结束,小朋友们开始自由玩耍,甜心终于露出了当天的第一次笑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钱志亮曾在一篇文章写道: 比起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最让人感到头疼的反而是那些对孩子“过度重视”的家长。

和谁做朋友,妈妈精心挑选;

如何交际,妈妈句句叮嘱;

晚上做梦,妈妈强烈暗示……

看似体贴入微,实则细思恐极。

做客节目的李艾看了甜心这段,都忍不住心疼孩子:她都没有自己的特点了。

甜心的故事,让节目的特约嘉宾郎平感慨万千。

她提起自己身边的一位朋友。

郎平朋友的儿子小时候有很多朋友,喜欢到处去玩。

孩子的妈妈是一位教师,看到孩子结交新朋友,总是忍不住教导:

不要跟这几个孩子玩,他们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他们叫你你不要出去。

在妈妈眼里,这个朋友也不行,那个朋友也不好,久而久之,孩子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

后来,孩子也不爱出去玩儿了。一到放假,就在家里玩游戏。最后,连大学也没去上。

这时候,妈妈着急了,说:“我也不能老养着你,你得出去找个工作啊。”

孩子立马说:“我不出去工作。”

因为从小时候起,自己的社交行为就被妈妈阻止,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极度缺乏社交经验。

从害怕与人接触,到抵触与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社交恐惧。

郎平的朋友其实和甜心妈妈的出发点一样,担心孩子结交到“坏朋友”。

但就是在这样高控的环境之下,一个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就这么毁了。

郎平由衷感慨:孩子怎么交朋友,父母真的没必要干涉太多。

她拿排球训练举例。

对于运动员,目标是培养成为世界级选手,但至于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人而异。

不能要求每个人起手的姿势是如何精确,要以怎样的弧度挥臂。

孩子交朋友也是一样,郎平说: “孩子只要不出格,就让他玩儿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区里的一个孩子。

豆豆是我们小区的特优生,经常参加很多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却总是“特立独行”。因为他没有朋友。

豆豆妈妈对孩子特别宝贝。

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在一起踢球,豆豆不小心摔了一跤。

豆豆妈妈听见了,立马冲到跟前,不分青红皂白,对着场上所有的孩子训斥:

你们怎么跟豆豆玩儿的?让你们不要追着豆豆跑,非得追,我们家豆豆不能跑的!看吧,现在豆豆被你们害得膝盖都摔破了!

小朋友们听了面面相觑,都不敢上前安慰。

旁边陪着的妈妈们听了,心里都不怎么乐意。

豆豆妈妈却毫不在意,继续说着:你们这些孩子太野蛮了,豆豆,我们回家,以后不和他们玩儿了。

豆豆妈妈如此兴师问罪不是头一回了,只要豆豆和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她就步步紧盯。

一旦谁动了一下豆豆,就立刻上前拉回豆豆,还不忘斥责别的孩子。

因为这样,小区不少父母都和豆豆妈妈有过争吵。

豆豆妈妈也因此给豆豆树了不少敌。

时间一久,孩子们都不愿意和豆豆一起玩儿了,豆豆也“知趣”般的,独自玩耍。多可怜。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们对社交,有着本能的需要。

哪怕是在妈妈严厉要求下的甜心,也没办法忍住见到好朋友时的欢呼雀跃。

孩子们是注定要往外走的,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父母能够做的,就是信任和支持。

的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需要在陪伴时,利用游戏或者阅读,提前为孩子预热一些社会化的基本规则。

但是,真正孩子正儿八经和同龄人交往的时候,多半是不需要我们引导的。越大的孩子越不需要。

我们可以回忆下自己小时候的同伴交往的经历。

那个时候,我们多半是自己上学放学的。然后上学放学路上,这个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结伴同行。

一旦父母干涉(引导)过多,很可能会导致小孩子的自发性变弱、甚至消失。

就像郎平朋友的孩子一样,最终变得连家门不愿意出。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对孩子的社交和情绪状态保持必要的关注;

确保跟孩子有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频率;

留出属于孩子的空间,没有父母的空间,可以自己做决定的空间。

尽量放下那些莫须有的担心吧。

假如你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淡定从容,那么你的孩子在社交中就不至于手足无措;

假如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有爱的、民主的环境,那么你的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就会懂得自尊自爱,不至于轻易就被他人带跑偏。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信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有一个基本的规则,确保孩子在行为上的安全,已经足够。

就像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说:即便是病人,聚在一起也比独处要轻松。

千万不要让孩子活成一座孤岛。

*作者:黑桃小A,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