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收藏基础知识普及
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制成粉末状彩料后,根据不同的工艺,填嵌或绘制于金属胎体上的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金属錾刻技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 氟化物 ,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 釉 ”;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国泰民安的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图案表达上有明显变化。一部分是白地彩绘,以花卉山水为主,基本承袭雍正的风格及工艺,但以青绿山水最为突出。而另一部分则为色地开光图案,有些结合青花或者其它色釉装饰表达歌舞升平的题材。尤其籍着广州海岸通商和多国的进一步交流带来的域外风情,珐琅彩瓷上还出现了以圣经为题材的西洋人物故事画面。但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兴趣很快转移到更加炫目斑斓的景泰蓝器上,自此瓷胎画珐琅器即珐琅彩瓷器失宠,不再受到重视,没有得到机会发展。
康熙朝的珐琅彩瓷,多半装饰花卉纹样,有些是可以辨识的具象花朵,也有极尽图案化的纹样。值得一提的是,一类穿插在具象花丛中,偶而也和粉色品种一起出现的蓝色菊花,虽然不是主题花纹,却是康熙御制珐琅彩瓷经常可见的小标记。包括此次展出的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宜兴胎画珐琅三季花三果碗、珐琅彩红地罂粟花碗、铜胎画珐琅花果盒,以及上述提到的宜兴胎画珐琅花卉茶碗、珐琅彩白地花卉碗、铜胎画珐琅方盘也都带有这个小标记。
如果人们先加以限定:“珐琅彩是清宫廷御用器。或者:“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则广彩中的珐琅彩瓷器当然就被排除在珐琅彩的范围之外了。或者限定更有甚之:““珐琅彩’是清代康熙晚期利用进口珐琅料,在皇宫内试制成功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如此,则非但广彩中的珐琅彩不算珐琅彩,景德镇制珐琅彩和“曹家”制珐琅彩都不算珐琅彩了。
对于珐琅彩瓷今后的市场,徐政夫认为,不论其他瓷器品种行情如何,珐琅彩瓷今后依然会受藏家追捧,市场仍会非常稳定。对于新进的藏家,他建议,收藏瓷器应量力而行,尽量收藏艺术性、工艺性好的瓷器精品,精品具有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升值潜力,对于珐琅彩瓷,如果有缘遇到,可适当收藏一两件,但也不必过于执着。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产量极少,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是在故宫内(一度迁至圆明园)造办处烧制,是皇 室御赏器,当时都由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而非工匠)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 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