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科技突飞猛进。20年前,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低头族,什么是蓝光,数字还是数字。有一天我恍惚中看到地铁行色匆匆的人们,右手不约而同地都拿着一部手机,我终于感觉,时代出现了变化……
比方说先吃饱、喝足了,再去学习和工作,就是最基本的诉求。
吃饱、喝足、摄入信息,我们总会疲劳
我们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升的同时,商家们也发现,仅仅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打打价格战,这样的手段已经不灵了。
与其被动的适应市场,一些聪明的企业干脆把市场当做无形的试验场,消费者成了最宝贵的试验对象,而在这当中如何找到他们的消费痛点,在基本需求之上对症下药,也为消费者带来实际的升级体验,就成为了新一套的消费市场公式。
创新——试验——观察——反馈,反复循环之下,品牌对消费者的了解逐渐深入,消费者从知道自己要什么,到发现自己还要什么,基于消费痛点之上发掘出来的全新需求,正在不断引领和推动着消费市场,甚至改变一个时代。虽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件事情正在默默发生着。许多商业公司正在追寻着这一套消费公式,在市场——这个无形的实验室以外,紧锣密鼓地建立起有形的实验室,将科技创新作为撬动市场的关键杠杆。这个实验的命题就是——如果满足基本欲望已经不成问题,那么科技研发还能为消费者做些什么呢?一些公司选择探索真正的“黑科技”,创造更强的性能、更具审美价值的设计、更成熟低价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我们倒退10年重新复盘一下,如果以“你真正需要的手机是什么样子?”发起一场实验,结果会是什么样?在iPhone4之前,没有人想过手机可以是这样的。不再是那个方方愣愣的廉价塑料外壳,9个按钮,加上1块彩色屏幕,最酷炫受追捧的也不再局限于翻盖,滑盖,听歌、拍摄。“一颗按钮,一块玻璃屏幕?”,对当时的人来看,很难相信这是手机。单拿外壳来说,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在消费电子产品上使用塑料以外的材质。为了实现乔布斯在设计上的极致追求,苹果的实验室将原本用来加工简单大型金属的CNC数控机床技术,用到了只有巴掌大小的手机壳上。数控编程、材料工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研发,苹果近乎偏执的开创了一个新的工业学科。
几乎由整块不锈钢直接加工而成,工业之美,跃然“壳”上。
不过,当你握着这个手感极佳,正面只有一颗按钮,一块玻璃屏幕的手机,打开水果忍者开始滑动的一瞬间,你就知道,这个“试验”成功了。如果说iphone是改变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一场实验,那么马斯克正在以“你觉得火星移民要花多少钱”为题目,做着另一场改变人们对宇宙认知的实验。2001年,人们还觉得去月球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业时,马斯克就研究过“火星绿洲”计划,他在2011年时就扬言要在2020年殖民火星。
马斯克2001年的照片,最近他更是表示,他要在2050年前送100万人上火星。
而移民火星的终极难题是更具性价比的技术,简单说是省钱的技术。所有人都知道太空之旅很贵,但以太空旅行商业报价为参照,NASA估算火星之旅的单人费用竟高达100亿美元,妥妥的天文数字。这意味着,福布斯富豪榜100名以后的人,即使倾家荡产,也买不起一张火星单程“站票”。而马斯克的目标是把成本降到50万美元,一套北京四环一居室的价格。这无疑是颠覆性的。为了这个目标,SpaceX实验室硬是把昂贵的一次性火箭改造成了可以反复回收利用的“太空火车皮”:火箭推进器可重复使用1000次;超级油罐舱飞船可重复使用100次;火星飞船可重复使用12次。为了提高性价比,估计马斯克连宇航服都想设计成男女通用的均码。
进行海上回收试验的猎鹰火箭。
在这个后资本主义时代,让消费者买单的不再仅仅是填鸭式的海量商品,当遵循着消费实验的轨迹反复推敲,用科技创新满足甚至激发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反而铸就了销量和口碑兼具的时代印记。你也可以说这是一次次颠覆,iphone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马斯克颠覆了人们对未来的认知,当然还有更多……当我们意识到“消费者是消费时代的试验品”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好的实验,也有不好的实验。归结于科技创新——颠覆认知的这一环节,极高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和极大的利润价值,总是正向存在。对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来说,跳过由无数成本堆积而成的创新过程,试图输出坏的消费观念,假大空的词汇,通过剑走偏锋来收割消费者利润,无异于伪科技造就的一场消费实验陷阱。而这些伪科技陷进,恰巧最热衷于潜入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角落。其中踏着革新者的脚步,在拓展的价格空间中抢获消费实验后的利润,成为更多投机者的瞄准的新商业战场。身为日常家电一员的吹风机,就成为一些投机者瞄准的目标。而他们,也让头发护理彻底变成头发玄学(Hair Myth)比如说什么边吹头发边补水的恒温吹风机,售价50块,你要给他的功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还出现了一款胶原蛋白电吹风,十足的伪科学,它告诉你可以一边吹头发一边补充蛋白质。不知道这些厂商做没做过实验,但实验环境表明,一旦温度大于42℃,胶原蛋白就会彻底变性,即结构改变了,不能在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了。一切的科技研发,不仅得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痛点,还得落到实处,得确实在科学角度站得住脚,不然就是消费陷阱。打着伪科技的旗帜,这场消费实验无非是一个巨大的狩猎场,无情地收割消费者韭菜。这场面对消费者的实验,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毫无疑问,兜售焦虑却无法解决问题的伪科技,正是不好的实验。而说到真正的电吹风领域颠覆者,就离不开一个神秘的名字,叫詹姆斯·戴森。戴森品牌的创始人,一个打开了吹风机领域新局面,让这个行业“疯狂”,也创造了护发领域全新认知,令无数白领女性疯狂的名字。詹姆斯·戴森的成功,以及Dyson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十足科技创新能力的公司,并不是偶然的。在70年代的时候,戴森就一直在琢磨研发出一些能够解决人们痛点的发明。比如说他在这段时间里,就研发了方便在泥地里使用的球形独轮车,能有效避免独轮车陷入泥地的情况。而让他一举成名的无袋式吸尘器,不仅帮英国家庭省下了购买防尘袋的钱,也避免了灰尘堵塞吸尘器的情况。
“因为数码马达,我们改变了吸尘方式,接着又改变了干手方式。现在,我们正在改变护发科技。”
自从戴森黑科技改变消费者对于吹发护发的期望和价格区间后,不少选择投机的公司跳过科技壁垒之后,挖空心思制造一场又一场错误的消费实验。工资多、加班少,可能是一种终极解决方案,但消费彼岸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但现代人的“头”等大事——护发焦虑、吹头困境,也许是一条有效的破题思路。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护发科学,正在利用消费者和品牌甚至科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另辟蹊径开发出全新消费实验下的陷阱,头发玄学(Hair Myth)也就顺势而出。无论是吹发补水,还是胶原蛋白,抓住消费者的焦虑和急于求成的心理,试图以错误观点迷惑消费者,以假大空的科技词汇包装产品,设置陷阱,就仅仅是一轮对消费者吸血、割韭菜的过程。首先,根据研究,人类的发丝是由毛鳞片、毛皮质、毛髓质三个部分构成的。当我们想要让头发保持柔顺茂密,就要维护好毛鳞片与毛皮质的健康。
从图中可以看出,健康的毛鳞片细胞完整、排列紧密,头发更加光亮。受损的毛鳞片凌乱不堪。
造成头发毛鳞片受损,主要有3个原因:1、高温 2、过度摩擦头发 3、生活习惯饮食不良。而日常生活中,最可能带来过热损伤的就是用吹风机干发的过程。而干发说到底就是快速将水分从头发上吹走的过程,是一场气流和热量的共同协作。要想吹风机同时满足减少损伤、抚平毛躁和快速干发的需求,听起来很简单,强一点的气流和高一点的温度。但这个过程却几十年没有改变,直到戴森作为破局者的出现。因为“高一点的温度”只需要成本极低的电阻,而“强一点的气流”的背后却是电机研发和空气动力学的无限研究与应用。无法实现更强劲气流,为了达到快速干发的效果,更多吹风机选择增加热量。然而,加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发丝间水分子流失,让头发瞬间僵硬甚至折断,最终带来无法修复的损伤。第九代戴森数码马达,转速高达每分钟110,000转,每秒可产生13升的强劲气流。值得注意的是,F1赛车引擎的最高转速,是每分钟18,000转。光说转数可能难以想象具体的概念,但这颗直径27毫米,仅有传统马达一半重量的新发明,却能够轻松将40听可乐罐的空气在一秒内吹过直径1厘米的风孔。不光产生风,为了保持吹风机更稳定和高效的输出,戴森也与气流较起了劲。
Air Amplifier™技术,通过强劲的马达带动,戴森在吹风机内部搭建出了让气流通过的环状通道,高速高压的气流将带动机身周围的空气依次进入预设轨迹,维持出风均匀、稳定的同时,还能产生3倍放大的效果。
在马达和Air Amplifier™技术的协作下,戴森吹风机每秒可以产生41升的气流帮助完成快速干发。
高效稳定的气流,让干发不再依赖过高的温度,快速吹干,自然也避免了高温损伤。但想要解出科学的完美答案,还需要风和热的完美协作。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温度突然的飞温造成的头发损伤,戴森为吹风机上了一层安全保险。每秒40次测温、传输数据,让温度保持在控制之中的智能温控技术,是戴森对于产品研发的极致体现。
这样一来,传统吹风机的气流弱、不稳定,温度高,容易损伤头发以及噪音过大的问题,随着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的出现被一举改变。
当推开按钮,看不见的风从看得见的风洞吹出。我们知道,戴森让吹风机有了新的定义。这场成功带来破题公式的消费实验背后,不可忽略的是戴森坚持投入的巨额研发资金和持续集结的无数专家智慧。当其他人还在为吹风机如何加热而努力时,投资1亿英镑的头发科学实验室,戴森已经在将头发研究这件事情做到极致。103个戴森工程师、毛发学家、造型师,在这个实验里研究了近十年,测试了1600千米的真实头发,从空气动力学到头发的细胞结构,没有放过一处细节。也正是在这些实验室里,戴森秉持着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匠心,将它引以为傲的马达带进了个人护理行业,创造了颠覆性的革新。你肯定想不到,你拿到手的戴森吹风机其实经历了100公斤大汉站立,103种不同的污染物,极高海拔环境的数次折磨,只为了合格出厂,带来更优秀的干发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戴森无疑是让干发体验和生活品质向前一步的时代性产品。随着戴森吹风机的面市,以及戴森对于头发科学的普及,更多人开始关注头发健康,对于高品质、高科技的吹风机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但面对这场消费实验的博弈和较量,不同品牌也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用心编造假大空的伪科技词汇,编织消费陷阱的无良品牌可能走红一时,却无法经历无数的测试和考验。而从消费者本身痛点出发,不断进行实验与研发,带来创新的科技产品,却能不断引领行业变革,定义时代符号。戴森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戴森持续的研发精神,深入消费者痛点,用科技解决问题。他以一种科技先知的姿态,指引着人们用头发科技打破头发迷思。70年代的时候,当年轻的詹姆斯·戴森在车库里鼓捣各种实验时,他有没有想过,40多年后,他的戴森,将成为一个科技巨头的名字,成为引领行业和时代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