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5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微子第十八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孔子驾车在前面走,子路步行在后面跟着,跟着跟着给跟丢了。

从,同“纵”“踪”,有跟踪、跟从之义。

路上,子路碰见个老头儿,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

蓧,diao,4声,是田中除草的工具。

老头儿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还自称什么老师?谁是老师?是谁的老师?

认知不同,无所谓对错,无关于人品。

老头儿把拐杖插到地上,只顾除草。

子路拱手敬立,对他十分客气。

拱而立,古人以垂手为倨,拱手为敬。这是子路对长者表示尊敬的样子。

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老头就留子路到家中过夜,还杀鸡、煮饭盛情款待他,并让他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

子路赶了上孔子,把他遇到的情形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肯定也是一位隐者。让子路带路,赶紧去拜见老头儿。他们到了,老头儿已经出门了。

在老头儿看来,孔子这些人不事劳动专爱做官,跟他不是一路人。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乎道义的。长幼之序你知道不可废,同样君臣之义怎么可以废呢?如果只是为了洁身自好,放弃做官,那就乱了君臣大伦。

君子做官为国家做事是为了推行正道大义。至于这些主张行不行得通,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老人家让两个儿子出来跟子路见礼是懂得长幼之序,既然懂得长幼之序,就该明白君臣之义,做官就是君臣之义,国君不好,你就得劝谏,放弃这种努力是不对的。

老头出门了,但是他的两个孩子还在家里,所以这些话应该是子路说给两个孩子听,让两个孩子转述的。大概率是昨天晚上子路被老头儿批评了,而无可辩驳。回去请教了老师,返回来是想驳回去的。

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逸民,是隐逸山林不肯出仕做官的人,不少是前朝的遗老遗少。

逸,通“佚”,散失、遗弃。

放言,是废弃言论的意思。

伯夷、叔齐,即孤竹君二子。武王克商后,他们不合作,拒食周粟,靠吃野豌豆充饮,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下。

虞仲是吴仲雍之后,虞国的始封之君,虞从吴,字与吴通。虞仲是武王访求而得,才举为虞君,自属逸民。

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

少连,据说是东夷之子,孔子说他善居丧。

孔子对这七个人的评价是:伯夷、叔齐为一类,彻底不合作,既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也不使自己受辱,保持着高贵的尊严;柳下惠、少连为一类,不肯走,也不肯死,降低自己的意志,折辱自己的身份,但言语于节无亏,三思而后行,也是值得称道的;虞仲、夷逸,隐居山林,什么话也不讲,立身清白,放弃官爵,也合乎策略。孔子自己的态度,和这些隐士不一样,是“无可无不可”,可以仕则仕,不可以则止。不偏执一词,不固执一端,不自我封闭。既有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有通权达变的策略上的灵活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大师挚,即师挚;击磬襄,即师襄子。孔子学琴、学磬,都是拜师襄为师。

鼗,tao,2声,是一种手摇的拨浪鼓。

这八个人应该都是鲁国的乐官。“大师”是八人之长,其他七人都是他的属官。“少师”是“大师”之佐。

乐官以“饭”称是因为古代天子、诸侯们吃饭的时候要有乐队伺候。官职后面跟着的都是乐官的私名。

鼓,是击鼓的乐官。播鼗,是击鼗的乐官。击罄,是击罄的乐官。

当时,不仅礼坏,而且乐崩,这些乐官四散逃跑,有到齐国的,有到楚国的,有到蔡国的,有到秦国的,有到黄河流域的,有到长江流域的,还有两人到了海边的。

18.10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弛)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指周公旦,鲁公指鲁公伯禽,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李白的长子也叫伯禽。

施,通“弛”,怠慢、疏远。

故旧,一般以为是老朋友、老交情。也有人以为是指接收的殷民六族,特别是前朝旧官员。

大故,指恶逆,十恶之一,指殴打或谋杀亲人。

老爹教育儿子,共有四条,第一,首先要用周人,不要疏远自己的同宗;第二,不要让大臣埋怨得不到重用;第三,前朝官员,只要没有恶逆的大罪,也不要弃而不用;第四,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要求他什么本事都有。

这话虽然是周公说的,作为周公的忠实粉丝,孔子肯定会全盘接受。

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騧,gua1声。这八个人,都是殷的遗民。这些人都是周初的名臣,特别是南宫适(南宫括),也就是伯适。这八个人,应该是出于两支,分别有伯、仲、叔、季各二。

(0)

相关推荐

  •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课文梳理] 1.孔子的人生态度:无可无不可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 ...

  • 论语日课469丨无可无不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 ...

  • 无可亦无不可也——《论语》悟读【458】

    处世张驰有度,为人进退自如. <论语>第十八篇第八章: [原文]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 ...

  • 【第328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3章》愚忠思想来源于孔子吗?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3章>愚忠思想来源于孔子吗? 14·23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这里的"犯"字,指冒犯,犯颜谏争. 这句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阳货第十七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2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7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0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4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先进第十一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9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罕&q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8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7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