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 红色传承,从《八角楼的灯光》渐次开启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文艺掌上微刊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欣赏👆
红色传承,从《八角楼的灯光》渐次开启
也许吵闹的城市少了点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着游走的灵魂,化作乡愁入梦。
就像黄河的水一样永无止境,我们的灵魂属于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仰慕您,眷恋您......
井冈山红色根据地,曾经是儿时教科书一般的不灭“记忆”,尤其是茅坪八角楼更是让我们梦绕神牵的地方。从小涛哥就知道八角楼的故事,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十年时期,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里,“八角楼的灯光”那优美抒情的旋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八角楼的灯光》这首歌1928年就开始在井冈山地区传唱。
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村,毛泽东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期间经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为屋顶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故称为“八角楼”。在八角楼,毛泽东当年借着清油灯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这两篇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端,指引中国革命万里程。
这两篇著作的背后,是毛泽东“上山”的心路历程。对毛泽东来说,“上山”这条路是被迫的,是艰难的,也是积极努力的探索。
朴拙而神奇的清油灯,浓缩了用之不竭的能量,它取之于红色根据地,提炼于革命斗争实践,凝聚着革命先驱的理想信念和集体智慧,如同一束穿透力极强的极光,在我们的心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若问世上什么光最亮?在我们看来,是八角楼的灯光!
月幕沉沉,银河茫茫,燕子裁剪过三月,蝉虫喧嚣过八月,枫叶印染了十月,雪花亲吻过大地。四季反转,逝者如斯。然而,茅坪山头,八角楼里的灯影依旧点点。
雨过,风走,雷鸣,燥热,寒冷,阴晴圆缺...八角楼的灯光不灭,哪怕微弱的闪亮着,也是一道风景,一页希望,一轮乾坤。
歌曲介绍:《八角楼的灯光》
歌曲“八角楼的灯光”是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中,第七场《星火燎原》中歌曲。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房,这栋小楼就是“八角楼”。
八角楼不是人们所想象中八角形的楼,而是因为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
“八角楼的灯光”再现了毛主席当年的情形。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当年,八角楼的清油灯光经常彻夜通明,毛泽东不仅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还写下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后改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吕继宏演唱:《八角楼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