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雪堂 || 新《诗词医案拾例》(六五)
2020年
11月1日
新《诗词医案拾例》
(六五)
雨馀(原题作“公馀”)
夕佳亭上赏斜阳,得月湖边浴春光。
自爱故园新景致,公余为我润诗行。
【评】原作想写公馀的闲情逸致,费了不少笔墨,效果并未见佳。惟结尾“润诗行”三字,颇能引发联想,找到补充材料的“宝藏”。首句于“夕佳亭”上观赏“斜阳”,自是正题,只是“斜阳”老气,封杀了后文的发展空间,不如改“赏春光”好,可使蓬勃生机,联翩而至。次句因“春光”已提前泄露,故索性将“湖边”事留待下文处理,只摄入些红蕊绿桑,将“春光”补足。铺垫文章做够了,后两句便水到渠成。“分得湖滨香一缕,雨馀为我润诗行”,设想此际心情,是何等悠闲,何等惬意!“故园新景”云云,便不去提它也足以陶醉了。
夕佳亭上赏春光,红是山花绿是桑。
分得湖滨香一缕,雨馀为我润诗行。
玉桥春柳
亭亭杨柳玉桥边,浅绿鹅黄丝絮绵。
垂落平湖接照影,一帘春梦两重天。
【评】此诗结语意象极佳,颇能引人入胜。前三句则多少都带点病毒,需经一番疗养,方有健康面目。起句“杨柳玉桥”四字之意已为题目所含,重提不必,易以“俏立曲栏”,则春柳之婀娜形象,更为可感。次句“浅绿鹅黄”宜作“鸭绿鹅黄”,不用比则罢,用则须一碗水端平,否则“绿”字会有意见。“丝絮绵”作“未着绵”较合适,早春柳絮未飘,与前四字涵合。第三句表意未清,使末句之“根”扎得不够牢固,改“影落晴湖明镜里”便如流水行云,上下浑然一体了。
亭亭俏立曲栏边,鸭绿鹅黄未着绵。
影落晴湖明镜里,一帘春梦两重天。
报载北方有风沙泥雨感作
飞沙泥雨犹猖獗,铺绿何时树遍栽?
不用诗人先约定,凉风自不带尘埃。
【评】此诗之妙,在于旧案翻新,不着痕迹。“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本是陈与义《中牟道中》诗里的佳句,作者有意和他唱对台戏,你要约,我偏说不要约,妙语如珠,颇富独家风味。通篇意脉贯注,转合自如,惟首句遣词稍欠斟酌,有待细敲。开头四字取自题目,易“风”为“飞”,大概是为了避免与结句重字。殊不知这样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飞”与“铺”同为动感字,用于相邻两个非对仗句之首有同头之嫌;再则“风、沙、泥、雨”可作并列理解,连用有句中自对之意,无端一“飞”,此趣便失。不若以“沙狂雨浊”代之,既可避免同头,又可构成自对,还能将题目中的囫囵话略为化开。“犹猖獗”亦不好,“獗”字古作入声,今为阳平,依古读有平仄混押之嫌,依今读又犯三平脚之病。好在前四字已改出,不妨便以“竞成灾”续之,可使前后一气,化合无痕。结二句重一“不”字,可将前者改为“安”,作设问口气。次句“何时”可易“何当”,以避同篇两问。此皆小处,便作原样亦不妨其美。
沙狂雨浊竞成灾,铺绿何当树遍栽。
安用诗人先约定,凉风自不带尘埃。
侗家铁道纪游
车过程祥岭接冲,千山迷雾一江风。
侗家铁道多奇趣,不是桥中即洞中。
【评】此诗写侗乡铁道线上奇景,颇能引人入胜。如能作进一步锤炼,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程度及其美感,便可列为当代一流作品。前二句各有特色,亦各有微疵。首句“车过”不若“路出”,“岭接冲”是程祥道中自然特点,不会因为车过与不过而改变,作“路出”便没有这些疑义。次句“千山”不若“千峰”,后者更具峭拔气象;“迷雾”不若“雾霭”无论是音韵谐和度还是美感,后者都略胜一筹。第三句欠含蓄,“奇趣”应自然寓于诗句之中,让读者去感受,自己说出来,便会大打折扣。结句用“不在愁中即病中”的旧瓶装入新酒 ,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好。这正是“奇趣”所在,由此愈知上句全无必要。既然结语套了现成,上句亦不妨照此办理,从陆放翁那里略为商借些意思,来一个“此行真与神仙似”如何?这样,“桥中”“洞中”的奇趣,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不过要注意,借前人意思不能太囫囵,以似是而非为最好,这句诗若借成“此行合是神仙未”,便会遭到陆老头儿的讥笑。(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路出程祥岭接冲,千峰雾霭一江风。
此行真与神仙似,不在桥中即洞中。
忆雪堂诗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