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叫领导的艺术!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经·第十七章
老子心得:
老子的《道德经》本来就是写给统治者的帝王术。但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或者领导的艺术,也分三六九等之分,也有卓越和低劣之分。正如这一章所言,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甚至并不知道他的存在,但他已经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这就有点像汉初的文景之治,与民休息,天下大治。其次的统治者,体恤民情,勤政爱民,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朝令夕改、喜怒无常,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亲小人远贤臣,荒淫无度,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劳民伤财,人民只会蔑视他。
其实这一章告诉我们,最高明的统治者,道法自然,遵循无为而治,垂拱之间,天下已大治。这背后除了顺应大道、体察民心之外,更多的是不折腾、不劳民、更不扰民,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能够见微知著,做到防微杜渐,在事情刚刚出现萌芽,甚至连萌芽还没有显露之时,就已经洞察先机,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和他两个哥哥故事。传说扁鹊有两个哥哥,医术甚至比扁鹊更高明。有次某国王问扁鹊兄弟三人的医术高低。扁鹊说:大哥医道最高,能诊治人未发之病,但名声也仅限在村子里。二哥的医术次之,能诊治人刚发之病,也就是在人发病之初将病医好,将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但他的名声还不能传出乡里。我自己呢,可医治各种已发作甚至病入膏肓的疑难杂症,所以天下闻名。
这也是中医中的“治未病”的理论,也就是现代科学经常提倡的“预防医学”。在疾病还没有萌芽之前,就已经将能够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环境和病机都根除掉了。
其实治病和治国,其术虽异,但其道却相通。因此中国古代也有一种说法,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而那些庸医和拙劣的统治者,却往往只会使用蛮力和严刑峻法来治病和医国,但最后却导致夫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以至于最后误人和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