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专栏第五期|永远不要轻视那些看似弱小的对手

为了更一步加强培养优秀青年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高校科幻平台特从第二期星火学院科幻创作培训工程中选拔出20位同学尝试小说创作与作品评价结合锻炼模式,通过开设“希声”专栏展示他们对于创作与解读的思考。

评论者说:

真菌,亦敌亦友的奇妙物种,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中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青霉素、黄曲霉素、酵母菌、冬虫夏草……这种异养型微生物总是能不断给人带来对生命的全新认识。在作品《大饥之年》中,一种寄生在人类消化道内的真菌作为灾祸的根源解释了古代曾发生过数次的“人相食”的大灾难,而这种真菌经过现代化改造后悄然寄生在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动物体内,即将给人类文明和地球生态体系带来一次毁灭性打击。

站在人类的角度思考并试图毁灭人类为万物让路,这样的伪命题自然是不必深入讨论,只是当人们回顾过去时,或许不难发现,人类文明已经幸运地和毁灭的命运多次擦肩而过了。《大饥之年》这部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也时刻警醒着我们:永远不要轻视那些看似弱小的对手。

我们核心创作团的Delta Force小组非常荣幸能够品读这篇作品,也尝试从学习创作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这篇评论文依旧以问答形式呈现,所有的问题和回答都出自小组组员从作品创作角度出发进行的思考,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文指路

《大饥之年》

点击上方链接跳转到【微信读书】小程序

搜索【大饥之年】即可免费阅读

Or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链接

More

看完大饥之年,你觉得哪些手段可以让科幻设定在小说背景中表现得更自然真实有代入感?

汪欣宇

▶▶▶首先,把真实的人和事写进作品无疑能带来真实感。这种“与真实的结合”,可以是直接引用真实世界的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是读者不难看出的从现实知识出发的引申。然后,科幻设定要符合逻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里的“符合逻辑”不一定是基于现实世界知识的逻辑,但至少要符合正常人类的思考方式(以正常人类以外的视角开展的故事除外),起码不能够有明显的设定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俗话说的“吃书”。最后,设定本身能够与剧情紧密结合,发挥其作用,而不是背景板。

李安宁

▶▶▶科幻设定是“虚”,故事情节和内容是“实”。《大饥之年》的细致和缜密几乎可以让在不知道这篇小说是科幻小说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理解设定和冲突。所以,我们的做法可以有:锤炼笔力,不惧怕任何场景、细节和冲突的描写;多加思考,不要展露自己小说的硬伤与漏洞。

谭淞元

▶▶▶比较能够使读者带入真实感的方法大多是运用通识知识的延伸,引导人们运用常识去理解故事设定,并顺水推舟将延伸且看似合理的设定抛出既可。

段棋华

▶▶▶写一些别人不了解的知识对真菌进行相关的设定其实非常巧妙,不太了解微生物的读者会不明觉厉,而了解微生物的读者也明白真菌的强大生存能力,因此真菌基本上是科幻小说里的万金油。选用真实的事物进行不太离谱的设定,基本上就会有比较充分的真实感。

图片来源:星之所在科幻书店

本文是如何做到“有效悬念”?又是如何做到多场景推进的?

谭淞元

▶▶▶比较常用的悬念手法是与常识违背的标题,但本文更多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单视角下的部分故事,借由一个故事的一方面引导读者去思索另一面。

昝智康

▶▶▶《大饥之年》就设定在我们所在的、同一时代的地球上。那么,有谁不知道地球上有美国,有日本,有炸酱面,黄瓜和红肉呢?利用读者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大饥之年》多场景推进的天然优势。至于有效悬念,我觉得,小说带有的推理和警匪成分极大的影响的悬念的设置方法,而且是好的影响。

李安宁

▶▶▶悬念的设置其实也是铺垫的事情,有的是为了反转,有的是为了填坑,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悬念一定是对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所以悬念推进前,铺垫的设置要符合整篇文章的核心点。

汪欣宇

▶▶▶本文在悬念设计上十分优秀。比如故事从古代回到现代以后,众人打开被层层包裹的“潘多拉之盒”的过程;以及运用叙事陷阱引导读者认为在机场散布病毒的人是顾铁,但事实上另有其人;还有读者预期的角色目的和行动与其实际目的和行动之间的一些差别等等。作者运用误导、铺垫等叙事手法制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悬念。在场景推进方面,看起来作者只是简单的在章节的开头写明本章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展开叙事,有着跳跃性;但实际上各个场景的故事是紧密地联系着的,有着事理逻辑上的关系,依然是被串联着的。

段棋华

▶▶▶标题、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加上开篇的古代灾难故事,这三者成功地引出了两个问题:现代的饥饿病会怎么发生?如何科学地解释?对这场全球性灾难的全景式呈现集中在了几个关键人物身上的同时一次次地接近谜团后又脱离,有效地吸引读者的同时也确保了各条线的伏笔和在同一时间爆发。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专业知识在本文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可以举例。我们应该如何像张冉老师一样将知识的阐述和精彩的剧情有机结合?

李安宁

▶▶▶首先,写一篇科幻最怕的就是和现实逻辑冲突,所以在写文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文字资料整理,用大量的现实例子作为依照,一篇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大量专业人士的挑刺,想要减少被挑刺的可能,专业知识积累一定要全面才行。

谭淞元

▶▶▶专业知识在科幻中的运用更应接近应用科学的阐述,能够让读者能够理解这些知识,使得小说不成为空中楼阁。如果是让读者都无法理解的,无法具象化的设定,不应该出现在小说中,否则可以直接左转投稿自然旗下科幻小说栏目。

昝智康

▶▶▶就主要设定“饥饿病”来看,涉及到了传染病学,真菌生物学,解剖学,临床医学等方面。也许涉及不算太深,但合乎文章需要。至于如何做到,自然是要“知识的阐述”服从于“精彩的剧情”,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的就不要出手,把握好其中平衡。

段棋华

▶▶▶简单来说,文中人物所做的专业相关的事情都是符合人物设定的必要的事情,只需要他们不断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一步步揭开故事中中最大的谜团,便足以给读者呈现出一部精彩的科幻盛宴。

汪欣宇

▶▶▶开篇的古代故事展现了作者的历史知识;打开盒子的过程展现了作者的考古学知识;而中后期对“大饥之年”的真菌孢子又展现了作者的生物学知识。除此之外,文中政府组织行动、水质检测等细节部分,事实上也是需要知识积累作为铺垫的。作者并没有安排人物进行缺乏节奏感的对话,用知识掉书袋,而是使得设定(知识)的阐述与故事的节奏紧密结合,故事在阐述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在写作时,要意识到自己应该使得自己的故事像音乐一样跟随着“节奏”进行,任何对于设定的阐述都尽量不能让故事有“停下来”或者“被打断”的感觉。

如何塑造科幻作品里的正派与反派?从大饥之年里的芬兰科学家拉尔森来分析,科幻作品中的反派可以有什么独特的特性?

段棋华

▶▶▶传统的反派以利己为核心,而本文的反派在精神上利己,在物质上利他。通过构建宏大的伪命题动机,通常可以使反派的心路历程更具有宿命感。剩下的能力部分就交给设定了。

汪欣宇

▶▶▶本作中的拉尔森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反派。我个人认为,优秀的反派可以有以下特征:其一,即使是反派,他采取行动的动机也应该有说服力,至少是以他的立场和状态来说,而且,他的行为逻辑以他的立场来看也应该是能站的住脚的;其二,即使是反派,也可以有着强大的能力、知识和智慧,这就使得与其对抗的正面阵营需要比之更强,从而使故事冲突加剧;其三,在以上要求满足后,如果反派的行为动机有着内在的崇高性,其命运有着动人的悲剧性,而这些使他成为了反派的话,可以增加故事的张力。具体到科幻作品的话,反派可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优秀的科学素养,其立场可以是与人类对立但却站在地球/宇宙/外星人/异族等更加抽象的事物一方的立场(仅举例)。

李安宁

▶▶▶传统文学作品的反派对立性分明,但是大众已经对这种非黑即白的正反派模式腻歪了。反派的塑造主要还是在于视角的着力点在哪,主角一般是观众了解剧情发展的主要视角,所以主角眼中的正反派行为一般会决定观众对主要描述格调的认知。科幻作品可以利用观众的印象认知进行一个非常规的调整,不管结果如何,起码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不同风格的反派。

谭淞元

▶▶▶作为科幻作品里的反派大多具备用自己的理论去诠释世界的特质,而在本文中最为凸显的便是反派那瞄准的目标同现实需求的矛盾。也正应如此,所塑造的反派在创作的那个时代具有极为突出的新颖性。

过去的危机被引入到当下,对于这种故事更双线/单线布局应该如何抉择?对于同一场危机,大饥之年给出了过去与现在稍有区别的未来,作为创作者这一点有什么表现?

昝智康

▶▶▶过去的危机被引入到当下,要努力做到统一、和谐,不能让双线分裂。比如《大饥之年》中,致命真菌从唐代到现代,从古日本到传播时间的自然顺序,与文章的情节发展、人们的冲突与探索的顺序,就没有什么割裂。每一小块的故事都处理的不错。至于第二个问题,这种差别是悲剧情节下,作者对现代的人的欲望、阶级和进化都进行了思考,走出的最有现实意义的结局。

汪欣宇

▶▶▶本作中,过去的故事线与现在的故事线明显是有主次的,作者已经很鲜明地给出了抉择的答案:其阐述的过去的故事,为现在的故事服务。正因为这灾祸来自于遥远的过去,现在的故事才更具宿命感,打开盒子的过程才更惊心动魄,读者才会根据过去的故事对现在的故事做一个预见,并得到有所差异的答案。对于同一场危机,同样的祸源,过去的人选择封锁,现在的人选择打开,我认为这昭示着一种现代性,即相比起过去的人来说,现代人类在信息化推动下导致的思维多样化、以及人类视角被解构的后现代主义思考之下,更容易跳出维护人类利益的朴素利他主义立场,以及朴素的利己主义立场去思考问题,诞生与过去不同的危机。

李安宁

▶▶▶过去的危机可以作为设定的补充,可以给大家产生一个固有性质的结局,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斯,但为了故事的戏剧性,古人的结局一般来说常常是会被未来人给颠覆掉的,这可以为后续的剧情营造矛盾冲突,通过冲突的升级将故事的另一种走向的可能性表达出来。

段棋华

▶▶▶通过比较,我认为文中的过去和现在的危机应对在技术上、能力上略显差异,而精神内核始终保持一致:人类作为这个星球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无论是面对灭族还是灭种的挑战,都保持着宁可同归于尽也不屈从的高傲姿态。

本场主持:段棋华
内容供稿:汪欣宇、昝智康、段棋华、李安宁、谭淞元
排版:焦学康
审核:圈
少侠且慢,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