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好多君主都喜欢迁都,可迁都的理由并不相同!
天下事总是兴衰成败交替运行的,在遥远的商朝也不例外。商汤建立商朝,历经两个儿子之手以后,孙子太甲继位,太甲先是放浪形骸被商汤废黜,而后悔过自新重回天子之位成为一个好国君。
若干年后,商朝传到了雍己帝,这位仁兄又治理无方,让诸侯们瞧不起,很多甚至都不来朝拜。好在此时的商朝还没有烂透,也没有商汤那样强大的诸侯领袖起来较劲,这就等来了下一任太戊帝。
太戊帝重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以及巫咸等能臣助自己治理国家,明君贤臣一相逢,漫天的乌云散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商朝又重现一片勃勃生机,诸侯们也是眼明手快,纷纷重新纳贡朝拜。太戊帝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从这一点来讲,这跟夏朝的太康有的一拼了。
太戊帝去世以后,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在位期间,把都城从亳迁到了嚣(也叫做作隞)。中丁去世以后,弟弟外壬继位,外壬去世以后,弟弟河亶甲继位,他把都城迁到了相。河亶甲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祖乙继位,祖乙先是把都城迁到耿,而后把都城从耿迁到了邢,最后又从邢迁到了庇。
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有疑问了,商朝这是折腾什么,国都怎么好随便迁来迁去的,当初商汤为了方便攻打夏桀,把国都迁到亳,这可以理解,那么后来这几位天子迁都,又是为了什么哪?您别急,我们下面就慢慢的解释一下。
首先说中丁,据一些资料记载,在中丁时期,在中原的东南方有一些夷族部落崛起了,其中有一支兰夷部落特别嚣张,居然主动发兵攻打商朝。中丁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亲自带兵击退了来犯的兰夷部落。至于迁都的事情,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并没有什么依据可以查到。
再说说下一个迁都的河亶甲,河亶甲继位的时候,商朝又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内部王族不和,外部还有中原以外的部落虎视眈眈,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忧外患一起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河亶甲决定迁都,他把都城从嚣迁到了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王族不和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迁都能解决王族不和,我这里做一个推测。所谓王族不和,肯定是王族彼此都比较有势力,这才有能力不和,王族能那么有势力,根本原因应该在于天子的势力不够大,天子的势力不够大,肯定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是一种慢性病,在都城内部各方王族势力必定已经盘根错节的经营了多年,才造成这种局面的。
所谓迁都,可不是把都城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其他的一切都原班不动那么简单。一迁都,好多王族的下属单位都要动的,好多职位是可以撤销的,也是可以重新任命的,这种大事,只要是一个强权的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很显然,河亶甲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迁都之后,王族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内忧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要解决外患了。据《史记》以外的一些资料记载,在这个时候,中原周边还是有很多诸侯国没有依附于商朝的,这其中就包括一个邳国。河亶甲没有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他找了个帮手大彭国,在大彭国的发兵助力之下,邳国归顺商朝,认了河亶甲这个盟主。
拿下了邳国之后,河亶甲又把目标对准了东夷中的兰夷,兰夷在中丁时期就主动攻打商朝,被中丁给打跑了,可他们一直不死心,也就一直成为了商朝的外患,于是河亶甲出兵,攻打兰夷,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河亶甲接下来发动的这场战争,字面上写的比较清楚,可理解起来似乎就有点问题了。按照资料记载,姺人结交班方,河亶甲就命令彭伯和韦伯率领军队征讨班方,结果大获全胜班方臣服。这样一来啊,姺人就被孤立起来,最后也归顺了商王朝,向河亶甲纳贡称臣。
我们比较确定的一点是,商朝控制的势力范围是有限的,在商朝的控制力以外,还有很多相对落后的部落,我们不叫他们为诸侯国,而称之为方国。其中势力比较强大的方国有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按照这个来进行推测理解的话,班方应该也是一个本不归商朝管的方国,而那个姺人,应该也是某一个少数民族部落。
中丁和河亶甲都迁都了,但是都迁了一次,河亶甲的儿子祖乙就比较过分了,他可是三次迁都,至于他迁都的原因,我们这里卖个关子,放到下一次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