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故居”寻访记
“冯梦龙故居”寻访记
知道相城黄埭镇的冯埂上是冯梦龙的祖居地和知道现在已经在原址上建成了冯梦龙故居是在看到了原心浪博友家兔子的一片博文以后。转眼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却一直未能去实地看一看。主要因素是交通不便及听说实在没啥看头,而且大有弄虚作假、硬装斧头柄的因素在里面。然从去年夏天心浪博友相聚时得知家兔子博友因突发心脑疾病,抢救无效溘然谢世至今,心中却又升腾起一个心念,总想要在有便的情况下去那里察看一下。
终于蒙亲戚慨然应允开车带我前往寻访。于是在2019年2月16日下午,偷得老天不下雨,踏上了寻访冯梦龙故居的路。
行前作了一点小的功课,在新浪博客中点开了家兔子的那片博文,作了再次阅读。(春日寻踪---冯梦龙故居)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3eb470102vbrh.html
又从相城政府网中,觅得关于冯梦龙故居2015年9月25日正式开放那日由王姓记者撰写的相关介绍文字,这样就保证了我的头脑里不会仅是自己小时候阅读《三言两拍》书籍时的“三言”冯梦龙了。
以下文字来自网上介绍:
冯梦龙(1574—1646),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他在《寿宁待志》中称自己是“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他的作品有近3000多万字,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最为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先驱、俗文学泰斗。
苏州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作为冯梦龙的故里,是其历史文化的孕育地和发祥地。虽然时越数百年,但涉及冯梦龙的传闻依然鲜活地留在当地村民们的口头上,村里至今流传着关于“冯梦龙读书”、“冯梦龙养老鹰”等故事和歌谣。
位于冯梦龙村冯埂上自然村北的冯梦龙故居,是一座明代家宅,灰瓦白墙,前屋后舍,中间隔着宽敞的庭院。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楷炜告诉记者,冯梦龙12岁之前便生活在这里。
步入故居,前厅是三间小屋,东间为厨房,可以看见标准的江南水乡的影子,西间是管家房间及杂物室,中间为客堂。庭院内,种植了桂花和石榴树,每年的五、六月份石榴花开,灿若云霞,花红似火,分外鲜艳。到了仲秋时节,丛桂怒放,陈香扑鼻。进入后厅,中间为中堂,招待客人所用,陈设极简单,足以可见当年主人的清廉淳朴。东间为冯梦龙父母的卧房及书房,房内书香气息浓郁,西间为冯梦龙三兄弟的卧房。西厅是冯梦龙三兄弟及村上孩童的学堂,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孩子们听课、玩耍的场景。故居宅后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其枝弯而不折,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冯梦龙的人生追
求。
毗邻冯梦龙故居的冯梦龙文化园里,两块石碑立在冯梦龙雕像的两侧。每块石碑重800斤,都是明末时期的,近两年才出土。石碑上的两行字,“千章绿树绕佳城,一片青山开寿域”,其实是清朝时期福建寿宁的老百姓送给冯梦龙的。
明崇祯七年,61岁的冯梦龙以老秀才补贡生的身份,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冯梦龙到寿宁后,为了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作了全方位的调查,抱着“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无事,俱抱苦心”的态度,制定了一系列施政纲领。在自己短暂的官宦生涯中,一心为民,深得百姓爱戴。
寿宁县与相城区为传承冯梦龙文化与2015年结成友好县,在故居开放当日,寿宁法院院长、福建冯梦龙研究委员会顾问林松涛赶来现场,在参观完故居后说,冯梦龙在寿宁为官期间,务实清廉的作风,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今天来到冯梦龙故里,进一步感受了先人小时候的生活气息。
有一点不明白的就是,既然已经定位是冯的故里和祖居地,为何又变成了故居,毕竟12岁以前的冯梦龙还只是个随父母生活的小孩。
好了,这个不说了, 下面便是寻访过程中拍摄的照片:
7、穿过月洞门是西厅,是冯三兄弟及村上孩童的学堂,墙上贴有拍摄《冯梦龙传奇》的有关照片:
8、前后厅之间是院子,栽有石榴及腊梅,东墙边建有半亭,内有一张琴桌:
9、在故居的墙上,张挂有多张关于介绍冯家及冯梦龙的字画:
10、厨房里,有一组关于冯梦龙小时候吃芦花鸡的故事雕塑:
在冯梦龙故居的西面一片土地上,已经建起了冯梦龙纪念馆,在看完故居后也去看了一下,具体下集再介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