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的明白漆器的收藏和鉴定?
中国漆器生产历史悠久,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征的漆器是中华艺苑的一枝奇葩。古代先民使用天然漆的历史很长,考古资料表明,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朱漆木碗,是现存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天然漆在胎体表面结成坚韧的漆膜,既抗潮、防腐、耐用,又可装饰精美图案,惹人喜爱。漆器胎质以木为主,也有竹、藤、皮、纸、夹纻、金属、陶瓷等。漆器素以“百里千刀一两漆”工艺而著称,制作经上百道工序,工艺繁琐,且成器保存难度颇大,故为珍贵。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战国时,成都漆器作为文化和商贸用品传遍中国很多地方,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成都漆器绝 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我国的工艺技术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列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工艺技术的研究不够重视、不够深入,这也造成了我国在工艺技术方面记录的缺失。所以,对古代漆艺专著《髹饰录》的研究,对于中国漆器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据《明会典》记载,轮班到京服役的油漆匠每次多达5000余人,分工细作,漆器佳品,尤其是雕漆制品层出不穷。永乐帝三次将剔红雕漆作为贵重礼品赠赐日本国王。明代文献记载永乐五年(1407年)的赐物记有“花银一千两计四十锭,锦缎十匹……”其中包括“剔红尺盘二十个,剔红香盒三十个……”可见明朝御用漆器作坊具有相当的规模,也反映了剔红在雕漆中的重要地位。明代永乐剔红器也深受乾隆帝的喜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剔红观瀑图圆盒刻铭乾隆题诗一首,称颂永乐剔红器之美。
素髹漆器是漆器中最为简约也是承袭时间最久的类别,历代皆有制作。所谓素髹,即强调漆器表里装饰删繁就简只留漆色之美,而无纹饰之缀。其色有朱、黑、褐、金、黄等;既有碗、钵、盘、碟、杯、盒、奁等生活日用品,也有雅致风物如古琴。素髹漆器中朱、黑二色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主流之色。二色可单独使用为纯朱、纯黑漆器,也可同髹于一器。
漆器藏品中有大量的藏品是出现在清朝的,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 后一个朝代。其前期、中期政治统一,经济强盛。这样的强盛一时的王朝,他的文化和工艺也成为了一时的翘楚。
战国漆器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商周时期漆器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另一方面从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背景中广泛取材。人们从漆器的功能和造型出发,设计出了想象力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的漆器装饰纹样。尤其是动物纹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各种凤、鸟、龙、虎、鹿、蛇、豹、狗、猪、蛙等。其中,凤鸟纹是纹样中最为普遍和丰富的一种类型,变化较多,形式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