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谢娇兰|| 长汀印象(散文)
主编:非 鱼
去福建长汀,本是冲着看银杏树而来的,然而,想象中被银杏点亮的山乡诗意并没如愿。倒是在遇见银杏树的山径上走了两个小时,感受晒秋的晴好,让人长精神。
长汀之行,我更喜欢那些老城、老寨。
闽南的天气与潮汕相似,立冬过了,秋意仍未减,只在早晚,才有了些薄凉意。从长汀县博物馆出来,天色已向晚,细心观摩这处号称“客家首府”的风物,旧屋顶的古朴候车亭,不远便是汀州古城墙与店头街老街,前者建于唐代,后者建于明清时期。秋日黄昏中,这种古意无疑益发撩人情绪。
不由得慢悠悠地走进店头街,感受古街老店的况味。
老店经营的品种繁多,工艺、古玩、服饰、餐饮、糖果……一位老阿婆蹲守在城门口,贩卖一些小水果。其中一种外型像芒果的水果引起我的好奇,问阿婆那叫什么名字,她说了几次,都没听懂,反正就是山上的一种野果子。拣软的要了四五个,掰开厚厚的皮,里头黏着一团黑籽,吃的就是这一团裹着种子的果酱。
开始以为黄黄的皮内壁也能吃,结果很糙,不可吃,因籽特别多,扭都扭不过来。倒是常见的百香果,在这里卖得便宜,3斤20块钱,好大一网兜。居然还配了割盖的塑料工具,定位轴心,绕一圈便割开一个盖子,另一端的勺子刚好用来掏里头的瓢,真是绝了。
诱人驻足的总是一些美食,一位汉子吆喝着摔糖,雪白的糖团用力摔套在木桩上,糖索从一大股拉成好几小股,然后又复原,再甩。那样的力气活活脱脱把男人摔出了粗犷与健康,糖是一样的糖,他家的却卖得比别处火。豆酥糖也吃出了别样人间烟火味。
晚餐在醉仙楼吃了客家特色菜,出来老街洇染成一副夜的盛典,青石铺板的地面透着油亮光泽,木楼角挂着各家大红灯笼和幌子招牌,夜风把它们鼓荡得格外醒眼,心中遂起“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意境来,仿佛穿越到某个久远时空,共庆社日的场景。
穿行了整条古街,渐入幽深处,正想折回,又与同行的小何遇见。
他说不用原路走回,上城楼,城楼上有另一条路可以回到店头街头。果然城楼之上,又是一景。入了夜的长汀景色更加迷人,在城楼上观灯火辉煌的汀州两岸风光,一轮夜月已悄然挂上画廊。
喜欢充满古意的长汀县城,大抵也会喜欢离长汀不远的丁屋岭,那是长汀县郊区的一个老山寨。也许对这个地方,起初我并没有太多的想象,反而收获了美好。
做为旅游扶贫村,丁屋岭显然没有老城的雍容典雅与古色古香。进村的路道还在建筑中,黄色的土楼搭在山间,很多已经破败不堪,要说吸引人的应该是山里的静好岁月。山茶花开出嫩白的花,鸡群在山间悠游,鱼塘清浅,看得见挨挤在一起的五六条大鱼,用小石块扔它,也不燥不躲,扰浊的水中鱼们藏得更安全,回头水清又见鱼。这些原生态的食材,都将是山寨人用来待客的食材。
牛市街是山寨集居点,弯曲的黄土路把人引向深入,石头砌的土楼高高在上,墙上是各种在此取裁拍摄的电影海报。昔日旧址依然可见,长汀工合斗笠社、工农兵食堂…… 所有记忆中的旧时光仿佛都没走远,在这里打着盹呢。如果说长汀古城让人穿越回到唐朝或明清时期,还有点隔,这里的旧物什与场景却让人遇见自己的童年,勾联起来的净是光阴里的故事。
山寨里正放映着黑白电影,战斗片的紧张场景让几位戴斗笠的当地妇女身子更加挨紧,游人的来访都无视。电影棚正对着的是寨里的宗祠,族人烧着高香敬天地祖宗,一会儿鞭炮响起,小孩子欢呼四散,几个老族人各施其职,有人端着香炉,有人扛上写着“有求必应”的三角旗,绕村快走而去。竟不知是寨里的什么日子?想来一年之中,立冬一过便是下元节了,乡间依然保存着各种对农业文明的庆典仪式,古老的乡俗为山寨添上一抹神秘色彩……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谢娇兰,国家二级作家。出版有散文集《白天的月亮》《无意争春》《寻常陋巷的亲切》《行走潮汕》,短篇小说集《边缘》,诗词集《传薪行吟》等。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