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①,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还有超过1/3的人血糖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②。这意味着,大概10个成年人中有1位糖尿病患者,还有3位血糖异常,两种加起来近乎一半。“虽然糖尿病以中老年为主,但现在有往年轻人群发展的趋势。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年龄在40岁以内的人得糖尿病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说。与严峻的发病情况相对比,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43%,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足一半①。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糖尿病防治方案,但疾病负担继续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未经治疗和不受控制的糖尿病将导致医疗成本螺旋上升;2019年,我国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1090亿美元③,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巨大的社会风险。临床上迫切需要低血糖风险更小、血糖控制更平稳的胰岛素疗法以改善这一现状。纪立农教授表示,糖尿病药物治疗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类型,这其中就包括胰岛素。它们都是一些已被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在不增加对身体伤害的情况下,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治疗。1. 糖友存在明显高血糖情况,尤其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比如空腹血糖超过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10%,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在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后,可改成口服药治疗。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从确诊开始就要使用胰岛素治疗。2. 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产生胰岛素逐渐减少,就需要使用胰岛素,称之为叫补充治疗。这时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减少将来并发症风险。3.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4. 一些特殊情况,如围手术期、妊娠期、肝肾功能受损等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做一些大手术时,有些不适合口服药物控糖;怀孕期间,血糖高到一定水平影响母子健康;糖尿病患者肝肾受损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往往会伴随患者一生,随着疾病的进展,多数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治疗会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十分重要。纪立农教授介绍,在胰岛素的临床治疗上,基础胰岛素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现在仍面临着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不及时、剂量调整不充分等问题,对低血糖的担忧是这些临床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作为胰岛素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低血糖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纪立农教授表示:“在起始胰岛素治疗后,需要始终平衡疗效和安全性。一些医生和患者由于担心低血糖的风险,不愿意积极进行剂量调整,从而导致血糖停留在比较高的水平。”低血糖阻碍良好的血糖控制,轻度低血糖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严重的低血糖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④,也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⑤。2020年9月3日,新一代基础胰岛素来优时®获批,来优时®由赛诺菲研发。相比现有治疗,长效基础胰岛素来优时®可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实现更加平稳有效的血糖控制,提供更放心的起始调量体验。2020年11月10日,纪立农教授开具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新制剂(商品名:来优时®)在全国的首张处方,这款创新长效基础胰岛素获批仅2个月就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服务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表示:“甘精胰岛素U300采用皮下微沉淀技术延缓胰岛素的释放,使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更加平稳,显著降低在胰岛素治疗中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助力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获得良好血糖控制,这是胰岛素研发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本文参考资料:
①Yongze Li etal.BMJ 2020;369:m997.
②Wang L, Gao P, Zhang M,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2013. JAMA. 2017;317(24):2515–2523. doi:10.1001/jama.2017.7596
③ IDF Diabetes AtlasNinth Edition, 2019
④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⑤McCoy RG, Van Houten HK, Ziegenfuss JY, Shah ND, Wermers RA, Smith SA.Increase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reporting severe hypoglycemia.Diabetes Care. 2012 Sep;35(9):1897-901. doi: 10.2337/dc11-2054. Epub 2012 Jun14. PMID: 22699297; PMCID: PMC3425008.
⑥Rosenstock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41(10):2147-2154.
⑦ Bailey TS, et al. Diabetes Metab 2018,44(1):15-21.
⑧ Riddle MC,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2016,18(4):25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