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于小题目中,做出大文字” (《语文报·高中版》(高二年级)1038期)

《丰乐亭记》:“于小题目中,做出大文字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欧阳修为滁州的丰乐亭作记,主旨不仅在亭子本身,而在通过亭子的建造和自己“与民共乐”来歌颂宋王朝统一中国,结束战乱,使人民能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天下之平久”,百姓“乐生送死”的“上之功德”,是篇“大文字”,而这一“大文字”,欧阳修通过《丰乐亭记》这一“小题目”来表现,可谓深得林云铭说的“古人往往于小题目中,做出大文字”的“以小见大”的妙处。

文章如其他亭记一样,由文题“丰乐”入手,先写亭之由来。由治滁州后得甘泉之乐讲到滁州南丰山景物之乐,再讲“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与滁人往游其间”之乐,这三乐贯穿全文,洋溢着丰乐喜庆的气氛。结尾对这种乐进一步发挥,既讲到“乐其地僻而事简”“爱其俗之安闲”,又讲到“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如果文章仅此而已,其格调情感与《醉翁亭记》如出一辙,落入俗套。欧阳修不入自己的俗套,他还要“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他要“宣上恩德”,这如何表现呢?欧阳修以山水为中心,通过今昔对比来提示这一主题。
昔者滁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太祖皇帝“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之后,方带来这地方的太平。并且这太平非一时的太平,而是长久的太平,以致于时过境迁,“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欲求而不得——这昔日战乱与今日太平的对比,不仅写出了赵匡胤的勇武,赞扬了宋朝开国皇帝的武功,还赞扬了宋开国给滁州地方带来的长治久安,以致血腥古战场至今已遗迹无存。这是第一层对比。五代战乱,海内纷争,民不聊生,时间有多长呢?“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军阀政权之多,战乱时间之长,百姓之苦可见;而救百姓于苦难之中的丰功伟绩亦可见非同一般!于是作者说:“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作者通过对人间沧桑的感慨,又一次颂扬了宋王朝统一国家、让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这是第二层对比。
这一部分,作者俯仰今昔,反复抒发感叹,两层对比,都与文章题目和主题相照应的。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与“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都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百姓不能“丰乐”;而“圣人出而四海一”以后,百姓能够丰足安乐,则是“上之功德”,进一步证明四海安乐的局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歌颂功德的文字,容易写得空洞,流于说教,而欧阳修从丰乐亭的建造及与民共乐的情趣这一小处写起,通过山川风物与民俗风情的古今对比,流畅自然的把今日的“丰乐”原因揭示出来,让人感慨的同时不得不信服“上之功德”,可谓深得“于小题目中,做出大文字”的妙处。难怪金圣叹评价说:“记山水,却纯述圣宋功德;记功德,却又纯写排徊山水。寻之不得其迹,曰:只是不把圣宋功德看得奇怪,不把排徊山水看得游戏。此所谓心地浮厚,学问真到文字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