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素材|杀人风 2024-06-17 21:53:34 “杀人风”——南极下降风杀人风一般指南极风。 南极风又称“杀人风”。 它起源于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 “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 知识归纳:1.南极下降风成因: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2.南极下降风强劲的原因:南极地区纬度高,冰盖面积大且厚,因为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地面阻力小。3.南极沿岸下降风的特点:(1)风向非常稳定。在冷空气从较高的冰盖下降到沿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的走向就很稳定,从高到低不太发生偏转,到了近岸时,风的走向也只会受到冰川走向的影响,所以它在近岸海域的风向非常稳定。(2)下降风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这是因为冰盖辐射冷却作用会随着昼夜和季节发生变化。如在夏季(12月至翌年2月)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至夜间开始出现,此时地面观测到的风速随时间逐渐加大,风力短时间内可由静风迅速增加至五六级。天气越晴朗,下降风越强烈。下降风在夜间维持较高的速度,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3)具有明显的局地特点,它常常在某些区域的沿岸附近稳定出现。如我国中山站最为常见。试题中的下降风题组1:(2019·广东高考模拟)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1〜3题。1.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A.海风 B.陆风C.山风 D.谷风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A.长城站 B.昆仑站C.泰山站 D.中山站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答案与解析】1.C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2.D 中山站位于沿海附近,且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下降风最为典型。3.B 读图并结合所学,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A正确;晴朗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更大,B错误,符合题意;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正确;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题组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答案:(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的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题组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主要由五大半岛和128个岛屿组成,面积近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其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为0.53℃,最冷月(9月)平均气温为-16.4℃。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风积地貌。图a为拉斯曼丘陵位置示意图,图b为拉斯曼丘陵多年气温统计图。(1)描述拉斯曼丘陵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明该地9月月均温最低的成因。(3)分析该地多大风却没有形成风积地貌的原因。(4)推测拉斯曼丘陵上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答案:(1)全年气温较低(长冬无夏 );各月均温夏半年变化幅度大,冬半年变化幅度小;极端最高温变化幅度小,极端最低温变化幅度大。(2)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有极夜现象;冬半年热量收入持续小于支出,收支平衡时间出现在9月份。(3)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冰川覆盖,岩石风化物很少;部分风化物冻结在冰川中,难以被风吹起;该地位于沿海,风力大,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风吹向海洋,搬运物多落入海中。(4)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等)。夏(暖)季气温在0〜10℃之间,持续时间短,只能满足苔藓、地衣等生物的生长。 来源:老丁侃地理 赞 (0) 相关推荐 冰川,冰盖,冰架,冰原,冰山都是什么关系 | 南极小众旅行攻略 南极是人类最晚发现的大陆,而且因为这里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实在难以生存,所以我们对它知之甚少.近年来,去南极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地球旅行的南极航程中,动物学家,研究人员,摄影师或地质学家将始终陪伴着你 ... 28万亿吨:地球冰盖正在快速崩溃,海平面上升了多少? 据25日发布于欧洲地质学联合会<冰冻圈>期刊上的研究发现,从1994年到2017年总共23年间,地球上的冰川和南北极冰盖总共融化了超过28万亿吨冰. 并且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的每年0.8万 ... 南极到底有多大? 茫茫的南极大陆,像一只握着拳伸着大拇指的大手稳稳地托住地球.人们通常所说的南极是一个泛称.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白色世界,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98%被永久性的冰雪覆盖.每当南半球冬季到来时,环极海 ... 英国一研究发现:23年间地球28万亿吨冰融化 速度在加快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1994年至2017年间,全球共计28万亿吨冰融化,且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研究报告25日发布于欧洲地质学联合会<冰冻圈>杂志,由英国利兹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地 ... 自1994年以来,已经有28万亿吨的冰融化,到2035年北极不再有冰盖 在全球范围内,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陆地和水中,冰的融化速度随着气候变化而加速.自1994年以来,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以及北冰洋和南大洋已经融化了超过28万亿吨的冰. 这些损失加起来总共有100米厚 ... 命题素材 | 5.14苏州龙卷风背后的地理考点 5月14日晚19时前后,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出现异常极端大风.盛泽镇附近居民拍摄的视频可见,硕大的漏斗云疯狂旋转,风声震耳欲聋:"漏斗"所到之处电光闪烁,外围碎屑飞舞 ... 命题素材 | 沉积相模式图集 本文从十二个大类详细介绍了沉积相的各种模式,分别为: 沉积相 冰川相 山麓-洪积相 河流相 湖泊相 三角洲相 扇三角洲 障壁岛.潮坪.泻湖.河口湾相 海相 重力流沉积 碳酸盐岩沉积相 礁相 一 沉积相 ... 【课件分享】2020年高考作文终极押题(命题素材例文) 【课件分享】2020年高考作文终极押题(命题素材例文) 作文素材 | 描写风、云、雷、雨、彩虹的好词好句好段,给孩子的绝佳作文素材 小语说: 孩子要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今天为大家推荐这篇一些风.云.雷.雨.彩虹的好词好句好段,建议老师.家长给孩子看看,让孩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风--好词 吹拂.柔和.徐徐.微微.轻轻 ... 中国诗歌报爱(抒)情诗创作室临屏命题《听风》《想你的夜》《等待一场告白》《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创作集锦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情诗创作室编辑部 总 编: 海底月 副总编:英 子 主 编: 禹 昼 副 主 编 : 蓑笠翁 星儿 诗 评:蔡小钰 ... 你知道吗 | 南极下降风就是杀人风?! 南极不仅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每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被称为地球的"风极". 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表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 ... 命题素材|海冰、海浩、极地涡旋,水煮黄河都是讲的什么地理知识? 请问 北极圈是划到青岛了吗? 你说啥呢 北极圈都不好意思这么冷 今天 所有青岛人都见证了历史 最低温打破纪录!!!! 曾经的青岛站 最低温历史极值:-15.1℃ 出现在2016年1月24日 2021年 ... 备战2021高考,储备写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素材的类型 没有过硬的材料,或者对材料使用得不够好,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考试作文的. 如此关键的一场考试,就语文的作文来说,我们该如何为高考作文储备素材呢?当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写作素材的类型. 凡事都要有正确 ... 命题素材|超齐全的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