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太极拳“磨转心不转”的功夫
初涉太极拳研究之路,有许多问题难于解决,造成观念意识上的纠结,在所难免。比如:不用力打拳的问题、速度慢胜速度快和内家拳、外家拳等等问题。对于我一个久练技击性较强传统武术和中国跤法的年轻人来说,从观念上接纳十分困难。三路少林武术,历来以强硬的四梢功夫为自豪,师父那时候常常提醒我们:“没有强硬的四梢功,不足以在武术界称雄。”“速度和力量是胜人的保证,下手不留情,留情着不灵”等,都是与太极拳练法要求相悖的。当然,这种种问题,都随着后来太极拳学习的时日,已经属于过去。
今天我就取一个例子,想简单谈谈太极拳的“化劲”。当对方用双或单手推按你胸或腹部时,按照“一羽不能加、不顶不丢、进之者逾长、引进落空…”的行拳道理,你随其来力方向不失粘黏的走化,总不为错是吧?可是由于直来直去,对方的作用力总在威胁着你,若你身后有深的沟壑,你岂不就跌入其中?所以,单凭加大腿部的下蹲能力,拉长身体前后进退的幅度,前后摇辘轳式的推手练习,只可说是一种功力训练而绝不是好的走化方法。当然,这样练习绝不是哪种太极拳本身的问题,只可说是教学的问题。
《太极拳论》中明明白白有“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之句,为什么就不知道在身体中正安舒,中心不前后移动的条件下,旋转一下呢?让对方作用之“向心力”沿着我的身体切线方向“离心力”滑脱,即左、右引化;引化旋转中,利用往返须有折叠之妙,即引即进,把来力反作用到对方身上,岂不更妙吗?所言“化劲”“截劲”之不同即此也!仍以上例,对方推我,我如果后移动中心引化,其劲必丢;我如果重心前移应抗,其劲必顶。若做到不顶不丢,只有接定彼劲,在中心不前后移动的状态下旋转一下身体而已!力点在我身体上所产生的切点转换成切线方向化尽矣!此就是“磨转心不转”之实证也!恩师洪均生公所言:“身体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之要求,其妙处亦在此也!太极拳至高深时“一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何也?就是说周身为一大球体,其它体位无处不是小的球体,合则为一,分则为万,万亦能归一。接触点上皆分阴阳、开合、走化……十分细微,妙不可言。
地球自转一周,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在宇宙间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三百六十五天,一年矣。这就是宇宙间永恒的动,可常态之下谁有感觉万物在动呢?云卷云舒、冰消雪融,万物生长,虽看起不动,其实大动,整个分子都在动,只是难于观察,动而你不觉而已!一块糖融化在水中,他没看见,你说有糖,他就是不信,你有什么办法?太极拳也是这样,有太极拳自己的思维方法,练到哪一步谈到哪一步,不可越级而上的。石磨在转动的时候磨心真的不动吗?非也,不觉其动而已!前面我举的例子,我说是中心不动,重心却改变了,有人也不信。中心微微变动,不为人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