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田野 乡村的赞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金秋时节,江淮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从南到北飘荡着丰收的味道。本报记者走在丰收的田野上,与农民朋友一起庆丰收,话增收,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可喜变化。今天是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日报特推出整版报道,与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共同祝愿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1.9月22日,庐江县柯坦镇枣岗村,金黄的稻田仿佛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绿荫掩映的村庄点缀其中,一幅丰收在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通讯员 左学长 摄
规模化 这样种地有“钱途”
9月20日,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南园村,在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中,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些玉米马上将运往附近的粮食仓储场地,先脱粒、再烘干、然后入库。 ”南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勇说。
去年,村民赵德义将家中7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古饶镇新家园三农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老人脸上绽放出笑容。
“把地交给合作社种,旱涝保收,每亩保底收入700元,年底还能参与分红。 ”赵德义说,他还在合作社帮忙,又多了一份务工收入。
南园村是淮北市开展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工作试点村之一。 “由党支部书记或者是党支部成员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建立起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 ”淮北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家园合作社要做深土地文章,向土地要效益。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和良种经营为主导产业。 ”苏振勇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调配机械、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收费、统一提取管理费”。其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土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粮食价格也能卖上去。
新家园合作社正式运营后,南园村村“两委”成员带头以土地入股,鼓励村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在宣传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过程中,村“两委”协同村民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建立试验田,让村民看到成效。目前,已有200多户农民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
在古饶镇党委副书记侯子佩看来,合作社充分利用村内土地、农业机械等资源,实现了耕种田管收储全过程闭环发展。合作社成立了村民务工队,把脱贫户、低保户、年龄较大且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组织起来,既解决了合作社劳动力不足问题,又提高了村民日常收入。
“据测算,合作社一亩地一年下来收益300元。我们把其中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20%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50%用于分红。 ”苏振勇说。
据了解,新家园合作社成立后,共带动南园村村民务工1000余次,发放机械人工费80余万元,土地入股农户200余户,150余名村民参加劳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最近,合作社又流转了200多亩地。至此,该合作社已流转土地近1500亩。
种粮,优质优价是“硬道理”
9月20日,记者在来安县大英镇街道居委会的高标准农田看到,这里一片金黄,秋风掀起层层金浪,送来阵阵稻谷的清香。
看着眼前翻滚的金色稻浪,种粮大户郭玉波满脸丰收的喜悦:“这块田里种的是奥香一号,再过10来天就开镰了,今年水稻市场价在每斤1.27元左右,按照合同,我的稻子能卖到每斤1.47元,每亩收入1600元不成问题。 ”
郭玉波的信心来源于年初与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该合同约定:公司为郭玉波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销售等全程生产服务,郭玉波种出符合品质要求的稻谷后,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20元的价格收购。
“我们种植的是公司配发的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的优质品种,公司提供化肥,怎么用、用多少都有详细规定。 ”郭玉波向记者介绍,从选种到种植再到收割都有严格要求,确保能够产出达到绿色大米标准的产品,卖出好价钱。
郭玉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种植了460亩订单水稻,连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从插秧到收割几乎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再加上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每亩种植成本降低了100多元,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0元的价格收购,每亩又能增收200多元。 “种植成本低了,收购价格高了,我这460亩水稻能增收10多万元。 ”郭玉波告诉记者,优粮优种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粮食企业可以说是一手牵着农户,一手牵着消费者。 ”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顺成向记者介绍说,通过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选择优良稻谷品种,要求农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栽种、施肥、除草,确保企业能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好米,也使得农户收入更高、腰包更鼓。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粮食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签订 “订单种植”合同,构建稳固的利益联合体,通过“优粮优价”的市场调节机制,引导农民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优质粮食,实现种粮农户持续增收。
“为了鼓励更多农户和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种植,我们拿出295.4万元,对完成订单200亩以上的农户和5000亩以上的企业进行补贴,通过优粮优价、订单种植的方式,推动粮食生产由'农民种什么,企业收什么’向'市场要什么,农民种什么’转变。 ”据来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潘万明介绍,目前,全县有12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
日前,在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农民们举行摘辣椒、担粮食、抱瓜跑接力赛等趣味活动,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通讯员 刘勤利 程晓静 摄
玉米熟了,农技人员来“加油”
9月20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玉米生产片区,大型农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家都来看,当玉米叶子几乎全部枯落的时候,整株只留下两三片绿叶,这个时候是完熟期,就可以采收了,这样才能提高结实率。 ”农业科技特派员马文良对农户们说。
“原来采收玉米还有这么多学问,适当时候晚收获,就能实现增收。 ”听了马文良的讲解后,农户宋长青恍然大悟。
“有了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省了咱好多事。 ”宋长青对记者说,从整地、栽培、施肥到采收,全程都有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精心指导。
眼下,牛集镇的玉米等农作物已进入收获期,即将全面收割。据该镇农综站站长梁金仓介绍,今年以来,镇里专门成立了5个农业科技指导组,从种植、管理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指导组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120多次,通过田间地头的现场技术培训和进村入户讲解示范相结合,主动将增密增肥和病虫综防等关键技术环节落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让农民掌握技术,为小麦、玉米、中药材等农作物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前些年小麦、玉米地里发现病虫害时才想起来喷洒农药,结果用了多几倍的剂量还是控制不住。 ”农户王建中深有体会地说,他吸取了往年的教训,今年严格按照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适时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取得明显效果,不但少花钱,病虫害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他种植的小麦、玉米、中药材等农作物的质量明显好于往年。
牛集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代鹏告诉记者,为确保秋粮实现颗粒归仓,提升耕地质量,该镇还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离)田作业。
庆丰收,农特产品“唱主角”
“以前只知道枞阳萝卜、枞阳黑猪这些大的土货品类,参加了今天的展销会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特色农产品品牌都是我们枞阳县自己的。 ”9月19日上午,枞阳县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组织了农特产品展销,家住枞阳县枞阳镇银塘星城小区的王女士采购了稻虾米、蜂蜜等农特产品。
枞阳是农业大县,物产丰饶,黑猪、媒鸭、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伴随着该县“六大万千工程”特色产业培育项目的实施,近年来该县又涌现出白茶、稻虾米等特色农产品。 “在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举办此次'庆丰收’活动就是为了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枞阳县副县长吴正芳表示。
“大家看,我们的土鸡蛋采用的是定制珍珠棉加固包装,运输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破损率”“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东西,品质请大家放心”……在“庆丰收”活动现场,不只有“线下”展销、文艺演出,还有现场直播带货。“我们专门搭建了一个5人的直播团队,呈现'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展示、销售我们枞阳的特色农产品。”参加此次活动的枞阳县电商企业安徽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陶胜告诉记者。
以“线下+线上”方式让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飞入”千家万户。此次 “庆丰收”活动,枞阳县还组织农业企业“搭乘”该县电商龙头企业平台进行农产品 “线上”展示销售,并将开展“农产品宣传 抖 音 争 霸赛”,让农特产品“唱主角”,进一步擦亮农业品牌,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村播”带货直播成为新“农活”
“我在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现在第四届西山焦枣开园节活动正式开始。 ”9月14日上午,主播宋凡正在直播间里介绍西山焦枣,助力家乡特产的推广和销售。
“西山焦枣是贵池区特色农产品之一,我们选择在焦枣上市季节,通过互联网直播给大家介绍本地特产。直播结束后,我们会跟村委会联系,将这些订单产品直接发出去。 ”直播间歇,宋凡告诉记者。
宋凡是贵池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去年该区电商中心开设村播学院,她通过学院培训学会了网络直播。如今,在西山焦枣丰收之际,她通过直播带货,助力家乡特色农产品销售。
去年,在安徽省网商大会上,贵池区成为全省首批“淘宝直播村播学院”的十个县区之一。贵池区以此次村播学院授牌为契机,利用淘宝直播平台的资源和优势,推进村播学院建设,积极培育本地农人主播、促进本地特色产品销售,让“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
池州市适四时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先进也是一名电商主播,他告诉记者:“以前公司产品都是线下销售,今年通过直播拓宽了销路,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线上销量提高了20%,目前每天销售黄精芝麻丸1000余单。 ”
据贵池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李芸介绍,村播学院直播助农成本低、运营方便,可以为本地农产品快速打开销路。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村播学院已举办培训会25场,累计培训3650人,培养助农主播22人,策划助农直播500场,销售农产品3000余件。
“我们将努力培养更多传统农业经营户向会直播、会拍视频的'新农人’转型,助力更多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农户丰收增收。 ”李芸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