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活着的秦始皇
前情
第59集 新秦始皇统一天下:功成
活着的秦始皇
沈小平
有些人、有些事,简单到像一杯清水,晶莹透明。而有的人、有的事,却欲说还乱,历经千年沉封,仍然是众说纷纭。秦始皇便是这样的人,他的功过是非,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关于他的文章,多如牛毛,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地地道道的“流量王”。那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且让我们翻开《新秦始皇统一天下:功成》篇,探就背后的真相吧!
在此篇中,作者独辟蹊径,以小见大,从秦始皇登基这个典型场景入手,自然展开、不露琢痕地把他一统天下那段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的波澜历史进程,鲜活地呈现了出来,读来如温了一杯小酒,回味无穷。我们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对秦始皇的一生加以认识和思考。
秦帝国让文化更加统一和丰富。中华文化既统一紧密又丰富多彩,是其最大的特点,是真正的“形散魂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无论千年风云如何变幻,都未曾断裂过。而中华文化的内核是汉字,自从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进行书写、交流、记载、通讯、发文的诏书以后,不管是“齐人”还是“赵人”“楚人”,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更加确定国民认同和彼此接纳。这种文化上的聚合和多样,作者在文中用“燕国的狗肉,韩国的驴肉,齐国的马肉,魏国的牛肉,楚国的猪肉”进行了生动诠释。讲真,那桌宴席让人口水直流,八大菜系,闻名遐迩。
秦帝国让彊域更加辽阔和稳固。文化是立国、强国之基,随着中华统一文化的形成和固化,产生了不可比拟的吸引力和同化力,更显示出领先世界的文化先进性。秦始皇修万里长城,虽说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但客观上却更加加速和强化了关内的联络和发展,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农耕文明的进步。文化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吸虹”效应,让关外的少数民族好生羡慕,主动向中原靠拢,虽然靠拢方式有一些“激烈”,但对日后中华版图的形成和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个国,就是960万平方之国,这个家,就是56个民族之家。
秦帝国让体制更加高效和合理。国家治理制度的优越性是从治理制度的有效性中体现出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国家治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典故卡中说:他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行政管理体制,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据考证,秦朝共有36郡1000个县左右,这个能者上庸者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国人管理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秦帝国让经济更加繁荣和活跃。六国未破之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基础条件受到限制和阻碍。本章借采购员之口,对此有一针见血的描述:“您(秦始皇)派我去其他各国采购石材木材……但燕、齐两国用的是刀币,韩、赵、魏三国用的是布币,楚国用郢爯、蚁鼻钱,他们都不认识咱们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奴才该死,到最后一根木材也没买来……”一个皇帝居然有东西买不到,这还得了?秦始皇于是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行书同文、人同伦、车同轨,迅速使中国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随后在汉唐兴起的丝绸之路,联通了中国与外界经贸合作的渠道,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这种文明互鉴的影响力,直到今天都还在延续和产生。
秦帝国让国家更加开放和包容。李斯、韩非、姚贾作为非秦人都曾为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各方面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为秦国的崛起和强盛直至统一六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在“笑李飞叨”七国争雄的各章节中都有浓抹重彩的描写,并专门用一章《新谏逐客书:仓鼠》讲了秦始皇怎么听信谗言要驱逐外地人、又怎么听李斯建议收回旨意、继续重用客卿的故事,深刻阐述了秦始皇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和人才观。秦始皇能够把天下英才、俊才为我所用,为成就自己的千古帝业创造了条件。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开放改革才能进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本章结尾处,作者用一道骡子做的菜,暗喻秦朝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人心尽失,只能传一代到秦二世,不由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以秦始皇称帝作为整个中华五千年历史奴隶社会的结束,从而开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序幕,有着匠心独运的设计和思量,承上启下。至始皇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更加改革创新、更加紧密认同、更加历久弥坚的古老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了万邦来朝的盛唐景象和被称为“汉人”由来的文景之治,也才有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及随后的郑和下西洋、四库全书。
写完这些,我猛然感到,秦始皇还活着,活在方块小字中、活在万里长城上、活在雄伟兵马俑边、活在八大菜系里、活在长江黄河两岸、活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今天,我们就是用彼此熟悉的语言和文字交流、讨论、对话,你懂我懂,不用翻译。
刊发于2021.9.24《劳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