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需求和性需求(私藏文)
爱是什么?
古今中外没人能说清。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爱,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爱。
它可能只存在于短暂的一分钟,也可能存在于漫长的一生。
可能缘于一个眼神,也可能缘于相知相伴。
爱很复杂。
如果我们总去追究爱或不爱,那我们就总会陷入迷茫。因为它太高深,太玄乎,你根本把握不住。
有人问我,怎么才能让一段亲密关系长久稳定?
怎么维持感情浓度?
是不是再轰烈的爱情最后都会消失?
再恩爱的夫妻最后都会变成室友?
不好说。
人与人的三观不同,不可能用一套价值观来总结所有问题。
讨论爱情是哲学家的事,讨论价值观是社会学家的事,讨论优胜劣汰是生物学家的事。
所以我们不讨论爱情,不讨论价值观,也不讨论达尔文,我们讨论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
需求。
爱太复杂,三观又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人类却有着极其相近的需求。
需要水,需要空气,需要睡眠。
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
当然也需要爱,需要性。
情感需求和性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只要满足双方的情感需求和性需求,婚姻就会牢不可破呢?
不是。
假如妻子是个赌鬼,把家里财产全都输光了,那就算两人再相爱也过不下去。
假如丈夫是个惯性出轨者,追求刺激和新鲜感,那就算需求被满足了,还是忍不住要到外面去寻花问柳。
假如夫妻二人缺乏感情基础,也无法在共同生活当中建立亲密感,那根本就没有途径去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
假如夫妻两人互相过敏,因为一些矛盾把感情给吵没了,那也……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翻白眼了,那你还说什么呢?
别生气,其实大多数婚姻都是很普通的,或者说曾经都有着一个很普通的阶段。
不是赌鬼,不是惯性出轨者,有着一些感情基础,还没到互相过敏的程度。
但渐渐地,却越来越疏远,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那份亲密。
事实上,在许多婚姻当中,夫妻只有在性生活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亲密。所以当性生活频率大幅下降以后,亲密感也就消失了。
性需求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但满足也分程度,不仅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
这个问题我没法在文章里深入探究,大家自行寻找途径探索。
重点来说说情感需求。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可能都存在着同样的疑惑:对方究竟需要什么?
怎样才能满足他/她的情感需求?
有人可能会联想到“情绪价值”。
我很少说这个词,虽然情绪价值和情感需求在某些方面有雷同之处,但根本是不同的。
首先我不太喜欢用价值来衡量感情。提供价值本身是一种付出,付出意味着减少,提供意味着交换。
长期单方面输出价值,对方却没能给你相应的回报,你能坚持多久?可以心理平衡吗?
最关键的是,你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共情的话?又如何能时时刻刻保持正面情绪?
昨天刚因为打游戏骂了他一顿,今天又夸“老公你打游戏好棒”。
他会不会觉得你虚伪?
婚姻不是一朝一夕,不应遵从教条主义。否则很快你就会自我怀疑:我哪里配不上他,非要每天捧着他?
当然如果你暂时理解不了更深一层的东西,那也只有先从套路开始。
但真正的经营不应该那么累,更不需要每天对照说明书。
爱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手段。
也许你非常理解迟到半小时的外卖员,却难以谅解迟到十五分钟的老公。
反过来也是一样。
“为什么别人带孩子那么容易,你带个孩子那么难?”
一句话就江湖再见了。
所以在婚姻里,理解对方的第一步就是要抛掉心理预期。
别把他当成你的丈夫,你的妻子,忘掉你们之间的关系。
切莫轻易给对方下定义。
其次,是在交流时忘掉“我”的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来理解自己,那反而不会有人被理解。
你要对他感兴趣,才能看见他。
只有看见他,才能理解他。
在婚姻里,我们太需要被看见了,无论是你还是他。
一旦被看见,情感需求也就满足了一大半。
有时候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说什么共情的话。
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就够了。
1、抛掉心理预期。
2、看见对方。(进而读懂对方)
还要加一条:维持心理优势。
做到以上三点,很容易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说到底无非是两个字“懂你”。其他任何手段,撒娇也好夸奖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
今天这篇文章没写什么具体方法,因为我觉得方法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已经挥别过往,不需要拿这篇文章去回顾。世事无绝对,很多时候并非你努力经营,婚姻就一定会幸福。
有些人注定无法互相理解。
只是希望大家对亲密关系有更多了解,也许在遇到下一段感情的时候可以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