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革新绘画语言的开拓者
刘海粟
北京前门
64.4cm×79.8cm
油画
1922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革新绘画语言的开拓者
刘海粟,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的画家,其绘画的创作水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较为明朗的时代特征,作为中西方绘画的集大成者,西方特色绘画的引入,特别是以印象派、野兽派为主的20世纪初期的西方绘画流派对刘海粟的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欧游的过程中,也正是西方的绘画流派的影响,造就了刘海粟对于绘画语境、结构意识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新的创新与飞跃,作为对西方印象派绘画引进和传播的第一批人物,通过欧游漫步,其对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具有重要自身独特的价值。
刘海粟像
一、野兽派和海上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与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西方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在中国,社会发展停滞,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趋势还在不断加深,当然在艺术的发展趋势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不同和差异。
在西方,随着古典主义画家对“和谐”美的追求的穷尽,绘画的思想也转变为主要表现不是眼睛所能观察到的景象。由此,以还原本来目的,真实的表现自然为目的的印象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的美学桎梏,而随着19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运动和发展,以极力反对印象派,拘泥于自然光色的束缚,并开始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强调主体的创造性进行艺术实践的后印象画派开始出现,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主张“画面自有其独立性”这样的一种美学特征,特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的传统。“塞尚的绘画常有一种方法性之精神的灌注倾向,甚至它的完成,更时常是自自然然,毫不借助外力,并使得塞尚绘画中所特有之人格感召力,以一种哲学的确定性。”他将印象主义造就成某种“实质性”的东西。正是由于严谨的结构,概括的形体及明确的形的轮廓使塞尚的画达到了他想要的坚实、恒久的效果,这样的一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实现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起源。
刘海粟
壁裂千仞 洞窥天光
136cm×67cm
1982年
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紧随着塞尚等后印象主义画家的步伐,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画派在西方流行开来,野兽派画家抛开传统三维空间的画法,脱离自然摹仿,摒弃印象主义家的柔和色调和后印象主义讲究秀丽画法的应用,他们喜好用未经调色的原色在画布上大胆粗旷的画法,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扭曲实体物。
而在此时的中国,同中国的社会形势一样,绘画也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期,中国绘画到底应不应该革新,怎样革新,是继续所谓的“四王”绘画,还是学习西方的绘画风格,这样的问题在20世纪初期显的极为关键,1917年康有为出版的《万木草堂藏中国画目》之序言中扼腕长叹当时的画坛“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
刘海粟
秋色林泉
90.5cm×61cm
油画
1935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继康有为之后,陈独秀打出了“美术革命”的旗号,他在《新青年》上所发表致吕澂的答问中断然指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
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而此时的“海派”正处在中国外来文化的最核心的位置。面对中国画发展的特殊境遇,当然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人非不知爱国,非不知爱社会也,特以其鹄所在,无法自制耳。故救国之道,当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感发其天性的真美,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能看出,其主张美育,主张美术革命,这样的思想的形成,也是历史的必然。
刘海粟
仿《向日葵》
92cm×64.8cm
布面油画
1930年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
海派,即海上画派,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海上三任”“海上三熊”,以及吴昌硕、任伯年等中国绘画的大师,但是在此时,社会环境已经截然不同了,中国画的革新要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而此时作为上海美专校长,同时作为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刘海粟,去西方学习游历已是不可阻挡之趋势。
刘海粟
奇峰白云
93.5cm×172cm
中国画
1988年
二、欧游中的刘海粟:艺术是生命的表现
刘海粟的第一次欧游之行,与蔡元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早在1921年,刘海粟应蔡元培之邀,从上海来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讲习西方的现代绘画,蔡元培肯定了刘海粟在西方绘画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北京他曾对刘海粟说:“我给你一本《塞尚选集》,他的构图和色调都值得你注目。”
1927年应蔡元培函,刘海粟从日本回国,回国后,他向蔡元培提出了想要去欧洲学习的愿望,当时蔡元培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刘海粟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刘海粟很感动,便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培:“屡蒙我公嘉惠提携,窃以为生平大幸……感激之情,更非区区楮墨所可表于万一……”
刘海粟
巴黎圣母院夕照
113cm×88cm
布面油画
1930年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
1929年2月底,刘海粟携妻子张韵士、儿子刘虎赴欧考察,乘法国商船“斯芬克斯”号途经西贡、锡兰,于3月中旬抵达法国。在欧洲的三年里,他认识了早他两年来的翻译家傅雷,刘海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巴黎,他甚至有一张时间表:每天上午六时至九时学法文,九时后去卢浮宫临画,下午去格朗修米亚画院选修人体和速写。他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都欣赏到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当然也进行了很多的创作,在这些创作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借鉴对刘海粟的绘画生涯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刘海粟
蓝绣球花
82cm×58.5cm
油画
1934年
刘海粟美术馆藏
一方面是临摹,临摹文艺复兴后大师们的作品,临摹后印象派,临摹塞尚、凡·高、马蒂斯等人的绘画。《向日葵》是其模仿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出,此阶段刘海粟创作的总体特点为,追求以单纯、简洁的块面方式概括性地表现物象,并将主体的情感状态和想象能力融入塑造过程之中成为重要因素。他既在追求凡·高绘画的激情,又在抒发传统中国画的意境,虽然是在模仿,但是也并不只是单单在模仿,他是在吸收西方的油画精神,在借鉴中国传统画的基础上实现美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临摹的基础上,他又在创作,以一种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审美意趣在解读和创新西方油画,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刘海粟
巴黎圣心院
73cm×60cm
布面油画
1931年
私人收藏
1931年春,日本绘画展览会在巴黎引起轰动,日本绘画起源于中国绘画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刘海粟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希望在中国的全国美展中挑选其中的精品组织展览,让西方的民众知道和了解中国的现代艺术。
1931年3月,刘海粟赴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讲学,他讲授了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六法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刘海粟的强烈推荐下,双方商议在柏林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并且这一切也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这年秋天刘海粟便乘船返回祖国。
刘海粟
黄山光明顶
105cm×137cm
中国画
1982年
等到他第二次欧游,已是1933年,这期间,中国“九一八”事件爆发,而刘海粟的上海美专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1934年1月,由刘海粟所主持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随后辗转多地进行巡展,而当时的经费,只允许在柏林一处进行展览,而刘海粟却依然在欧洲多地进行展览,并且不断发表演讲,例如《中国画的变迁》《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等,其最重要的就要属1935年在伦敦的巡展,对于整个西方世界认识东方绘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935年秋,刘海粟载誉回国,结束了对欧洲的游历。
刘海粟
复兴公园
61cm×78cm
布面油画
1947年
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这是他第一次游历欧洲的最深刻的感悟,他将中国的清末大画家石涛与塞尚的静物画相提并论,他认为石涛的艺术表现的是他内心的真实,而塞尚的作品同样也是表现生命的真实,塞尚的作品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叙事结构,而石涛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他提出了“艺术是自我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在冲动‘不得不尔’的表现”的鲜明论断。而这样的一种绘画观念和美学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他的第二次欧游之行。
刘海粟
毕竟西郊八月中
书法
1979年
第二次的欧游,刘海粟显得老练而又沉着,他称野兽主义为“拨动世界的无穷大和谐”,他赞颂了野兽派的新颖和奇特的追求。当然,他还进一步将石涛和后期印象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将中西融合之精神进一步加以比较,他指出,中国国画和西方的现代派论断在本质上追求的绘画目的在本质上具有相似之处,并且通过石涛和印象派的作品之间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其对中西方绘画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两次欧游,刘海粟对西方绘画的结构意识,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的一种绘画思想对艺术表现力的展现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刘海粟
富春江七里堤
58cm×70cm
布面油画
1962年
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三、结构意识的新语境
刘海粟是出生于一个封建时代没落的贵族,其自身在幼年时期受到了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训练,而这样的一种传统的绘画的语境,为其成为融贯中西的大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和根基。
刘海粟早年与家人合影,右一为刘海粟
他跟随屠寄学习恽南田的绘画,虽然学习的是传统绘画,但是绘画的创作方式和方法已经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创作形式,而正是这样的不羁变动、锐意进取,使得刘海粟的绘画水平能够在欧游过程中实现一个极大的飞跃。
此时的刘海粟是古朴的,是凝重的,虽然有了很多的创新因素,但是在根本上来看,还是以一种中国人特有的视角和语境去对待中国绘画,虽然当时的海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西方绘画形式和绘画体系的引入和借鉴,而这样的一种大绘画环境和社会意识并没有实现一种根本性质的改变。
刘海粟
芭蕉
137cm×68cm
中国画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