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病,中医千年争议,怎么治!阳固外,阴安于内,才长寿
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下)
西医检查东西是用仪器,x射线,验血报告,可以看到人体内部的变化。中医也可以通过人体外在变现出来的症状,找到人体内部脏腑的问题,这就靠阴阳,要人身体各个器官的联系,因为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此消彼长!
中医如何通过外面看里面!
阴的性能是吸收存储营养精华的,为人体提供所需的物质。阳是卫外的,保护身体不因环境变化而生病。阴阳关系密切且相互平衡。
阳太过:
阴就无法及时提供给身体营养,造成阴不足而阳亢盛,这是人就会血脉加速,狂乱!
阳不足:
身体就无法接收到阴的精气,造成阴过剩,这个时候五脏就会相互争斗,此时因为吸收阴精过量,会造成九窍不通。
真正的养生之道,就是平衡阴阳,阴或阳出问题,一定会引起另一方出问题。
举例:
提示:脏为阴,腑为阳,当脏出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腑!肝为木,大肠是金,金和木本来是相互制衡的。肝是脏是阴,大肠是腑为阳
病例:一个便秘的病人,大肠出问题了,这是腑,阳出了问题,阳气不通。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这个人常常晚上1点到3点醒,这个时候是肝经在工作,这时醒说明,肝脏出了问题!
如果病人常常3点到5点醒,这个时候是肺经在工作,这是醒是说明,是肺有问题!
(注:下面有个脏腑值班表)
因为阴阳是相关的,比如看到一个腑的症状,因为脏和腑是相关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腑,看到脏里面出了什么问题!中医就是教我们如何通过外面去看里面!
脏腑值班表
如何才能“阳能固外,阴能安于内”?而长寿!
中医把天地之间的风定义为邪的一种,大家知道当风过大时会伤到地上的树木,而我们的脏器中肝的五行是属木的,所以肝会收到过量风的侵袭。
吃的过饱,经脉输送的力量就会不够,容易生痔疮
喝酒喝太多,会气逆,会气短!
硬撑着抬比较重的东西,当抬重物时是用骨的力量抬的,而不是肌肉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来源来自于肾脏,所以强力抬重物会伤到肾。
所以,阴阳平衡的重点在于:不可过饮,不可过饱、不可过劳,不可过度暴露在不良环境之中,一切适中,生活有规律,心情平静,这样就能做到“阳能固外,阴能安于内”,这样就能长寿。
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
中国人有漏风的观念,这怎么理解那?就是你身体暴漏在风之下,当节气的改变就会产生寒热
春天伤于风邪,病情反复不容易好,夏天会出汗不止或闹肚子。
夏天伤于暑热,造成过热伤了津液,肺部津液不足,即使当时不发病,但是秋天来的时候,会出现咳嗽不止。
秋天伤于湿,长期坐卧在湿的地方,湿气进入体内与脾湿在中焦阻隔了气机,气机本来是向下的,被阻隔反向了,九产生了咳嗽。肌肉也因为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造成肌肉萎缩无力。(给人的感觉就是湿不好,到哪阻哪)
冬天伤于寒,冬天不能任意发汗,因为汗过量,寒邪会趁机进入毛孔,即使当时没病,到了春天会因为体内津液不足造成不见恶寒的热性病!
几千年的争议,跟温病派的争议,
温病:冬伤于寒,冬天被寒伤到了,春天才会有温病,也就是说温病本身是不独立存在的,
举例:小孩子冬天到处跑,出一身汗,出汗后再遇到风,天气又很冷,被寒伤到了,到了春天发病了,就是温病。
但是温病派的治疗是一看到温病,就开一些寒凉的药,因为他只看到了热,寒凉药用过后,当场会退烧,可是过两天又复发了,反反复复,就是里面的寒没有去掉。所以冬天的时候不要出汗!
两种寒:
一种从人体里面发出来,这种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不节,吃坏东西,饮酒过量的等都是从伤于内部的寒。
另一种外部的寒,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寒冷的天气等。
五味与五脏
阴生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的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
同时,阴也因五味所伤,这里面讲求一个度,太少太过都不行!
图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
五味过量的危害:
吃酸太过:津液会增加过多,木太多会克到土,会伤脾脏
吃咸过多:口味太重,会伤骨,会气劳,肾脏主吸入,肾水过多的话会克到心火,心气会受压抑,产生气劳。
吃甘过多:太甜会伤到肾脏,肾脏受伤会看到黑色,
五脏配五色
肝、心、脾、肺、肾配合颜色为青、赤、黄、白、黑,这块中医用来望诊比较多,看看颜色就知道病在哪里了!面色发黑肾不好,面色发青肝不好!
正常的时候,这些颜色是藏在五脏中的,黑色藏在肾脏中,当肾脏受伤,黑色就跑出来了,所以看到气色发黑。比如你去肾脏透析中心去,你看那里的病人脸都很黑。这种黑是没有光亮的,黑人那种黑是有光亮的,黑人的肾气非常好,骨骼健壮,牙长的特别长,拔牙都不好拔。
调和五味不生病,五味带来的健康:
东南沿海吃酸比较多,酸是肝,肝胆相照,这些地方的人得胆结石的非常少,不吃酸,易患胆结石。
青海周边的人吃青盐,这里天气冷,喜欢重口味,盐吃的多,吃这个青盐的人很少得肾结石!
所以不想得胆结石,吃酸;不想得肾结石,吃青盐。
说到吃,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很容易得盲肠炎,因为吃太饱,阳气就不行了,就积累起来了,注意此时也不能马上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