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除了爱,教育就不能有点别的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界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很多人都说过,包括我也说过。每年的高考总结会、各级的教育工作会议,如果听不到这句话,便觉得缺了点什么。久而久之,报告里如果没有这句话,便觉得是做菜忘了放盐。相应的,这句话的作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威慑力也越来越强,仿佛爱已经成了教育的“万灵丹”,包治百病。学生打架了,要“爱”他,学生作弊了,要“爱”他,学生骂老师了,要“爱”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说教有用,还要警察和监狱干什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是这样说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明显,马卡连柯给爱在教育中的定位是基础性的,是前提,是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

其实除了教育,很多行业也是需要爱的,爱并不是教育的专利。比如医生,我们常说“医者父母心”,那么“没有爱就没有医疗”显然也是成立的,同理,“没有爱就没有服务”等等也是成立的。可见,爱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应该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须。把“爱”这个人类都需要的情感作为基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随意地夸大“爱”的力量,扭曲了这句话的内涵,造成了很多形而上学的问题,催生了教育的无能、无效、无深度,这才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论述过,师者之爱与父母之爱的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大爱、是博爱,人类之爱,不是狭义的父母之爱。教师的爱更多的是职业的爱、理智的爱,是一种责任心。教师的爱表现有多样,并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样,好像教师的爱就是师生非要抱头痛哭不可。这把教师的基本形象弄模糊了,因为与一个孩子抱头痛哭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素质。父母之爱是自私的,甚至带着某种程度的偏激和不理智,这与教师的爱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回头想想,我们有谁渴望过老师要像父母一样爱我们?我相信,只有不健全家庭出身的孩子,有情感饥渴的孩子,才会有这种期望。而更多的孩子,只是要求老师尊重自己(可惜的是,现在很多老师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却在奢谈什么“爱”),而在人格和学问上,学生希望老师能值得自己敬重。设想一下,一个人格一般,学问平平,却不停地像妈妈一样“爱”我们的人,说实话,至少我,会很烦的。

爱是教育的一种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道德情感。没有爱就不能进行真正的教育,然而光有爱,也不能实施真正的教育。比如刚才我们说的医生,爱正如手术前的消毒,是必须的,但是并不能说消毒完毕,手术就完成了,病人就可以康复出院了。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字就可以解决的。爱作为一种情感,是宽泛的、非理性的;而教育作为一种科学,则是理性的、严谨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爱、智慧、技能、思想、管理、约束、惩戒等诸多要素共同来承担。教育中的出现的问题,一味的以“爱”来解决,除了表现出当下教育的无能,也说明了当下教育的无奈。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已经变得“手无寸铁”,除了“爱”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武器”可用了。因为只有这点,才不会被家长投诉,才能应付各路记者的口诛笔伐,才不会有管理风险,也似乎只有“爱”才能解决当下教育中所有的问题。

对于孩子,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如果我们只剩下了“爱”,一味地奉行“赏识教育”,我真的很担心这一代人的未来。教育绝不能再自欺欺人,一厢情愿地去神话“爱”的功能,盲目否定其他的教育手段,否则,最后必定是一个笑话。

爱,绝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

时至今日,此时此刻,我更加认为,一名好老师,应该是“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戒尺”。

而此时此刻的我,更像将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我的老师们。

我觉得,这是对学校负责,也是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