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清华大学的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北京大学,它的英文也是“Peking University”而非“Beijing”。要讲好这么翻译的原因,首先就要引入一个概念——“邮政式拼音”。
北京:Peking(邮政),Pei-ching(威妥玛)
天津:Tientsin(邮政),T ien-chin(威妥玛)
汕头:Swatow(邮政),Shan-t ou(威妥玛)
金门:Quemoy(邮政),Chin-men(威妥玛)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新的拼音方案,但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仍然沿用了这一拼音的原因。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邮政式拼音,一看就很有历史沉淀感。那这些老牌名校,仍然使用这个英文名,年代感、逼格一下子就出来了嘛。
北京大学的这个“Peking”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它源自法语词 Pékin,明朝初年定都北京时,北方官话里的“北京”读音其实是接近汉语拼音中的Běigīng。这个时候法语中 Pékin的发音还是 [pe.kin]。
多读几遍你就能发现,此时的这个发音,还是比较准确还原了汉语中的读音的。
类似的地名拼写还有:南京Nanking,上饶Shalow,四川Szechuan......
除了清华北大,苏州大学也是沿用的这一名称——Soochow University,它的前身是走出了费孝通、杨绛、赵朴初等名人的东吴大学。
邮政式拼音借鉴的威妥玛拼音也是同样的道理。为啥叫“威妥玛拼音”?——这还是根据创始人Thomas Francis Wade的名字来的,当然,如果现在让我们翻译这个人名,肯定就是托马斯·弗朗西斯·韦德了。
——威妥玛拼音,连带它这个现在读起来有些拗口的译名,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像上图的功夫Kungfu、豆腐tofu,再包括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就都来自于威妥玛拼音。且由于这些专有名词已被吸纳进英文中,所以它们也就成了英语中的固定用法。
除了这些专有名词,一些历史名人的名词也沿用了威妥玛拼音的翻译方式。如:孙逸仙(孙中山) Sun Yat-sen,蒋介石Chiang Kai-shek,宋庆龄Soong Ching-ling,宋美龄Soong May-ling......
无论是邮政式拼音还是威妥玛拼音,亦或是英语、汉语,可以看出来都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
邮政式拼音、威妥玛拼音的出现有其时代特殊性,但也确实在当时的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今天的内容短小精悍,
知识简练,你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