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十年,只因一团湿热!方子简单,道理深刻,请学习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张,今天我们来讲讲湿热造成的高血压。

有人问,老师,你热衷宣传中医中药,撰写这么多科普文章,意义何在?

我的目的,不是把一些方子拿出来,鼓励读者自行应用。

我的目的,不是把中药介绍得天花乱坠,然后从中赚点卖药钱。

我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前人经验方药、医案的解读、宣传,让更多人理解中医、学习中医、相信中医!

能为中医的发展做一点贡献,是我唯一的希望。

如果有一天,读者朋友能以我的文说为蓝本,在专业人士的进一步指导、加减变化之下,实现对身体疾病的调养、改善,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接下来,我再给你说一张医案吧。你一看就明白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54岁,姓张。他有高血压的毛病,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用了各式各样的降压药,中成药、西药,很多,但效果一般。

而且呢,他这个高血压,有个特点,就是别人在夏天天热的时候,可能会好一些,他却不一样:天一热,尤其是到了三伏天,血压反倒容易上升。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

后来,他没办法了,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头晕、头痛、心烦失眠,时常有心悸心慌现象出现,胃部有饱胀感,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喝水却喝不下去,觉得饱胀欲呕,同时口中黏腻。脉象弦滑,舌苔白厚而腻。

了解到这些之后,医师给写了一个配伍——

白豆蔻10克,薏苡仁12克,滑石10克,厚朴10克,莱菔子15克,藿香10克,法半夏10克,竹叶6克,石决明30克,菊花10克。

药用6剂,头晕头痛减轻,胃胀减轻,厚腻舌苔开始有所衰退,血压略有下降。

上方加夏枯草30克,泽泻10克。

这一回,5剂之后,诸证息平,只是觉得睡眠不安、胃脘不适,于是去掉石决明和夏枯草,加酸枣仁30克,栀子10克。又用10剂。

最后,诸证消失,随访半年未曾发作。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给你解读,你一看就懂了。

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湿热中阻。

怎么知道他有湿热?舌苔白厚而腻,脉象弦滑,这不是有湿吗?口干口苦,这不是有热吗?湿热蕴于中焦,则纳呆、胃胀、连水都喝不下。湿热之邪上扰心神,他睡不好觉。湿热上犯于心,则伴随心悸。

这一切,都很好理解。

关键是,湿热,为什么会引发高血压?

首先说,血压是什么?

标准解释,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气血要想达到它的濡养身体的目的,所必须拥有的推动力。如果你的经脉、血管是通畅,那气血达到任何一处都很轻松,所以它无需加大动力,你也就没有高血压。相反,如果你的身体有痰湿,痰湿阻滞,那气血的通行就费力了,于是它得加大动力,所以你就高血压。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

当然,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来看,所谓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所以人就眩晕。这是中医语境下的解释。

正是因为罪魁祸首为湿热,所以这类患者的表现就是三伏天、长夏季节血压升高。为啥?因为长夏季节湿热重。

你明白这个道理,上面医案中的配伍,你就读懂了——

它其实是化解湿热的三仁汤的配伍加减。总地来说,是滑石、薏苡仁、竹叶、半夏、厚朴、白蔻仁、莱菔子、藿香清热利湿,化痰祛湿,菊花、石决明清热止眩晕。到后来,增加夏枯草和泽泻,增强清热和祛湿的效果。再后来,由于夏枯草和石决明碍胃,所以去掉,加入去火安神的栀子、酸枣仁,增进睡眠。这就是来龙去脉。

我把这个写出来,希望我的读者能认真思考。因为现在的许多高血压患者,证属湿热中阻的不少啊。这类人,我建议你把此文收藏,日后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合理地加减、变化、应用。这张医案,是我苦心收集的。我觉得,它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更重要的是,你得明白湿热和血压之间的关系。为了你的血压平稳,我请你少在体内郁积一些湿热。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少抽烟、少饮酒、少郁怒,少吃肥甘厚味,不要总想吃香喝辣,多去增加运动,多吃一些青菜水果,严格地控制体重。你自己的调节到位了,可以说,你的血压即便不用药,也会有所下降。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