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预言“贫人一万留三个,富者一万五千三”到底靠谱吗?

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7)

上一期我们对“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自(子)在逍遥是仙班”进行了详细解读,本期我们继续解读正文部分。

贫人一万留三个,富者一万五千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到眼前

三清画像

民国版各版中都是贫人留的少,富人留的多。而如今的网络流传的正好相反,“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民国版的贫人留三个,富人留五千三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是“”和“五千三”呢?其实要搞懂并不难,我们在上一期讲了开篇的“天有眼地有眼、天也翻地也翻”,通过解读,知道正文的内容与中国最早的宗教“道教”有关。想要自在逍遥位列仙班就必须修炼,道教在民间最为推崇的神是谁?答案就是“三清”,正所谓一气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

其名“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称“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 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古之先,相传他是万物之主,掌管开天辟地、历劫度人。开天辟地你想到了谁?第一反应一定是“盘古”,当然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元始天尊”就是盘古。因为盘古是最早的正神,开辟天地,生出阴阳。他最早被称做“元始天王”。元始天尊是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他也是“三清”之首,他的道场就是“玉京金阙”,位于昆仑山的玉虚宫。

上清灵宝天尊

其名“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 灵宝天尊的主要成就是开九霄、分五劫。他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他的道场就是“玄都紫府”,位于大罗山的八景宫。

太清道德天尊

其名“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 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太上老君”他是公认的道教创始人,被称作“道教始祖”,也就是“太上道祖”。道德天尊创道教,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尊其为万神之祖。位列“三清”之第三位大天尊。他的道场就是“仙域真境”,位于蓬莱岛的碧游宫。

《山海经》的海内东经

三清道祖的演化正符合《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贫人一万留三个”说的正是穷苦的普通人要经历修行才能得道成仙,“三”就指“三清”。其实这里的“”也可以看做是三座山,也就是“昆仑山、大罗山、蓬莱岛”。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蓬莱岛怎么能算是山呢?其实,《山海经》的“海内东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的记载,岛其实就是海里的山 蓬莱岛就是海上的神山。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载,秦始皇曾经派遣徐福出海找神山、采仙药,结果一去不返。《海内十州记》中也记载了徐福带童男童女坐楼船去“三神山”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由此可见,蓬莱岛可以算作神山。我们为什么要一直提到神山呢?其实要成仙,就要修炼,修炼就要有道场,“三清”也是如此。修炼的道场都在山上,一个神仙,一座山,一个道场,这就是标配。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富者一万五千三”的来历。

富人比穷人留的多,一万留下五千三,感觉这五千三是有零有整的。它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前面我们讲了“三个”就是“三清”,也是“三座山”,三个神仙,三座山,三个道场。“五千三”其实也是如此。《山海经》的“中山经”载有: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禹曾说:天下有名的山,他经历了五千三百七十座,长达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分布在东南西北各个地方,之所以《五臧山经》只记录了这些名山,是因为其他的小山实在是太多了,不值得一一去记录……”。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五千三”指的是大禹记录的天下名山,正所谓“名山修仙,一飞冲天”。《太白山碑文》的原作者正是取得《山海经》中的名山数量“五千三百七十座”的整数“五千三百”,民间一直传言名山上都有人在修炼,得道后才能成仙飞升九天。其实就是一山一仙,取整数五千三。

《山海经》的中山经

那么为什么穷人留的少,富人留的多呢?我们在前几期曾讲过,《太白山碑文》的早期版本《刘伯温谶》是邪教“一贯道”的传教工具,而“一贯道”发展教众的目的就是诈骗敛财,穷人留的少,愚昧无知的人们才会为了“躲劫”拼命传,这样就达到了快速传播的作用,当然顺道敛点小财。富人都是不差钱,出钱刊版印刷他们不在乎,这样冤大头就集体出现了,富人也要“躲劫”,就必须“出血”,名额多点,大家才会“乐捐”。是不是有些讽刺呢?所谓的“回心转”就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不然你真的以为“一贯道”在做善事吗?假慈悲,真敛财,不知道谁的死期在眼前。至于如今的网络版的“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还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估计是看修改者的心情吧!下一期我们继续讲讲为啥平地没有五谷种就会绝人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