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重要!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从哪些维度去研究投资,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站在基金投资的角度,研究通常可分为3个层面:宏观、中观、微观。
也可以分为择时和选基。
择时主要是从宏观和中观的维度,选基则更多站在微观的角度。
宏观分析主要涉及:利率水平、经济基本面;
中观分析主要涉及:风格和行业;
而风格最常见的无非是:大/中/小盘;成长/价值/均衡。
微观是指如何在宏观/中观分析的基础上,作个基的选择。
本文先分享前两个维度。
还是从最原始的股息贴现模型出发(你也可以理解成现金流贴现模型)。
股票的价格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未来的现金流,二是折现率。
其中,现金流和股价成正比,折现率和股价成反比。
这里,我们可以作一个推演:
将股票价格推演到整个股市(股市无非由一只只具体股票构成);
将现金流推演到经济基本面(上行或下行):经济上行,企业现金流充裕;反之则反。
折现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无风险利率水平和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对折现率的影响是系统性的。
利率下行,折现率走低,利率上行,折现率走高。
以上部分不理解也没关系,可以直接看结论。
利率水平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股市中的水量。
经济基本面情况直接决定上图公式中的分子,即: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而这两个宏观因子会直接影响到股市中观层面的表现。
具体统计、分析过程,略去五千字
……
结论如下:
在利率下行区间中,小盘成长股的表现更为优异,典型如,今年疫情之后的这次放水直接推动了小盘成长股的上涨;
而随着银根收紧(或者叫不再继续放松),四季度以来,顺周期板块表现出色,同步地,以价值风格投资为主的东方红基金最近表现较好。
相反,在利率上行的环境中,大盘价值股通常表现相对更优,典型如2017年。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是逆周期的,也就是说,在经济下行周期,我们通常采用降息或下调准备金等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而在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常常是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BTW:货币政策通常有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这里只提到后两项。)
通过分析,大家可能觉得市场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经济上行,加息;一是经济下行,降息。
但是,可是……
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大体遵循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过程却跌宕起伏、且没有明确界限。
从政策调节的角度,政策制定、传导到实体经济的作用过程也经常存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在实际宏观经济运行中,不光只有以上两种情况。
关于这一点,我最近看了很多天风证券和华泰金工的研究文章,受益良多,他们研究得很深入,我就直接搬过来了。
其中,各板块的具体行业包括:
当然,以上是根据市场数据量化统计出的结果。
现实中,股市的路径常常并非简单的线性推演。
此外,股市通常会先于经济基本面而有所反映。
存在规律,又存在不确定性。
这,也是投资的魅力所在吧。
然而,无论是对利率走向,经济周期,市场情绪(估值水平、成交量、换手率等)等各种因子的研究,还是对日历效应的研究,例如,我们之前研究的成果:
春节前后具有明显的日历效应。链接:《十年春节,股市如何表现?》
无非都是为了提高胜算的概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多项指标相互印证的时候,胜算的概率无疑就大大地提高了。
从研究的方法角度。
证券投资领域的一个研究方法便是从历史数据的统计中找出规律,然后再给出经济学解释,典型如:法玛三因子模型。
其实,很多投资中的现象也不一定都能找到特别匹配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于是,很多现象,人们开始试图从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
例如:低波动异像、处置效应、近因效应、锚定效应、过度自信等。
能称得上规律,至少应该满足两个特征,一是逻辑自洽,经得起推敲;
其次,从统计上看,样本量大,重复出现,统计显著。如此,便能给投资带来参考意义。
后视镜来看,这次全球放水带来的成长股、互联网企业表现强劲(利率下行,小盘成长风格占优),这种现象并非在A股才有,美股,港股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当然,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任何投资都是博个概率。
市场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利率走向,经济周期,市场情绪(估值水平、成交量、换手率等)、日历效应、政策取向(不光是货币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行业政策、证券市场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市场,并没有任何一种规律,下次必然上演。
否则,投资就太容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