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超声引导下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 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西南军医
2016年11月第18卷第6期
超声引导下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廖华为1,崔丽华3,敖芳2,张玲玲3
(434000 湖北荆州,1.荆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2.湖北省荆州技师学院医务室;3.荆州市胸科医院超声科)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81例单纯性肝、肾囊肿分为无水乙醇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51例),行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对比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在疗效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聚桂醇组(9.8%)与无水乙醇组(4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聚桂醇在单纯性肝、肾囊肿硬化治疗中安全、有效,是无水乙醇的有效替代品。
关键词:
单纯性囊肿;硬化治疗;无水乙醇;聚桂醇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16.06.011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往常用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价格低廉,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新型硬化剂聚桂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开展,我们应用两种硬化剂来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81例,其中男48例,女33例;年龄 32~67岁,平均(50±13)岁;囊肿最大直径约45-120mm,平均(82±25)mm位于肝脏 50例,肾脏31 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有安全的穿刺路径,血、尿各项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一般情况可,能够自主配合完成治疗。多囊肝、多囊肾患者不纳入治疗范围。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与材料 使用迈瑞DC-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 3.5MHz;穿刺针为 18G PTC穿刺针;腹腔穿刺包;一次性腔镜保护套;98%无水乙醇,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
1.2.2 治疗方法 分组:谈话告知后患者自主选择无水乙醇治疗组或聚桂醇治疗组,酒精过敏者自动划入聚桂醇治疗组。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2)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3)告知患者或家属治疗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操作步骤:患者取合适体位,超声观察 明确囊肿位置及大小,选取最佳穿刺路径及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 18G穿刺针进针至囊肿中心,拔出针芯并连接延长管,抽出囊液行蛋白定性测试,蛋白试验阳性者才行硬化剂治疗。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水乙醇组:抽尽囊液后,按囊液体积 1/10-1/4 注入,反复冲洗 3 次 后,将无水乙醇全部抽出。聚桂醇组:抽尽囊液后,按囊液体积 1/10-1/4的比例注入聚桂醇注射液,总量不超过500mg,保留10min后尽量抽出。术后碘伏消毒覆盖敷料贴,观察0.5h无不适送入病房。术后随访:术后1-2天观察有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测量囊肿大小并与治疗前对比。
1.3 疗效判定 以术后 6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依据,确定疗效标准:囊肿消失为治愈,囊肿直径缩小1/2及以上为有效,囊肿直径缩小<1/2或无变化为无效[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见图 1-2。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无水乙醇组有效治愈 27例,总有效率90.00%;聚桂醇治疗组有效治愈 49例,总有效率96.07%。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水乙醇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40%),其中有2例患者无法忍受;聚桂醇治疗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9.8%),患者均能够忍受,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单纯性肝、肾囊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当囊肿逐渐变大时,可造成相应部位不适、胀痛甚至导致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以往单纯性囊肿治疗多使用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患者要进行全麻,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囊肿硬化治疗逐步取代临床手术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对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硬化治疗的原理就是使用硬化剂使囊壁的上皮细胞变性失去分泌功能,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并发生粘连、纤维化,使囊腔缩小、闭合而达到治疗目的。无水乙醇是传统的硬化剂,应用广泛,疗效显著[2],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易渗透和被吸收,出现疼痛、发热及醉酒样反应。本实验中无水乙醇组治疗无效3例患者,2例是无水乙醇注入过程中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后无法忍受而中断治疗,另1例患者是抽取囊液后囊内出血,注入少量无水乙醇后血液凝固,未完成冲洗即保留在体内,后彩超复查发现囊肿又逐渐变大,原因分析为无水乙醇使用量不够,未使囊壁上皮细胞充分变性所致。
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硬化剂,国际上已有数十年应用经验,广泛应用于各种静脉瘤、静脉曲张、各种囊肿的硬化治疗[3]。聚桂醇化学名称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其作用机理与无水乙醇类似,既有乙醇的硬化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功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聚桂醇注射液于2008年在国内面世并应用于临床。临床疗效表明:无乙醇组和聚桂醇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良反应方面,聚桂醇组要明显优于无水乙醇组。因此,聚桂醇作为硬化剂来取代无水乙醇是一种趋势。聚桂醇硬化治疗的有效剂量和硬化方式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学者认为一次最大留置剂量为500mg[3],也有报道一次性注入剂量达700mg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由于聚桂醇价格较昂贵,这也是部分经济情况较差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聚桂醇治疗组 2例无效患者(囊肿最大直径104mm、120mm),可能是因为囊肿过大,硬化剂使用量不够(使用总量均为 200mg),聚桂醇注射液的注入方式存在差异有关(大部分均直接注入)。有研究者[6]将聚桂醇注射液与空气混合后,制作成聚桂醇泡沫治疗较大囊肿,所使用的聚桂醇量减少一半,治疗效果也令人满意。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表面积更大,与囊壁上皮细胞接触更充分,其硬化效果更佳,患者费用也有大幅降低。
综上所述,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囊肿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无水乙醇,是无水乙醇治疗肝、肾囊肿较好的替代品。但其安全剂量与硬化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