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江岚点评
江 岚:河南信阳人。《诗刊》编辑部主任、子曰诗社秘书长。
江岚点评
钓鱼岛(颜怀臻)
东条余孽莫癫狂,钓岛历来归我邦。
倘若强行冲底线,老夫七十愿扛枪。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退伍老军人的诗作,其他身份的作者未必能够写出。一般说来,旧体诗是以少胜多的语言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反映宏大的主题,而又是在局限性很大的五言或七言的句式之内遣词造句,以求尽量准确而又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为了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旧体诗尤其是绝句历来崇尚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美,不主张直抒胸臆,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直白,不耐回味。但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写诗同样如此,并非任何题材都排斥直接地表达作者的心声,一些爱憎强烈的感情恰恰需要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零距离地撞击读者的心灵,瞬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过于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反而显得苍白无力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借歌颂项羽直斥南宋朝廷投降卖国的行径,便是一个范例。颜怀臻先生的这首七绝《钓鱼岛》同样也是此类表达强烈爱国情怀的佳作!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二十八个字,可以说完全不用技巧,技巧在此也根本用不上,它简直就是一支对敌宣战的号角,它发出了一个老兵愤怒的呼声,发出了中华民族勇于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时代的强音,表达出了一种凛然的风骨,一种赤诚的情怀,一个挺立于天地之间的爱国老军人的崇高形象!这个形象只要站起来了,这首诗就算成功了!有人曾经预言,当代中国军队腐败成风,根本不敢与日开战,战则必败,但从这首诗里,我看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豪迈意志,看到了中国军人无所畏惧的气概,也看到了国家光明的未来。
严冬访贫(马礼诚)
又见雪纷纷,山衢足印深。
痕连茅屋下,恐有断炊人。
五绝既难作又好作。说其难作,是因为短短二十个字,要想完整而准确地表达深厚的感情,深刻的思想,的确非常不易。所以,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说过,大意是在旧体诗各体裁中,五绝是最难写的,但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五绝毕竟只有四句二十个字,立意比较单纯,章法比较简单,在这两方面和五律七律乃至长篇古风的难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只要找准角度,稍加点染,便可大功告成。王维《辋川绝句》和李白《秋浦歌》能够一口气写一二十首,说明找到了感觉,进入了状态,五绝绝对是比较好写的。
马礼诚先生这首五绝的角度找得便很准,三句连续三个特写境头。“又是雪纷纷”,说明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严冬时节访贫问苦,而是多年如此,同时表现出作者时当特定天气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焦虑。“山衢足印深”说明作者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发现隐情。“痕连茅屋下”,说明作者沿着脚印,锲而不舍,一路寻到了茅屋跟前。结句“恐有断炊人”,道出了作者的担心,而且这个担心有可能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因为如果是“痕连华屋下”或者“痕连别墅下”,那自然是有钱人出门踏雪寻梅,住在茅屋里的农民在大雪连天之际,如果衣食不缺,恐怕不太可能迈出院门一步。所以,“恐有断炊人”是一位体恤民情的领导干部基于多年严冬访贫经验得出的合理结论。五绝至此收笔,可谓神完气足,再接着写就是画蛇添足了。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之谓也。
过三峡大坝(冯新昌)
楼船乘月发东吴,不觉西江曙色铺。
始见长龙锁绝谷,应知高峡起平湖。
云烟袅娜还堪赏,燕雀参差更自如。
闻道巫山多胜景,春风送我上征途。
这是一首颇见功力的作品。首先押韵规范,用的是宽韵,无论是新旧韵都可以接受,也使创作的空间更为广阔,值得提倡。其次,作者依照时间的顺序,行程的先后,从容铺叙,游刃有余。其中“不觉”、“始见”、“应知”、“还”和“更”等虚词犹如丝线一般将各联衔接起来,既巧妙又自然。随着作者的描摹,生动而美丽的三峡风光如同一幅卷轴画在读者面前次第铺展开来。可以看出作者驾驭七律的技巧还是比较娴熟的。整首诗气脉连贯,层次井然,遣词工丽,音节和婉,可以说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作品。
但我选择这首诗来点评,不仅是因为它有可赞之处,还因为它尚有可议之处,甚至可以说它的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局部然而又是关键之处的音节缺乏应有的变化。比如颔联出句的尾字就应该尽量回避与韵脚相同的字,否则一连四句都在同一韵母上停顿,无论诵听,效果都不够好。明代诗人、诗评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矣。”对照这“诗家四关”,作者不妨用心体会,必有收获。另外,从立意和章法这两方面来说,立意开拓不够,全篇八句都用来写景,没有给立意留下应有的空间,如果同题参赛,这首诗肯定拿不了一等奖,而只能在二等奖或三等奖之间徘徊。所以,不妨借鉴老杜七律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怀的章法,以后在诗的立意上多下功夫。
军 嫂(武立胜)
寂寂青灯下,娇儿梦正酣。
一行边塞雁,读到月西边。
这首五绝,最初还是刘庆霖先生推荐给我的,当时我还不认识作者其人。这的确是一首好诗,所以,我很快就推荐在本刊发表了。后来有机会结识作者武立胜,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作品是如此的婉转细腻,而作者本人性格粗犷,二者反差很大呀!正是从这首诗,我发现武立胜先生颇为内秀的一面。
武立胜先生是刚刚退役的军人,估计写这首《军嫂》的时候他还在部队服役,诗里这位倚窗听雁的女主人公必然有夫人的影子。但题目既然不是《寄内》,而是普遍意义上的军嫂,那么,这首诗所反映的情感便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类型。即使其原型也即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是某一个人或某个场景,但它的所指却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既然诗里非常关键的一个意象是边塞雁,而不是衡阳雁,或者南飞雁或者北归雁,那么女主人公所思念的对象就具有特定性即戍边的军人,而不是一般老百姓。所以,题作《军嫂》还是非常贴切的。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用不着过多阐释。写情写景都极真切,如在目前,语言流丽而又简洁。青灯寂寂,表明已然入夜,娇儿入眠,则夜已深沉。“娇儿”的称谓体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怜爱之情,能为慈母则必是贤妻。军嫂一个人带孩子忙家务肯定非常辛苦,也只有夜深人静之际才会抽空儿思念一下远方的丈夫。但作者没有把这个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边塞雁”这个意象间接地传达了出来。大雁有传书的功能,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读”字,可谓整首诗的“诗眼”,如果换作其他字,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只有用“读”这个字,才可以表现女主人公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大雁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而用了“读”这个字,男主人公的身影也就呼之欲出了。因为在女主人公的意识里,这只大雁正是丈夫书信的化身,大雁悠长而深情的叫声可能正在转述丈夫的心意吧!所以,她才看得这么真切,听得这么专注,直到明月西斜,她还倚在窗前追寻大雁渐飞渐远的身影和那逐渐消失的叫声。其实,大雁哪里会传书呢?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女主人公的痴心想象罢了。但唯其如此,才会如此感人,也才成就了这首优美的五绝。
西江月·忆塞上雪(蒋继辉)
岭上松雕威武,眼前冰挂玲珑。朝阳升处舞银龙,装点长城新梦。 冷处半盆搓脸,渴时几把吞胸。洗衣煮饭砺刀弓,喜为哨兵专供!
词的上阕为全景式扫描,浓墨重彩,大笔勾勒,语言简洁而又生动,画面感极强,就像高手素描,寥寥几笔,雪后边塞风光豁然如在眼前,一句“装点长城新梦”表明背景是在塞上,与题目相呼应。下阕则为具体的戍边战士的生活场景。冷则以雪搓脸,渴则以雪充饥,平时洗衣煮饭,就连磨擦刀弓都离不开雪。实际的生活应该是艰苦的,但作者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结句“喜为哨兵专供”,充满了战士的豪情。题作“忆塞上雪”,作者应该曾经是一位边防军人,否则不会写得如此真切。
踏莎行·篁岭晒秋(马宏侠)
玉米金黄,辣椒红亮。白墙黑瓦依山傍。长竿竹匾晒斑斓,夸张篁岭丰收相。 浅唱低吟,心花怒放。古村入画新模样。宽街僻巷尽繁华,小诗写到坪台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四季之中色彩最为绚烂的时节。对于篁岭古村来说,可以入诗者多矣。词的上阕只选择了色彩最为明亮的玉米和辣椒加以渲染,这些收割之后晒在长竿竹匾上的农产品把白墙黑瓦的山村装点得格外靓丽。下阕转入主体感受。结句亮明作者诗人的身份。层次井然,设色浓丽,格调明朗,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丁香诗会(隋程艳)
际会群贤久已违,花开满眼尽朝晖。
愧我百思无妙句,空拈一片紫云归。
此诗好在结句,若无此句,则整首平平无奇,既有此句,则前三句顿觉生色。颇有点像清代那首不知著作权是郑板桥还是乾隆帝与纪晓岚合写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梅花看不见。”如果没有精彩的结句,则前三句就什么都不是了。可见对于一首绝句来说,结句是何等的重要!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吴长忠 庄敬山 付元清 胡学亮 田启义 杨文生 张志钦 傅文治 李传申
名誉会长:朱继彪 郝卫华 孟凡诺 李书伟 郑宪章 葛绪荣 刘建华 彭 浩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王继峰 李山松 乔宇振 朱光伟 李传领 许 放 刘秋梅 李绍智 陈志明 孟新东 杨正伟 张 玮 郑学德 张其鹏 郭赞良 常爱莲 黄 灏 崔宝珠 葛 霞
常务副秘书长:葛 霞(兼)
副秘书长:王云峰 张 潇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