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可以提神,瑞幸却给自己催眠,没有痛感地退市了
咖啡可以提神,瑞幸却给自己催眠,
没有痛感地退市了
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退市,这一场从年初开始的“闹剧”也将随之结束。与此相适应,媒体通过天眼查获得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瑞幸咖啡仅新增186家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速为-80.6%。这也意味着,扩张的步伐已经明显放缓。
瑞幸从起步到上市再到退市,可能也创造了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必将成为教科书上的一个典型案例,被广泛引用。只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在被教科书引用中,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是负面教材。
实际上,从瑞幸咖啡提出发展目标和加快扩张步伐的那一刻起,就有很多人为之担心,认为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和扩张方式,早晚有一天会轰然倒下,会成为商业史上的一段悲剧。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悲剧会来得如此迅速,又如何突然。
这个扬言要对标星巴克的小蓝杯,所以能够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喜爱,最主要的还是价格的便宜。而如此低的价格,以及疯狂的扩张速度,是需要用烧钱来满足的。一旦钱跟不上,瑞幸也就“累心”了,也就有可能一步也迈不开。为什么瑞要如此匆忙地上市,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需求量太大,需要的资金太多,加上对国外上市的崇拜,可以让瑞幸的市场影响力提升,从而更快地扩张。
问题的关键在于,快速扩张是要有基础的。在基础没有扎牢之前,单凭概念来扩张,虚张声势,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尤其是业绩,会因为过度扩张而无力支撑,无力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需要,无法满足上市条件。做空机构为什么能够非常方便地就对瑞幸实施有效狙击,就是因为瑞幸的发展,存在着规律上的巨大漏洞,存在着天生的市场缺陷。一旦这些漏洞和缺陷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弥补与修补,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无法自拨。
瑞幸最终只能自曝财务数据造假,就是因为过度扩张和烧钱留下的漏洞与缺陷让其无力修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做空机构将其一一挖出,不主动曝光,一旦被做空机构和监管机构发现,问题就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幸也就成为了悲剧的创造者,成为自身的掘墓人。
我们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加快扩张速度,实现规模效益。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而不能脱离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瑞幸来说,其扩张速度之快,其烧钱力量之大,可能与共享单车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共享单车是具有环保、健身、方便等公益效应的,是受到广大居民集体欢迎的。只是运行成本太高,收益过少,投资者难以承受。而瑞幸咖啡并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和效应,那么,就只能按照市场化来发展,按照市场规律来执行,而不能任性。
恰恰是,瑞幸咖啡玩了个颠倒,不仅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反而把市场规律打得稀巴烂,用完全不应当的扩张速度,试图达到星巴克的业绩,实现赶超星巴克的目标。显然,这只能说有这样的雄心很好,有这样的行动就危险了。毕竟,小蓝杯还没有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仅仅因为价格便宜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喜欢。真正的咖啡族,心里装的还是星巴克等名咖啡。
不踏踏实实地把品牌做起来,就想通过烧钱把市场做得很大,并赶超星巴克,这样的设想,显然是对企业发展相当不利的。瑞幸从起步到上市再到退市以及市场扩张速度大幅放慢,是必然的结果。如此一来,瑞幸的前景也是令人担忧。不能再从股市上获得资金资源,再因为财务造假和退市给企业形象造成极大影响,投资者还敢不敢参与,也是一个问题。一旦投资者对瑞幸失去了信心,等待瑞幸的,可能是另一个退市,那就是退出市场——破产。
咖啡能够让人提神,瑞幸却能催眠,把自己催得糊里糊涂、险象环生。退市后的瑞幸,能否逃过灾难,能否愉快地生存,对瑞幸来说,是一次最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生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