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般”的朝代,国内四分五裂,仍用最后力气毁灭3个强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上,有着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有许多武德充沛的王朝,但是唐朝在其中要占到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的繁盛与强大到了今天依旧有人传唱。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个奇迹般的王朝。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但是真正让他有了盛世王朝雏形的确是李世民。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内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个阶层都有施展的空间;外部在前几年遭受和亲屈辱后励精图治,很快就找回了场子,将突厥狠狠击败,极大地宣扬了国力。可以说,李世民在百废俱兴的大地上辛苦耕耘,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之后继任的李治和武则天虽然发生了一些荒唐事,闹出了以周代唐的闹剧,但是唐朝的国本并没有被损耗,依然是在唐朝的框架下进行的。神龙革命之后,权利重新回到了李唐宗室手中,李隆基也开启了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唐朝的风华达到了鼎盛,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国力以及人民的精神都有了非常大的升华
俗话说:“盛极必衰”,封建王朝发展到了顶点之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开国以来的各种红利逐渐消失,利益阶层开始形成,下层的上升渠道减少,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增多,阶级矛盾突出,各种问题一下子全部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手腕强力的领导者,有魄力改革的话,王朝的寿命还能延长,但是李隆基显然不是这块料。
理政前期,李隆基还能够开始政务工作,但是随着他沉迷享乐,逐渐开始不理政事,在后宫之中厮混。这就导致国内矛盾愈演愈烈,百姓被压迫严重,再加上李隆基错信了小人,识人不明,将安禄山这个大奸臣放出来,导致发生了“安史之乱”,成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将唐朝由繁华强盛推向衰败的深渊。
安史之乱给唐朝留下了巨量的伤痛,兵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大量人口被裹挟进兵灾,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唐朝的人口已经大不如前。安史之乱还使唐朝的经济、国力有了很大的衰退,打破了唐帝国的尊严。周边国家蠢蠢欲动,想在唐朝的偌大疆土上分一杯羹,增强自身的实力。
第一个按捺不住野心的便是吐蕃国,吐蕃作为一个割据政权,长期盘踞在青藏高原一代,民风剽悍实力很强。吐蕃在之前是不敢进攻唐朝的,他们向西向南攻占那些更加弱小的国家,抢占了大片领土,是地区一霸。唐朝和吐蕃之前有过交手,但是都被唐军打败,吐蕃这才熄了东进的心思。
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内部发生了混乱,边境军队被调拨平叛,边疆空虚。此时吐蕃趁机抓住机会,攻占了唐朝的大片领土,甚至还攻陷过一次长安。但是吐蕃没有得意太久,唐朝虽然国力已不如从前,但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方面整顿内政,另一方面调兵遣将进攻吐蕃。
吐蕃毕竟立国颇晚,对境内的统治不够完善,被唐朝内外夹击,很快丢掉大片领土,不仅之前吃掉的肥肉吐了出来,自己原有的大批领土也被侵占,吐蕃元气大伤,至此退出了区域强国之列。
第二个敌人是回鹘,又称回纥,是唐朝击败突厥之后扶植起来的势力,为了羁縻草原,扩大影响力。安史之乱时,回纥作为附属在平叛时出了一份力,在战后获得了很多奖赏,划分给了他们更多的草场。但是回纥的野心不止如此,他们想要更多,再加上之前平乱时已经摸透了唐朝的底细,所以回纥开始一点点挑战唐朝的底线。
唐朝面对回纥的挑衅,马上给予回应,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打压回纥。后来回纥经不住压力,内政混乱,经济如同死水,高层也在争权夺利,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内乱,回纥的实力有了很大的衰弱。此时唐朝瞅准时机,派遣不多的兵马就轻松击败回纥。至此回纥乖乖伏低做小,成为了唐帝国的忠犬。
还有一个国家也曾经是唐朝所扶植,后来反叛,那就是南诏。南诏国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事实上这个国家的实力确实不大,主要盘踞在现在的云南边境地区。南诏国家弱小,野心却很大,在吐蕃和唐朝之间反复横跳。先是勾结吐蕃,诱骗唐朝大军来攻伐,然后吃掉了这批军队。
然后在安史之乱时期,趁着唐朝混乱的局势,跟随吐蕃攻下唐朝西川大片土地。这些地盘统统归了南诏,于是不甘寂寞的南诏有了自立的心思。于是暗中又联系唐朝,承诺当内应,挑拨其对吐蕃发动战争,一举消灭了吐蕃驻扎在南诏地区的大军。而唐军因为不适应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早早退回国内,于是南诏立国的大环境就到来了。
南诏为了扩大版图,摧毁盟约,又一次进攻唐朝,掠夺人口资源,同时向西南方向进军,扩张了大片领土。自以为有了足够实力的南诏开始称帝,在西南地区享有很大的威名。但是唐朝可不惯着他,调动帝国最后的力量攻打南诏,在重要地段筑城,在关键哨卡布防,将南诏囚禁局限在一偶之地。
南诏国的人口稀少,战争潜力无法与唐朝相比,在消耗战中渐渐无力抵抗,被唐朝轻松击败,最终无奈投降。
南诏被灭五年之后,唐朝也走向灭亡。虽然唐朝在中后期已经没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了,但不得不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帝国最后的余晖,依然能够灭掉三个强国,这份实力让人敬佩。
参考文献:《旧唐书》《唐六典》《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