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26守道诗解1度信法明守禁公正

《韩非子》卷26守道诗解1度信法明守禁公正

题文诗:

圣王立法,赏足劝善,威足胜暴,备足必完.

治世之臣,功多位尊,力极赏厚,情尽名立.

善生如春,恶死如秋,民劝极力,乐尽,

上下相得,使用力者,自极权衡,务至任鄙;

战士出死,愿为贲育;守道者皆,怀金石心,

死子胥节.君者高枕,守己完矣.古善守者,

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

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曾史俱廉.

何以知之?夫贪盗不,赴溪掇金,掇金赴溪,

则身不全;贲育量敌,勇名;盗跖计可,

则利.明主守禁,能禁贲育,所不能犯,

守盗跖之,所不能取,暴者守愿,邪者反正.

大勇愿悫,巨盗贞正,天下公平,齐民情正.

人主不正,离法失人,使遇伯夷,危不妄取,

不免田成,盗跖之祸.今天下也,无一伯夷,

奸不绝世,故立法度.度量信则,伯夷,

盗跖不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强不侵弱,

众不暴寡.托尧之法,贞士,奸不侥幸.

守道

【原文】繁体


  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必完。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極者賞厚,情盡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極于權衡,而務至于任鄙;戰士出死,而願爲贲、育;守道者皆懷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節。用力者爲任鄙,戰如贲、育,中爲金石,則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止其所易。故君子與小人俱正,盜跖與曾、史俱廉。何以知之?夫貪盜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則身不全;贲、育不量敵則無勇名,盜跖不計可則利不成。明主之守禁也,贲、育見侵于其所不能勝,盜跖見害于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守盜跖之所不能取,則暴者守願,邪者反正。大勇願,巨盜貞,則天下公平,而齊民之情正矣。
    人主離法失人,則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盜跖之禍。何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奸人不絕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衆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堯之法,則貞士不失分,奸人不僥幸。寄千金于羿之矢,則伯夷不得亡,而盜跖不敢取。 

【原文】简体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为贲、育;守道者皆怀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节。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何以知之?夫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明主之守禁也,贲、育见侵于其所不能胜,盗跖见害于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守盗跖之所不能取,则暴者守愿,邪者反正。大勇愿,巨盗贞,则天下公平,而齐民之情正矣。

  人主离法失人,则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盗跖之祸。何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侥幸。寄千金于羿之矢,则伯夷不得亡,而盗跖不敢取。

【译文】

圣王确立的法治,赏赐足以鼓励善行,威严足以制服暴乱,措施足以保证法制完全贯彻下去。治理臣子的办法,功劳多的地位尊贵,出力大的赏赐优厚,竭尽忠诚的名声得以树立。对待善行,就像春草让他层出不穷,对于坏事物就像秋风扫落叶,所以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君臣相宜,所以能使出力的人自觉地服从法度竭尽全力,务求能像大力士任鄙那样;战士们出生入死,情愿像勇士孟贲、夏育那样;维护法治的人都怀有忠贞之心,抱定伍子胥尽忠守节那样的献身精神。出力的人都像任鄙,战士们都像孟贪、夏育,维护法治的人都心如金石,做君主的就可以高枕无忧而确保国家政权的原则也就完备了。

古代善于守道的君主,用重刑禁止轻罪,用人们不敢违反的法令制止人们容易犯的罪行,所以君子和小人都安分守法,盗跖和曾参、史朗都一样廉洁。根据在哪里呢?贪婪的盗贼不去深涧拾金,因为去深涧拾金,身体就难以保全。孟贲、夏育不估量敌情,就得不到勇武的名声;盗跖不预计可行性,就不能获利。明君掌握禁令,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去取胜,就要受到制裁;盗历在不该窃取的地方去窃取,就要受到惩罚;所以能禁止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取胜,防止盗跖在不该窃取的地方窃取。这样一来,强暴的人就得小心了,奸邪的人就得改邪归正了。强暴的人小心了,大盗贼正派了,天下就会公正太平,民众的思想也就归于正道了。
    君主背离法治失掉人心,即使遇上像伯夷那样清廉的人都会有危险,更难避免田成、盗跖这类人的祸害了。为什么?如今天下没有一个伯夷,而奸人在社会上不断出现,所以要确立法律制度。坚决按照法制标准办事,那么,不但伯夷不会改变好行为,而且盗跃也不能为非作歹了。法制分明,不肖之人不能攫取贤人,强的不能侵扰弱的,人多的不能欺负人少的。把天下置于尧的法令管制中,忠贞的人就不会失去本分,奸邪的人就难存侥幸心理。把干金置于后羿的神箭保护下,伯夷就不会丢失了,盗跖也不敢窃取了。

(0)

相关推荐

  • 陆景《典语》(群书治要本)

    陸景<典语>(群书治要本) [題解]<典語>一書,世已久佚,唯<群書治要>存其大概.<爾雅·釋言>云:典,經也.<説文>云:語,論也.因此, ...

  • 治乱循环

    自诸子百家以来 从秦始皇大一统开始 中国历朝历代 治世的大政方针与主流思想 以及被皇权所推崇的 都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 正所谓外儒内法 这一套治世韬略 甚至到今天为止 都仍在不断地更迭沿用着 毋庸置疑 ...

  • 《韩非子》卷26守道诗解2禁奸必法权衡死节

    题文诗: 尧明去奸,天下无邪;羿不虚发,千金不亡. 邪人不寿,而盗跖止.如此图书,不载宰予, 不举六卿;不著子胥,不明夫差.孙吴略废, 盗跖心伏.主甘服于,玉堂而无,瞋目切齿, 倾取之患;臣垂拱手,城 ...

  • 《尉缭子》卷8武议诗解2市给战守用贤人本

    题文诗:古人曰无,蒙冲而攻,渠答而守,谓无善军. 视而无见,听而无闻,由国无市.市给战守, 夫市也者,百货之官,市贱卖贵,以限士人. 人食一斗,马食三斗,人有饥色,马有瘠形, 市有所出,由官无主.提天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9庸主恣欲众怨天怒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9庸主恣欲众怨天怒 题文诗: 肆情纵欲,不与天下,共享其乐,有忧莫恤. 削基憎峻,而其不觉,下堕上崩,倾颓莫扶. 于是辔策,去于我手,法柄神物,假而不还,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8吉凶由己毁积离心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8吉凶由己毁积离心 题文诗: 经典规戒,弗闻弗览,玩弄亵宴,是耽是务. 高楼观而,下其道德;广其苑囿,而狭招纳; 深其池沼,而浅恩信;悦其狗马,而恶蹇谔;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7任贤垂拱唯亲多灾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7任贤垂拱唯亲多灾 题文诗: 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 处存不废,虑亡之惧,操纲挈领,以整毛目, 握至道数,以御众才,韩白折冲,萧曹竭能,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6固本繁枝下乐上安

    题文诗: 是以玄极,七政不乱,寒温之节,不谬错集. 四灵备觌,芝华灼粲.甘露淋漉,以霄坠附, 嘉穗婀娜,而盈箱也;丹魃也者,逐于神潢; 玄厉也者,拘于广朔.百川者无,沸腾之异, 南箕星谧,偃禾之暴,无 ...

  •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5非私广纳仁孝清朴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5君道诗解5非私广纳仁孝清朴 题文诗: 怒不越法,以加其虐,喜不逾宪,以厚其遗. 割情所爱,有犯无赦;辨善于憎,有劳不遗. 倾下纳忠,逆耳不讳.广乞诽谤,委抑不拒. ...

  •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5明正臣言禁五奸事

    <韩非子>卷44说疑诗解5明正臣言禁五奸事 题文诗:为人主者,诚能明于,臣之所言,虽弋驰骋, 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不明臣言,节俭勤劳, 布衣恶食,国犹自亡.臣有五奸,而主不知. 为人臣者, ...

  •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题文诗: 文之为德,大矣也焉,文与天地,并生何哉? 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垂丽天象; 山川焕绮,铺理地形:此道之文.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