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第一首吊古伤今之作,短短22字惊艳世界,打开了时代的大门

初唐时,国家实力稳步上升,百姓逐渐安居乐业,社会一派祥和的景象。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如意,陈子昂无疑就是一个失意者。

他天赋独特,十六七岁的时候,还不会读书,整天只会斗鸡走狗、舞枪弄棒。如果说做学问,可能是起步太晚了,但诗歌更讲究天赋和灵感,陈子昂无疑就拥有这一切。短短数年,他就登科成为进士,甚至担任右拾遗。

本来拾遗就是言官,是负责提意见的,但当时的武则天,完美诠释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普通人尚且应该言者无罪,她却将直言敢谏的陈子昂下狱,并发配边塞。

边塞苦旅,并没有磨灭陈子昂的雄心,他仍然积极寻找自己的道路。一开始,他在武攸宜门下担任幕僚。武攸宜丝毫不懂军事,能担任右武卫大将军征讨契丹,完全是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侄子。面对日渐紧急的军情,陈子昂主动请缨,却被无情拒绝。再后来,他和武攸宜的矛盾隔阂加深,任何建议都不被采纳了。

古人有个习惯,一旦不顺心的时候,就有两种发泄的途径。一种自然是最常见的喝酒,另一种就是登高。前者是用酒精麻痹自己,后者则是开阔自己的胸襟,一扫郁闷之气。因此,登高作诗的名篇不计其数,陈子昂更是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哪怕是作为一首诗,它的篇幅都实在是太短了。然而,所有伟大的作品,都不是按照字数篇幅来计算的。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历史上,这首诗的价值都大得吓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开启了诗歌的新纪元。

第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读起来就让人有一种孤独的悲凉感。而且,“古人”二字已经很明显表明,陈子昂说的还不是空间维度,而是放眼历史长河的时间维度。它并不是单纯指此时此地的孤单,而是一种无人理解、无人欣赏的无奈。

这里的古人、来者,实际上是指历史上的圣主明君。这不是牵强附会,而是有着充分的事实根据。与《登幽州台歌》同时创作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中,诗人直接感叹赞美燕昭王、燕太子丹都能礼贤下士,成为后代怀才不遇之人所羡慕的明主。陈子昂在此处,就是感叹自己没有赶上历史上出现过的贤君,满腔抱负无用武之地。

第二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是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登幽州台的感受,此处一片辽阔,静寂无人,不免涌出伤感寥落之情。二是他念及自己的人生,也如当下的境遇一样,尽管天地宽阔,却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一想到这里,诗人自然是满怀落魄之意。

这首诗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它没有一句提到幽州台,却让人置身其中,无法自拔。它没有自述任何事迹,却咏出了落魄文人的伤情。钱一句的节奏急促,后一句的节奏舒缓流畅,缓缓描述着主人公的慷慨悲歌。它的感染力极佳,即便是不知道此诗创作背景的人,多读几篇,也能相隔千年感受作者的情绪。

另外,这首诗更是在诗坛上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唐初时,诗歌秉承了五代一来的艳俗之风,根本不像后来的气象万千。当时的文人,仍然停留在前代的诗歌风格无法自拔,充斥着靡靡之音。就是以陈子昂为首的初唐诗人,大力提倡诗文革新,要仿效魏晋风骨来作诗。

《登幽州台歌》便是如此,它以开阔的气象和笔触,描绘了浩茫宽广的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历史,对扫除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开创性的贡献。难怪黄周星在《唐诗快》中对他评价:

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