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因这一时期很短暂(907〜960),能确定为此时期的铜镜非常少,因此在以往的著录和研究中亦很少单独论及,而常将其上联唐代后期,或者下联宋代。
传世品中亦很难确认这个时期的铜镜。 这时期的铜镜主要有圆形、葵花形,亦有长方形和方形委角的。
纹样不多,除四灵八卦纹外,湖南地区发现的有花鸟纹和花朵纹图案。一些铜镜为素面,一些铜镜上铸有吉祥语或作坊铸工名。
铜镜到宋代有了一定的创新。就镜的形制看,保留传统的和唐朝发展起来的镜形有圆形、方形、方形圆角、亚字形、菱花形、葵花形,其中菱花形和葵花形所占比重很大,也有极少量的长方形镜。新发展的有钟形、桃形、盾形等。为了实用,还发展了大量的带柄手镜。从实物资料看,长方形镜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过,但在以后的长期发展中,几乎是很少见的。1984年浙江省磐安县宋墓出土的一件长方形铜镜,长15.2厘米、宽9.6厘米、厚0.6厘米,背饰云雷纹饰。宋代又恢复了这种长方形铜镜造型,在铜镜发展史上增添了异彩。过去的一些铜镜著录,在提到宋代铜镜时,很少提到这种长方形镜。
宋代铜镜纹饰,最常见的是缠枝花草牡丹纹,其外形主要呈菱形、葵花形,也有圆形和亚字形的。其他种类的纹饰主要有:双鱼纹、双凤纹、双龙纹、海水行舟纹、八卦十二生肖纹、人物故事纹、蹴鞠纹。值得注意的是,宋代铜镜图案装饰也常以汉唐时代的铜镜图案为模式,有的是完全模仿,有的则有一定变化。先后与北宋、南宋对峙的辽代和金代铜镜,不但各有本民族的风格特征,而且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汉民族铜镜的一些基本特点。
辽代铜镜在形制上主要有圆形、亚字形、葵花形以及八角形。在纹饰上,主要有双鱼纹、八卦纹、童子戏花纹、荷花纹、连钱纹和牡丹龟背纹。荷花纹是均匀地饰四朵荷花,整体幽雅典丽,其与龟背纹有着契丹本民族的风格。辽代铜镜上也常有铭刻,有的是吉祥语,尤其珍贵的是,个别铜镜上还有契丹文的吉语。刻有汉语的有如“连进三元”。
金代铜镜在国家铜禁甚严的情况下仍得到一定的发展,以近年各地出土的金代铜镜分析,这时的铜镜除表现出本民族的特征外,还较多地融合了汉镜特点。黑龙江省阿城县在金代时属上京范围,近年这里陆续发现了不少金代铜镜,文物部门已将出土的主要铜镜汇集成册,这些资料对研究金代铜镜铸造业甚有益处。金代铜镜多宽边缘或卷缘,圆形纽,花纹有精致的,也有粗糙的,这时铜镜的铸造业不值得一提,后来证明是有偏见的,金代制镜形制主要有圆形、圆形带柄、菱花形、葵瓣形、八角形和扇形,其中八角形铜镜多为辽金特点。扇形镜虽在宋代巳出现,但尚不多见。金代铜镜除素面的外,纹饰堆本上可归纳成以下几种:双鱼纹、双龙纹、菊花纹、莲花纹、兽纹、人物故事纹等。人物故事题材很丰富,富有典型性的故事图案,如柳毅传书、吴牛喘月、巢父樊竖,另外还有童子戏花镜等。金代铜镜图案还仿照汉唐铜镜图案,仿汉的有内向连弧纹,再配以星云和禽兽纹,仿唐代的多为海莒葡萄纹。金代铜镜图案的丰富多彩也足以使人赞叹。
元明清三代的铜镜,除较多仿照汉、唐铜镜上的纹样外,本身也体现了—些时代特点,在镜形上主要流行圆形镜和圆形手镜,其他样式的则逐渐被淘汰,元代铜镜的仿制品,如仿汉的青盖镜,仿唐的海兽葡萄镜,仿汉、唐式的规矩四神十二属镜等。铜镜的花纹,主要有双鱼纹、双龙纹,双凤纹、缠枝牡丹纹;还有云水纹、人物故事等。有的元镜上铸“长命富贵”、“寿山福海'等吉祥语。需要指出的是,元代铜镜的—个重要特点是边缘一般较宽。
明代仿制铜镜,主要有仿汉规矩纹镜、仿汉车马人物纹镜、仿唐海兽葡萄纹镜。铜镜图案有弦纹、双鱼纹、鹤鹿纹、四兽纹、人物纹等。镜上的吉祥语格外多,常见有“五子登科”、“状元及第”、“金玉满堂”。有的镜上还有七言诗,如“月样团圆水样清,开匣当如见故人”。
清代时铜镜巳渐减少,这与乾隆以后中国玻璃镜的出现及其被广泛采用有关,使铜镜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这时铜镜多为圆形带柄手镜,还出现双环或两个方形相套的形式。有的镜背有填漆或用漆作的画,多人物和风景图案;也有的镜背以珐琅质所做成;还有的镜背有双“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