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家谱中谱论为什么是研究家谱文化的重要资料?
谱论一般是摘录了名人对于家谱重要性论述的语录,也有一些家族把皇帝的喻民诏刊载在家谱前起到告诫族人的作用。谱论在家谱中又有谱说、谱法、先儒谱说、先贤谱论、述古谱略、家谱引义、谱学论略等叫法,一般都是历代文人学士论述了修谱的意义、原理、宗旨等。绝大多数家族会把谱论放在家谱卷首的等前列的位置,重视先贤先儒对于谱学的论述也是表达家谱编修者思想的方式之一。在《祁西桃源陈氏通公家谱》中对于谱论的重要性也进行了论述,“名儒达士凡有论及谱书者,一一辑录于前......俾观者开卷检阅之际,匪特启夫孝敬之心,油然以生也!”
古人说“谱牒身之本也。”,家谱能够帮助人们追根溯源留名于世,代代相传的谱书让家族的世系人文一目了然。
家谱中谱论的内容涉及了修谱的方方面面,关于修谱方法,有陆象山的“如或相传失真,考求无据,则亡讳亡世,真书无隐,此司马公之图系、欧阳公之谱例可仿也。”;关于修谱重要性,有北宋哲学家程子的:“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立宗法也。”,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则说,“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更是将修谱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将修谱与孝顺等同起来“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矣”。孙中山也曾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民族团结扩大到民族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
也有一些家族将皇帝的诏书放置在家谱当中,比如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的修谱圣诏:
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霄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朔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先哲敦朴原本,懋昭上理;虽礼乐俟清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拨,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士钦哉,母忽腾意!
记录在家谱中卷首等重要位置的谱论表明了家谱编纂者的指导思想的来源,也能够让我们有理有据地探索中国家谱文化的发展,从司马迁开始,包括欧阳修苏洵等历代文人学士的谱学理论不断完善,让家谱文化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谱论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了解我国古代家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修谱方法、意义、价值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