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的分类、特征
前 言
寿山品种石的分类,涉及到对寿山石的界定和特性的认识,是寿山石研究、创作、经营、收藏的基础。
随着新石种的出现和对旧石种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和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必然会有新的寿山石门类、新的观点和方法产生,因此,对寿山品种石的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海峡文化艺术品保护基金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开展专项研究。项目组由基金会骨干、业界专家、权威机构、资深石农等组成,是一个集合了寿山石各界代表的联合课题组。
本课题在研究对象上,有传统的内容,也有创新的设计;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尊重传统的务实,也引入了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对寿山石的价值和估值这一重要而艰难的领域的分析和表述。
本课题的成果,将与社会各界资源共享。
寿山石的分类
分类原则:尊重传统、注重实用。
寿山石自南朝以降,有1500年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最主要的分类法有:
1、明朝高兆《观石录》,以“坑”分类。
该方法对分类的所有要素皆未提及,其大致的意思,仅是这样:寿山石很好,有水坑、山坑两种,水坑的更好。
对寿山石,既没有下定义,也没有对产地进行严格的溯源。但其价值在于:提出了后来为大家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以“坑”分类之法。
2、清朝毛奇龄《后观石录》,“三坑分类法”。
其价值在于提出了沿用至今的“三坑分类法”。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寿山石,乃高山系一统天下。
3、陈石《寿山石图鉴》,“三系五类分类法”。
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新发现了旗山、月洋矿区,高山系已经不能覆盖所有的寿山石品类,因此陈石先生提出的“三系五类分类法”,大受欢迎。
上图是该分类法的标准图示。但在实际使用中,则以此面目示人:
这是一个分类准确、包容性强,可持续扩展的体系。
4、高天钧,“矿物组合自然分类法”。
这个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经营中并不便利。
5、地理标志法——福建省地方标准《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
这是唯一由政府部门推出的分类标准,该标准体例完备、内容科学,其权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他还有以颜色分类的(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中国寿山石与雕刻艺术》)。
这些分类法,各有千秋,但更多的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今人的见识;有其合理有其局限,但长期以来为各界所认可和使用,不可轻易去改变。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征求了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青芝田(正记)、王一帆老师、寿山乡老石农、寿山石独立观察人李明任先生等的意见,力求明辨渊源、考证名实、厘清石种、合理编排,编制一份科学合理、各界认可、易懂易用的《寿山石品种谱系表》。
经过系统研究和慎重比对,本文的寿山石分类原则为:
1、以出产地为分类基础;
2、以三系五类法为主;
3、辅之以《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
但对于三系五类法的采用,本文认为存在两个问题:
1、名实不相符。说是三系五类,实际从图表看,用的还是三坑法的表现方式:
对比图
即还是以三坑为核心,将高山系等置于山坑之下。而非三系领衔,下统诸类。
严格讲,这种分类法应该称之为:三坑三系五类法。
2、结构不合理。既然是只有三系(即只有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为何还有都成坑矿脉、善伯洞矿脉、加良山矿脉、老岭矿脉等诸多矿脉与其并排出现?这些是隶属于三系,还是另立山头?
寿山品种石导图
3、排序不统一
我们请教的几乎所有人、机构,目前对三坑、三系对应的品种石排序,并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或者“合理的说法”,也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即一直缺乏公认的排序规则。
综上,本文总体采用三系五类法,编排采用三山法,将田坑、水坑置于高山系说明。
三山三系可扩充法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寿山石的分类说明上,可采用三系法:
1、中国印石传统,多以产地命名,不以矿物成分、情状等命名。
2、田坑类和水坑类都在高山系产区,便于归类。且水坑类产区小、品类少,极易区隔;田坑类则特点明显,无脉可寻,且有田黄和非田黄(牛蛋)之截然不同的类别,因此独立出来,也容易看明白、说清楚。
3、虽云三系,但便于扩展,随时可在不影响现有门类的情况下,扩充为多系。
寿山石主要品种及特征
类别
石种名称
产地
外观特征
田坑
田黄
寿山溪中,西起坑头占,东止结门潭,总长约为8公里的小溪及两岸之田地、沙土中,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黄色微透明,肌理隐现萝卜丝纹,通常有黄皮、红筋格
牛蛋
大洋、寿山溪流域
质坚不透明,有色皮,呈卵状形
水坑
水晶冻
坑头水晶洞
莹澈透明,时有棉花纹。有红、白、黄水晶冻
坑头石
坑头洞
质稍坚,微透明
山坑
高山系
高山矿脉
荔枝洞高山石
高山峰
质晶莹,色泽十分娇艳,时有萝卜纹与色皮
四股四高山石
质坚,色层清晰,鲜艳通灵,性近都城坑
都城坑矿脉
鹿目格石
都城坑山坳
质细微、微透明,多黄色,外裹色皮,时有红色透出,其中质优者,俗称鹿目田
善伯洞矿脉
艾叶绿月尾石
月尾山
质脆而透明者
月洋系
芙蓉石
加良山顶
质柔而细嫩,微透明
峨眉石
加良山腰
质坚而细,多格纹
旗山系
旗降石
旗降山
石质坚实纯洁,色彩艳丽,温润而富有光泽,多为数色相间,同时颜色间界限分明。
焓红石
旗降山
质坚而脆,多青白,赭黄或土红,隐色点
老岭石
柳岭山
质坚脆,微透明,颇具光泽,色多青、黄
馆藏寿山品种石原石
馆藏寿山品种石原石素章
寿山石的价值与估值
价值的形成
基本要素:历史性(传统性)、实用性、时代性、专业性、艺术性。
寿山石的价值是长期形成的,价格是自发形成的。
1、历史性。尊重历史、相信历史。寿山石有1500年历史,其价值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对其历史形成的价值,务实的态度不是质疑,而是尊重。
2、实用性。实用性是工艺美术最大的原则,工艺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即如陶瓷、印章尤其明显。
这也涉及到材质的问题。例如在印石界,我们注意到两个事实:
(1)章料一直是最昂贵者,真正的大家,收藏的就是“六面平”;
(2)印章一直是最尊贵者——价格最高、地位最高者。相对于摆件和钮章,钮章居上;相对于雕刻与篆刻,篆刻居上。
因此我们要力戒脱离材质讲工艺、脱离实用讲技艺的错误思想——诚如列宁所言: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所谓的凡是石头皆可雕刻、所谓的“石无贵贱”,则玉石之分何在、则寿山石的意义与地位何在?持此说者,要明了玉、石之别、要知晓工艺形成的历史;要考虑对寿山石行业的影响、对寿山国石地位的影响、对寿山石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黄丽娟高山晶石《两小无猜》
黄丽娟高山石《书画人物摆件》
同样的作者、同样的石种、不同的质地,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故曰:材质为体、技艺为用,两美兼具、不可偏颇。
3、时代性。工艺的实用性,与时代的生产力、消费水平、文化思想、时尚潮流,于一时一地之兴起,息息相关;对工艺品、收藏品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材质、风格到作品皆如是。试举例说明:
红木家具:明朝以黄花梨为贵,清朝以小叶紫檀为尊。论者多以为明朝尚简约精致、清朝贵繁缛富丽,审美风格变化所致。但实际上,从“实用性”的角度看,明朝的屋舍建筑水准和规制不如清朝,例如采光、大小等问题,在清朝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于是才有了繁缛的可能和必要。在低矮阴暗的房间内,需要简单明了和亮色,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深色和繁复的雕饰有了被看清和欣赏的可能。
茶盏:宋代用的是团饼茶,斗茶成为时尚。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汤色、汤花。具体就是一看颜色,二看“咬盏”,因此对茶盏的颜色和材质有特定要求:茶色以纯白为上,故茶盏以深色为上,便于衬托茶汤之色。明代用的是茶叶,喝茶,茶汤清澈、茶味清香为贵,故用颜色浅的茶具。
作品题材:红色题材在文革时期盛极一时,《长征组雕》风靡一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了很多新题材。在上世纪60年代,工艺品主要的作用是出口换汇,厂家对大小、题材,有明确的限定,这自然也限制了对石材的取舍和艺术的发挥。诚如王一帆《寿山夜话》所言:“外贸公司为了订货接单方便,将原本依石造型每件作品都不相同的寿山石雕,改为形象与尺寸划一的各种规格产品,便于批量生产、验收和发货,从而大大束缚了艺人的创作设计能力。”
4、专业性。对寿山石的评判,内容、标准不一,百家争鸣。然求同存异,也能达成公认好石材的普遍标准:质地、色彩、大小。而最能体现材质特点和优点者,即为佳品。
寿山石虽好,但即便其精品,也存在两大难题:
一是块度大者少,例如现在的田黄,50克就算成材,100克就算大料,其实从体积看,不过拇指大小尔。尤其是工业化开采以来,滥用爆破,造成寿山石小、碎、裂情形严重。
二是均匀度问题,包括质地和颜色的均匀度,同一原石,整体、表里千差万别,这也才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因此,能同时具备质地佳而均匀、色彩好、块度大的石材,就大受追捧。例如旗降石即符合这一要求。故为行家所珍,以至于有专门以旗降石为对象的收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