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林作品《故乡的路》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故乡的路
      文/冯德林
   阳春三月,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故乡。
早上七点,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拉开窗帘子,推开玻璃窗,伫立在六楼窗前,一阵清风扑面,顿感神清气爽,仰望天空,蓝天下丝丝白云漂浮,几只银白色的鸽儿在空中盘飞。不远处幢幢高楼林立,红白瓷砖镶嵌的墙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耀眼。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像一把把绿翠翠的大伞,叶片上星星点点的露水珠晶莹剔透。各色车辆在宽阔的街道上来回穿梭。城市一天的繁忙就此开始。
今天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像小时候盼望过年一样,心切切地渴盼着携妻回故乡。
乘坐在去往家乡的客车上,车一出城,便是平原郊区,透过玻璃窗,一畦畦金黄的油菜花,一垄垄青翠的麦苗映入眼帘,使人心旷神怡。我情不自禁轻轻推开车窗,留出一条指宽的缝条,清新湿润的空气倏地钻进车屋,虽觉有点冷飕飕,但飘进来的风既清爽又芳香,令人好不惬意啊!坐在身边的妻子不觉一寒颤,其他乘客也突感风冷惊悸,妻子没好气地乜了我一眼,满车的人顿时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眼神告诉我:“你神精病呀!这么冷的天还开窗!”我领略到这一点,表情尴尬、动作迅速地关严窗子,脸上热热的,怪不好意思。扭头朝着车外,两眼望着不远处雾朦朦的山峦,情绪有些低落。
客车穿过平地,开进山里,空气更加潮湿,薄雾在山野漂浮游移,沟角山湾一遍雾朦朦,山脚下一处处农舍雾霭笼罩,农人在地头劳作,此情此景恰似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图画。美丽的自然风光,山野生动的景致,令我陶醉,令我舒畅,低沉的心情猛然高涨。
一个小时后,客车到达终点站李度镇,下车后,步行十分钟,来到奔流不息的嘉陵江边。因为家乡在江的对面,每次回去都得坐船过江。由于渡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渡行,鉴于安全,镇政府制定了系列安全防范措施,乘客限量,签单发航,上船后每人必穿一件淡红色救生衣,为了安全,以防万一。
如遇当场两岸乘客多不必候船,闲场天如不逢巧,就得慢等慢候半小时才可开船。有时等得心烦火冒,焦头烂额,因为是私营船只,烧的又是柴油,说白了烧的是钱不是纸,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不上齐船老板是不会开船的,若是包船便可随时载你过江。
今天运气之好,刚到江边,船头上站着一位少妇船员,正朝我和妻子呼唤:“快,快呀!还差两人就开船啦!”
“喂,喂喂……等一下……我们要过江啊!”我接过妻子的手提包,朝江边跑着喊着。
“快点,跑几步嘛!”我又转头催促妻子,妻子有点发胖,跑起来也快不了我平常的大步走。
上了船我和妻子穿上淡红的救生衣,妻子气喘吁吁,满脸红颜,看上去风韵依然,凸显几分姿色。
江水清澈碧蓝,江面波光粼粼。站在船舱眺望着对岸墨绿绿的山峰,青翠翠的麦苗,黄艳艳的油菜花,红粉粉的桃花儿尽收眼底。心在跳,脸在笑。因为那就是我的故乡啊,我的故土啊!
爬上河坡,进到村口,扫视着村容村貌我不觉“啊!”了一声,妻子盯着我说:“咋啦?”
“这里是我的故乡吗?是生我养我的村庄吗?”
我疑问道。
“怎么不是你的家乡啊!渡过江,爬上坡就是故乡呀!”妻子说,“你人还不算老嘛!就健忘啦!”
“我不是失去了记忆,更没得健忘症呢。只觉得五年未回故乡,变化太大啦!叫人不认得了,令人陌生了!”
就拿通往村口的路来说吧。先前的便道不见了,粗糙的机耕路不见了。眼前变成了一条宽敞的灰白色水泥路面了,我领着妻子慢悠悠地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像在城市滨江大道散步一样爽朗。
脑海里不觉出现青少年时期的记忆,那时候读小学乃至上初中都得从村里走出村口去乡里读书,晴天路好走蹦蹦跳跳的,雨天路溜打滑不小心就摔跤子,周身糊起稀泥,令人哭笑不得。要是遇到八、九月落绵绵雨,行人多了,踩踏久了,泥泞成汤,行走十分艰难,十分不便,老年人干脆窝在家中,懒得出门。那时候我与同村小伙伴在泥泞的道路上搞起“恶作戏”,用光脚扳在间隔丈把远处互相提起一只脚慎对方不注意时,用力朝对方斜蹬一下,稀泥从空中飘向对方,造成对方满身粘满泥浆。头发被覆盖,眼睛被蒙蔽。对方自然不服输,以牙还牙,以泥浆还泥浆,迅猛朝你一脚蹬来,你想跳跑想躲避也难,因为路底溜滑不小心自己就摔倒泥汤里。最终只有迎接飞来的泥浆,变成个泥娃娃算咧。双方泥仗打累了,嬉戏够了,就扑通跳到流水“潺潺”的沟渠里作一番清洗,双方扮作“鬼脸”开心好笑一阵。回家后便也少不了挨父母一顿臭骂。
七十年代后期,农村推行机械化,村里组织劳动力到后山开山打石修筑机耕道路。将原来的路面扩宽到两米,修了堡坎,拱了涵洞。路两边修筑了排水沟,路面镶嵌石块,铺碎石面粘土。路宽了,路面虽然凹凸不平,再也没有了泥泞,不会在溜走打滑了。
修了新的村路,村里人十分高兴,进出村里有了方便。后来乡村送来整耕机,插秧机,铁牛,收割机……村人感到很稀奇,很兴奋,很快活。以为这些机具可以减轻大家的承重劳动,省力省时。本来都是好家伙,犁田跑得快,插秧插得快,收割也快速。由于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带,沟坎多,机具全都铁铸造,又笨重,不便于过沟渠翻地坎。不省力不便捷,适合平原地方推广使用,在山区并不适应。
这条机耕道虽有些名存实忘,没有过往多少耕机,三十多年来给村民进出带来了便捷。我也因此从这条路上走出了村子,走出了故乡,迈进了幸福的人生。
今天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悠然自得地走在已修成的宽坦水泥道上,感到十分亲切,格外高兴。路,虽算不上笔直,但也没有太大的湾道。路,虽不很平展,但已没有太大的斜坡。据村人讲路不但延伸到社到户,还贯穿到外村外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
故乡的路啊,已是一条小康之路,幸福之路!

作家驿站
    冯德林,四川人。生于1962年12月,函大毕业,现居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公务员,喜欢阅读,爱好写作。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 赞赏总金额的6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无稿酬。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特别说明
         1、因为“作家驿站”,初学者可直接注明,视情况帮助和推荐往平台及纸刊发表,或入 作协。
         2、本平台刊发文字,随时可往《神韵》《百姓瞭望》报纸推荐。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1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温小侠  蒲显建  杨昌海  蒋东旭 (4位驻站作家) 

(0)

相关推荐